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珍酒李渡董事长吴向东曾重点预告的88元“牛市”啤酒正式上线招商,南都湾财社-酒水新消费指数课题组记者注意到,这一产品上线后随即受到各界的强烈关注。
此前,珍酒李渡已发布盈利预警,今年上半年该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预计同比下降。面对上半年业绩收缩,珍酒李渡在公告中指出,今年下半年,公司将采取三大措施进行“对冲”,分别系增加光瓶白酒“大珍”市场推广、下半年调整产品渠道和深入宴席布局等。在这三大措施外,业界同时认为,横向“跨界”啤酒,是珍酒李渡试图培养“第二曲线”的选择。
不过,珍酒李渡“高调”进入啤酒领域,市场也存在疑问,其相对较高的定价系“虚高”还是“物有所值”?横向跨界啤酒是否会水土不服?但从股价走势来看,宣布“跨界”啤酒后,珍酒李渡的股价却接连上涨。
88元一瓶定价引热议
价格虚高还是“物有所值”?
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到,“牛市”啤酒对外产品宣传为:啤酒花的原产地来自美国雅基玛山谷,大麦芽来自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酵母来自德国和比利时,啤酒酿造用的水则取自浙江湖州的莫干山,另外还运用了橡木桶“过桶”(通过浸泡熟成中吸取橡木桶味与酒体融合)技术,是“珍酒李渡花费三年打造出来的精品”。
对比酿造技术宣传推广,“牛市”啤酒定价更加备受业界关注,在上市会上,该产品零售价为88元/瓶,团购价也达到60元/瓶,对此珍酒李渡董事长吴向东也直言:这个价格“有点贵”。
就定价来看,对比市场上主流品的同类型同规格产品,“牛市”啤酒几乎高于市场上包括百威、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等啤酒(限定款除外),这一价格甚至可以在精酿啤酒店喝打一杯精酿啤酒;即使与白酒同行相比,产品价格同样偏高,例如同期宣布跨界啤酒的五粮液,该公司375ml啤酒“风火轮”定价为19.5元/瓶;泸州老窖的百调精酿虽然零售价88元/瓶,但该产品规格为900ml,相当于两瓶半的“牛市”啤酒。
但从工艺而言,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牛市”啤酒声称系“萃取法国橡木风味”,推高其定价的可能是潜在的“过桶”工艺。广州一名啤酒酿造的从业者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部分啤酒酿造时,酿酒师会使用烈酒曾经储存陈放的橡木桶来对啤酒进行陈放熟成,主要系充分利用桶中残留的菌种、木桶风味等,“这种二手橡木桶价格都不低,因为用完一次就不能用第二次,不过从‘牛市’啤酒现有披露的信息来看,未能证实他们是否有购置大量二手橡木桶”。
即使牛市啤酒价格虚高还是物有所值仍存在争论,但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牛市产品的定价,有可能系受吴向东投资的啤酒企业辛巴赫影响。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辛巴赫的啤酒中有就一款过桶产品,其零售定价为99元/瓶(700ml),在电商平台上,这款产品(包括箱装)销量已经超过5000人次付款,销售额超过238万元。
对于用料方面,8月11日,中国酒业协会相关专家“以不具体点名”的方式,公开对“牛市”啤酒提出质疑,并认为没有一个本土化原料做保障,“(可能)是没有未来的”。
或走白酒商务接待渠道
是大幅放量还是会“水土不服”?
除了定价,“牛市”啤酒的出货渠道同样是行业重点关注的部分。
按照吴向东的规划,“牛市”啤酒将划入珍酒品牌内运营,并正式招募线下一级代理商和线下团购商,线下一级代理商。吴向东还明确,珍酒李渡未来战略升级为“酿造资深酒友喜爱的白酒和啤酒”,这也意味着,珍酒李渡继华润啤酒之后采取“啤白”双结合战略的酒企。
业界推断,“牛市”啤酒将依托珍酒李渡的白酒经销商渠道,以宴席和圈层消费切入高增长的精酿啤酒赛道,“用于商务接待的酒水替代或补充”。从形式来看,“牛市”啤酒的推广销售模式更接近于白酒,例如场景捆绑与圈层营销、通过白酒客户转化(如商务宴请中“白酒+精酿”搭配)、会员制私域运营(定向推送高端用户)锁定核心客群,以降低获客成本。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华润啤酒、百威、青岛啤酒、重庆啤酒和燕京啤酒占据超九成的国内啤酒市场,剩下是区域品牌以及场景性较强的精酿啤酒进行争夺。对于啤酒来说,以类“白酒”模式进行推广,对于现有的啤酒销售模式是“降维打击”,还是会“水土不服”?
业界认为,珍酒李渡在传统白酒经销商渠道具有较大的优势,同时计划通过“万商联盟”模式吸引经销商,但是白酒渠道与啤酒消费场景存在天然鸿沟。白酒采取“层层下包”的经销商策略,依靠这一模式,酒企对产品具有较大的自主定价权,同时可以通过向经销商“压货”完成业绩任务,这让白酒过去几年营收和净利润增速高;与之相比,啤酒是“快消品”的销售模式,即通过即饮场合(餐饮、夜场等)、商超终端和电商铺货来实现曝光和销售,存在充分市场竞争。
由于上述两种截然不同的路径和逻辑,企业“跨界”后成功的案例“寥寥可数”。例如跨界白酒的华润啤酒,在三年多对白酒资产的操盘,并未使相关品牌取得较大的进展,更多是在“保基本盘”;早年跨界啤酒的贵州茅台同样有“水土不服”的情况,其推出的茅台啤酒并未引起市场关注,据了解贵州茅台啤酒业务已转给华润。
不过,也有行业人士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牛市”啤酒能否实现放量,主要还是取决于“定位”和消费场景,其应该是“宴会的最后一杯酒”,即通过饮用白酒后的“收尾”和“醒酒”这一定位,深度绑定其与珍酒李渡或其他白酒产品的搭配,从而实现销售放量,“例如明仁药业的苏打水瞄准了酒局饮用水的空白实现放量,‘牛市’啤酒也可以采取类似的定位”。
产品毛利或低于白酒
增加“低毛利”产品赛道,是否影响股价?
据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即使“牛市”啤酒定价较高,但是相比白酒来说,这类高端产品属于“相对低毛利”的赛道。
财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31日,珍酒李渡整体毛利率为58.63%,虽然相比A股头部酒类上市公司至少70%以上的毛利率要低,但是这一数据显著高于大部分行业,包括啤酒。虽然目前精酿啤酒毛利率不明,但啤酒巨头的毛利率情况或可作参考,截至去年12月31日,华润啤酒、青岛啤酒、重庆啤酒和燕京啤酒,这些公司的毛利率分别为42.6%、40.23%、49.71%和40.72%。
“形象来说,珍酒李渡从原本‘产品10块钱能赚6块钱’的行业,变成要去做‘10块钱只能赚4块钱’的行业,这容易导致投资者未来信心不足。”广州一名证券分析人士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珍酒李渡从白酒这个“半封闭”赛道,转入到充分市场竞争的行业,一定程度会给公司未来经营带来不确定风险,进而导致个股价格重估。
不过也有行业意见认为,相比贵州茅台、五粮液等头部酒企能保障业绩稳定增长,珍酒李渡作为“相对弱势”的一方。根据此前珍酒李渡发布的业绩预警,受白酒深度调整期影响,该公司预计今年上半年营收约24亿元至25.5亿元,同比下降约38.3%至41.9%;股东应占溢利预计下降23%至24%。但与之相比,行业数据显示,国内精酿啤酒市场规模已从2022年的428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680亿元。业界看来,白酒市场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增加“毛利率相对接近白酒”的精酿啤酒产品,除了可以“搭上”精酿啤酒的风口外,一定程度上能对冲白酒“缩量博弈”的风险。
当然,对于珍酒李渡的“跨界”,投资者更多是“用脚投票”。从吴向东宣布推出“牛市”啤酒后,8月5日珍酒李渡股价开始波动上扬,从6.72港元/股增长至8月12日的7.96港元/股,累计涨幅达到18.45%,其中8月12日个股一度达到8.35港元/股的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