蓝鲸新闻8月27日讯据人民网日前报道称,银发群体消费观念发生转变,健康养生、文化娱乐、旅游休闲等领域的个性化需求持续释放。
如今,“活到老学到老”已从俗语变为消费行为,银发教育市场正在加速成型,在各所老年大学和社区教育中心,热门课程场场爆满,以6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银发群体更关注自我价值提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1031万人,占总人口的22.0%。
据统计,2012-2024年,全国小学数量从22.86万所锐减至13.63万所,而同期老年大学从不足5万所增至7.6万余所,一增一减折射出社会从“人口红利”向“银发经济”的转型。
学习成为养老的新方式
根据《银发经济蓝皮书: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2024)》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预计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元。
江苏60后退休阿姨陈美玲(化名)报名学习手机摄影课,从基础自拍到短视频剪辑不断进阶,并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摄影作品和生活感悟。
“退休后电话不再响,微信也不见打扰,世界突然安静了下来,刚开始还很不适应,但我想证明自己还能继续成长,”陈美玲道出了自己报班学习的初衷,在她看来,尽管退休了,但肯学习和善思考的状态没有变,“活到老学到老真不是句空话。”
与此同时,记者注意到,银发族学习热潮正在形成独特的社交生态,“借助社交平台结识了许多志趣相投的姐妹,大家相互学习、成长。”陈美玲说。这种基于共同兴趣的社交连接让银发群体在教育消费中获得知识提升、社交需求和情感满足的多重价值。
随着银发族学习热情持续高涨,政府层面也在积极推动这一转变,《“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要实现每个县(市、区、旗)至少建成 1 所老年大学的目标,为行业发展奠定政策基础。
银发教育市场供给端分层发展
在基层社区,政府主导的公益基础课程仍是普惠性服务的重要支撑,北京市经开区荣华街道社区的“银发学堂”每周开设智能手机使用、健康养生、艺术审美等课程,负责人刘女士接受蓝鲸新闻记者采访称:“我们所开设的课程都是次次爆满,且反馈很好,特别是一些心理类课程和艺术审美类课程都能对老年人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在市场侧,垂直深耕这一领域的上市公司正通过差异化服务打开增长空间。
东软睿新作为数字化人才教育服务提供商,依托其大学、医疗机构资源推进城市级智慧养老平台建设。量子之歌旗下银发兴趣学习平台千尺学堂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模式,并于今年启动“时光合伙人”计划,鼓励银发人群互助共学。乐学百年进行私域运营,通过打卡、分享等机制运营社群,使得用户留存率超80%。
市场格局的演变还体现在传统教育企业的战略转型上。成人在线教育企业尚德机构逐渐向职业技能、银发教育拓展,据尚德机构称,书法、绘画、声乐等课程深受老年学员欢迎,银发人群的兴趣学习需求是重要增长点,2024财年业绩公告显示银发教育板块收入同比增长120%。
教培企业新东方成立新东方老年大学,首批课程开设英语、艺术等,2025财年第三财季11.8亿美元的营收中,中老年教育成为重要增长点。教育科技企业好未来与豆神教育同样将目光转向银发教育赛道,豆神教育创始人窦昕表示,AI技术不仅改变传统教育领域,还将深刻影响老年教育市场。
业内人士称,随着更多企业入局,会进一步激活市场潜力,推动服务标准整体提升,为银发族的晚年生活提供更丰富的选择。
在快速迭代变迁的数字时代,每个人都渴望被看见、被认可、被需要,无论年龄几何,正如一位活跃在社交媒体平台的50+用户分享道:退休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开始,学习让我觉得还没被时代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