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上午9点30分,伴随一记洪亮的锣声,双登股份正式登陆港交所主板,成为香港市场“AIDC智算中心储能第一股”。
双登股份董事长杨锐在上市现场表示,公司不仅是储能电池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的提供者,更立志成为AIDC智算中心能源生态的构建者。“我们期待与全球投资者一起,共同绘制‘零碳算力地球’的宏伟蓝图。”
上市首日,双登股份高开逾55%,截至收盘涨31.29%,报19.05港元/股,总市值近80亿港元。

公告显示,双登股份此次港股IPO最终发售价为14.51港元/股,发行股份总数(超额配股权获行使前)为5855.7万股,募资净额约为7.56亿港元。此次赴港上市,双登股份在公开招股阶段掀起认购热潮,获近21.8万人认购,认购倍数超3800倍,一手中签率仅0.06%。
杨锐在上市现场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在我们看来,节奏比速度更重要,无需刻意追求快慢,关键是要在AIDC储能这一细分赛道中,牢牢抓住属于我们自己的确定性,最终以更优异的业绩回报广大投资人的支持。”
“在AIDC储能赛道牢牢抓住属于自己的确定性”
双登股份总部位于江苏省泰州市。公司主营大数据及通信领域能源存储业务,为该领域的“隐形冠军”。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2024年双登股份在全球通信及数据中心储能电池供应商中出货量排名第一,市场占有率11.1%。
杨锐在现场表示,双登股份的发展幸运地遇上了两股“巨浪”——一是人工智能的澎湃浪潮,双登以绿色能源解决方案,为智算中心打造高效、稳定的能源基石,赋能AI产业持续创新;二是扬帆出海的蔚蓝航程,公司将智算中心储能的先发优势与全球能源需求深度融合,构建起差异化、高壁垒的国际竞争力。
杨锐对记者表示,上市后,双登股份一方面会严格依照战略部署,在行业内坚定朝着既定方向稳步迈进,积极把握人工智能的发展浪潮;另一方面,公司会始终围绕自身发展节奏推进各项工作。
据公告,双登股份拟将此次IPO募集资金用于在东南亚兴建锂离子电池生产设施,生产供数据中心用电池,借此培育公司业务的第二增长支柱;在泰州建立研发中心,重点研究及开发提高储能电池寿命、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BMS技术等;同时加强海外销售,以增强全球影响力、更好服务海外客户并促进国际销售等。
“公司很早就已迈出了国际化的步伐,港股上市对我们而言,只是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阶段。”谈及此次上市对公司国际化布局的助力,杨锐表示,接下来,公司会依据募投方向与自身实际情况,在海外市场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与渠道建设力度,同时适当补充部分产能。
穿越周期的“隐形冠军”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2024年双登股份在全球数据中心储能市场出货量排名中国企业第一,全球市占率约16.1%。
在“群雄争霸”的储能行业,双登股份能够取得这一成绩,绝非“等闲之辈”。它是如何做到的?
上海证券报记者在对双登股份的长期跟踪报道中发现,该企业有两个突出特质:一是抓住时代机遇、乘势而上的能力,二是稳健经营、守住边界的能力。两者有机结合、缺一不可,共同塑造了双登股份作为细分领域“隐形冠军”的竞争力。
在抓住时代机遇方面,共同敲响上市锣声的双登股份两代“掌门人”杨善基、杨锐,都在各自执掌的时代,体现出了非常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20世纪90年代,双登股份“创一代”杨善基观察到中国通信基建萌芽的态势,选择通信基站的配套设施后备电源作为发力方向。经过长期深耕,双登股份在通信储能这一细分领域构筑了领先优势,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铁塔、华为、中兴、爱立信、诺基亚等通信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截至2024年底,公司服务了五家全球十大通信运营商及设备商、近30%全球百大通信运营商及设备商以及中国五大通信运营商及设备商。
这些努力将双登股份送上通信储能细分龙头的位置。双登股份的通信基站储能产品入选第七批国家级“单项冠军产品”。
四年前,经历过渡期后,双登股份完成了新老掌门人的交接棒。杨锐从他的父亲杨善基手中接过了双登股份董事长的职务,开始全面管理企业。
除了接管,杨锐还要接力父亲完成下一个重要任务——为双登股份找到第二增长曲线。
“双登股份的通信储能业务是‘场地’上根深叶茂的大树,将它推倒重来代价巨大。那么,理想的设计可以是围绕它补充新的苗木、融入新的景观,最终创造新的环境。以前,企业可能可以靠着强大的单项业务‘独木成林’,但现在,这块‘场地’只有成为生态系统,方能继续壮大。”杨锐曾对记者说。
杨锐为公司“栽种”的新一棵“苗木”就是数据中心储能。
杨锐最先是从“老朋友”运营商处了解到这一商业机会,并跟随客户的需求开发了相应储能产品。2018年,公司正式开拓数据中心储能市场,果断专注地在该领域谋求突破。靠着在运营商客户中建立的口碑,双登股份将数据中心储能的客户拓展到了阿里巴巴、京东、百度、万国数据、秦淮数据等互联网公司和专业数据服务商。
伴随着数据中心建设的浪潮来临,双登的数据中心储能收入占比一路攀升。今年前五个月,数据中心储能收入占比已经达到46.7%,正式超过通信储能业务的42.5%,成为双登股份的第一大收入来源。通信储能、数据中心储能,成为双登生态中并肩而立的两棵大树。

双登股份收入结构来源:公司招股书
在转型过程中,一个非常具有含金量的数据是:过去三年,双登股份年年盈利,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盈利分别为2.81亿元、3.85亿元、3.53亿元,今年前五个月为1.27亿元。在过去三年大量锂电上市公司因行业周期出现业绩大幅波动时,双登股份表现出明显超越行业平均水平的稳健经营能力。而且,2024年末,双登股份资产负债率仅53.74%,比电池行业平均水平低近10个百分点。
因此,虽然在资本市场是“新兵”,但双登股份已是储能行业历练36年的“老兵”。其市场应变能力、自我革新能力、稳健经营能力,都将成为公司未来借资本市场远航的宝贵财富。
资本市场看重历史,更看重未来。如今“老兵”又有了新身份。作为香港市场“AIDC配套储能第一股”,双登股份将如何谱写它在智算中心储能领域的新故事?
储能将从算力中心“断电替补”走向“供能主力”
双登股份方面对记者介绍,未来数据中心储能有望从UPS(不间断电源)环节的备电角色,走向绿电直连的供能主力角色,其市场空间也有望指数级增长。
UPS为数据中心的基础电力保障,在停电时为数据中心供电。随着智算中心功率的大幅提升,UPS电源需同步提升保供能力,因此电池容量将成倍增长。这将成为先期的市场增量。
然而,如不少企业家所言,“AI的尽头是能源”。“缺电”成为制约数据中心运营的关键问题之一。此外,AI训练大模型的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秒级、数十兆瓦级别的电力波动,对电源的快速响应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这一背景下,储能扮演的角色,将不仅仅是断电时的“替补”。未来,它不仅将承担响应瞬时需求的角色,而且有望与清洁能源结合成为智算中心供能的“主力”。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今年4月发布的《能源与人工智能》报告,2024年,数据中心约占全球电力消耗的1.5%,即415太瓦时(TWh)。到2030年,数据中心的电力消耗预计将增加一倍以上,达到约945太瓦时。这比日本目前的总电力消耗还要高。
AI是这一增长的最重要驱动因素,同时其他数字服务的需求攀升也起到助推作用。到本世纪30年代末,美国数据中心的用电量预计将超过铝、钢、水泥、化工等所有其他高耗能产业的总和。2030年后的预测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大,但根据国际能源署的基准情景预测,全球数据中心用电量到2035年将攀升至约1200太瓦时左右。
国际能源署预测,全球一半的数据中心需求增长将由可再生能源提供支持,并得到储能和更广泛的电力网络支持。预计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将增长超过450太瓦时以满足数据中心需求。
中国同样重视数据中心的绿电支撑,《关于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及有关事项的通知》中明确,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色电力消费比例不低于80%。而绿电由于存在间歇性、波动性,与储能搭配建设几乎成为必选项。
扬帆新能源“大航海时代”
多方机构预测,智算中心的电力需求将在全球多地崛起,甚至中国可能并非最大市场。
如国际能源署报告显示,2024年,美国占据全球数据中心用电量的最大份额(45%),其次是中国(25%)和欧洲(15%)。国际能源署对2030年的预测显示,美国将占据预计增量的最大份额,中国紧随其后。
为发展国际市场,双登股份的目光投向了新加坡,以及它的“后花园”马来西亚。
随客户而动,2023年,双登股份在新加坡成立国际总部;2024年,马来西亚双登成立,同步开始兴建海外产能,实现当年投资、当年建成、当年投产,团队本土化。目前,公司在马来西亚已投产超2GWh储能产能。
今年5月,杨锐随中国企业家代表团到访卡塔尔,与卡塔尔金融中心(QFC)、卡塔尔基金会(QF)、卡塔尔国家开发银行(QDB)、卡塔尔商会(QCCI)及多家政府、投资机构代表进行了交流。杨锐称,双登股份将以此次访问为契机,与卡塔尔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储能项目落地。这为双登股份进军中东市场留下了想象空间。
回顾近年中国新能源企业的发展,有能力真正深入国际市场的公司,往往盈利能力、经营稳健性能够明显超越同行。双登股份看到这一市场形势,亦将国际市场作为战略要地。
杨锐在上市致辞中表示:“长风鼓棹破沧浪,万里征程志未央。致敬这个属于中国新能源制造业的‘大航海时代’!”
港股上市将为双登股份国际化提供新的平台。双登如何远航全球?市场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