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AI第一股”冲刺鸣枪。
9月16日,暖哇洞察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暖哇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摩根大通和汇丰担任联席保荐人。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下称“报告期”),公司累计亏损约7.18亿元,资产负债率连续三年超过100%。在资本市场对“AI故事”愈发挑剔的当下,顶着“中国保险业最大的独立AI科技公司”光环,暖哇科技究竟具备多少硬核成色?
营收高增难掩亏损与现金流压力
招股书显示,暖哇科技是一家为保险公司提供AI驱动解决方案的科技公司,业务涵盖健康险、财险与人身险领域,提供端到端的AI解决方案,覆盖产品开发、精准营销、核保、理赔、反欺诈及健康管理等核心价值链。
与依靠保险中介牌照赚取中间费用的企业不同,暖哇科技通过“阿拉莫斯”和“罗布泊”两大核心系统,为保险公司提供智能承保和智能理赔服务,核心应用于商业健康险销售场景。自2018年起,该公司陆续推出并升级理赔和承保解决方案,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有超90家保险公司采用其方案,累计执行超2亿例案件,促成首年保费达107亿元。
然而,AI技术输出尚未转化为稳定盈利。招股书数据显示,报告期内,暖哇科技营业收入保持高速增长,2022年至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达65%,其中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收入分别为3.45亿元、6.55亿元、9.44亿元和4.31亿元;同期毛利率维持在50%左右水平,依次为57.70%、58.30%、49.80%和51%。
但盈利端始终承压,同期净亏损分别为2.23亿元、2.4亿元、1.55亿元和9988万元,累计亏损超7亿元。对此,暖哇科技在招股书中解释称,亏损主要是由于公司处于业务快速扩张阶段,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市场推广力度所致。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和运营效率的提升,公司有望逐步实现盈利。
此外,2022-2023年及2025上半年,暖哇科技经营活动现金流均为负值,累计净流出约4.7亿元;2024年短暂回正至703.9万元。账上现金及等价物由2022年的2.1亿元降至2025年中的1.28亿元;同期流动负债高达16.96亿元,净流动负债缺口逾10亿元。“在账面盈利尚未完全转化为正向经营现金流的情况下,暖哇科技仍维持高研发、高市场投入策略,短期内股权融资依旧是补充资本的最主要选项。”一位保险业分析师表示。
大股东众安在线“撑起”近半营收
作为众安在线2018年内部孵化的项目,暖哇科技与前者的关联关系贯穿其发展历程。2018年,以百万医疗险为代表的短期健康险趁着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东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众安在线正是较早推出百万医疗险的公司之一。
随着医疗险产品迭代升级、保费规模和保单数量快速增长,原本用人工处理完成核保理赔和风控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保险公司的需求。在众安在线与多方资本的支持下,暖哇科技应运而生。
2019年,时任上海保交所执委会委员、信息技术事业部总经理的卢旻接到众安在线的橄榄枝,出任暖哇科技CEO。
在招股说明书中,暖哇科技称,众安在线是重要的保险公司客户,在承保端和理赔端均有合作,对其报告期内的收入增长贡献显著。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暖哇科技来自众安在线的收入分别为2.7亿元、4亿元、4.27亿元及2.14亿元,占各期总收入的比例依次为78.70%、61.80%、45.20%及49.60%。尽管该比例从78.7%降至49.6%,但众安在线仍贡献近半营收。
同时,众安在线又是其前五大供应商之一,暖哇科技三年半内向众安支付采购金额累计近2300万元。招股书提及,“众安在线及/或其联系人过往向我们提供多项服务,以满足我们的业务及营运需求。”对于为何选择关联方作为其供应商之一,暖哇称,是因为“更具成本效益”。具体来看,报告期内,暖哇就具体的服务向众安在线方面支付的交易金额分别为1231万元、538万元、392万元及115万元。一位接近港交所的投行人士表示,这种“客户+供应商”的双重关联身份,使得交易定价公允性与业务可持续性成为潜在监管焦点。
行业低增长期的AI突围考验
在行业层面,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保险科技“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推动行业平均业务线上化率超过90%,为AI核保、理赔打开空间。但监管趋严同步推进,《生成式AI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落地后,要求数据采集与处理全流程“可追溯、可监管”,对保险科技企业的风险防控机制提出更高要求。
2025年8月,赛迪顾问发布《2024中国保险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份额分析报告》(下称《报告》)显示,在加快数字化转型、监管政策以及自主创新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2024年中国保险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整体规模为100.27亿元,比2023年增长1.15%,增长幅度同比进一步下降,进入低增长期。《报告》指出,当前保险公司普遍将“降本增效”作为目标,同时显著加强科技外包风险管理,对科技服务商的性价比与合规能力提出更为重视。
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先后闯关资本市场的保险科技公司中,手回科技已于2025年5月30日登陆港交所主板,圆心科技、白鸽在线等则仍止步于聆讯或递表阶段,尚未正式挂牌。业内普遍认为,随着早期资本红利退潮,投资者的关注焦点正从“概念”转向“持续盈利”,保险科技赛道的上市门槛已悄然抬高。
从股权结构看,暖哇科技自成立以来已完成四轮融资:2018年获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领投的天使轮融资,2020年引入龙湖资本牵头的A轮投资,2021年完成KTB领投的A+轮融资,2024年完成B轮融资。
截至招股书披露日,众安在线通过ZATechnology、AbsoluteCapital等合计持有31.65%股份;CEO卢旻通过多家公司、信托实际持有31.65%的股份;红杉资本持股15.90%。
“投资人不会再为单纯的AI概念买单,必须看到可复制的盈利模板。”上述业内分析人士坦言,暖哇科技此次闯关港交所,核心考题清晰可见:“如何把技术领先性转化为持续、独立、合规的现金流。答好了,资本盛宴继续;答不好,7亿元亏损只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