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26 02:33:49 股吧网页版
从0.16亿到4711亿 描摹金融强国建设“深圳样本”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卓泳

  两个月前,债市科技板开闸,首单民营创投科创债落子深圳;26年前,首批人民币创投机构在深圳破土而出。新中国引进的首家外资银行、成立的首个外汇调剂中心、首家由企业创办的银行,皆在深圳落地。翻开深圳金融的历史,国内金融业的诸多“第一”,无一不镌刻着这座城市的拓荒印记。

  45年来,深圳金融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金融业增加值从特区成立之初的0.16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4710.5亿元,增长近3万倍,年均复合增长率26.3%。

  从破解特区建设的资金困局,到培育滋养创新的资本土壤;从孵化初创企业的“第一桶金”到助力龙头企业开拓全球市场的资金活水,深圳金融业始终与城市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不仅托举起深圳“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民营经济繁荣格局,更以持续不断的创新探索,打造金融强国建设“深圳样本”。

  拓荒期解资金燃眉之急:

  内拓外引

  创下多项“全国第一”

  “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邓小平1979年说的这句话,被置于深圳博物馆改革开放报告厅最醒目的位置。也正是这句话,让深圳建市之初有了冲破资金困局的底气。

  1979年的深圳,尚是南海之滨一个仅有3万人口、人均收入200余元的边陲渔村,面临着棘手的建设难题——缺资金。彼时的深圳,仅有几家银行网点,证券、保险业一片空白,全市存款仅1亿元、贷款7500万元,可特区建设项目动辄需要数亿元投入,巨大的资金缺口让建设者们犯了难。

  于是,深圳设法“开渠引水”。经国务院特批,深圳成立了全国首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蛇口财务公司,向民营企业发放贷款,打破了以往融资的局限。1987年4月,这家财务公司进一步转型升级,成为新中国第一家由企业创办的银行——招商银行,并大胆推出“抵押贷款”“担保贷款”,允许民营企业用设备、厂房抵押融资,让众多民营企业家终于不再因“无门路贷款”而发愁,极大激发了民营经济的活力。

  1988年,蛇口工业区与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联手,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股份制、地方性保险企业——中国平安保险公司,还专门为蛇口出口型民营企业设计“出口信用险”这类定制化产品,为企业“出海”保驾护航。

  深耕内域的同时,深圳亦向外引资。成立初期的深圳,“三来一补”加工贸易、引进外企等为经济发展注入原始动力,可这类对外贸易模式对货币兑换基础设施要求很高,原本薄弱的金融体系根本无法满足需求。在此背景下,1982年,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在罗湖悄然成立。作为新中国引进的首家外资银行,它不仅为国外企业打通了汇兑服务的通道,更拉开了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序幕。

  “三来一补”给深圳带来了贸易活力,但同时被外汇留成制度制约。为破解这一难题,1985年11月,深圳建立全国第一个外汇调剂中心,让外汇从计划分配走向市场化配置,打通了贸易发展的货币梗阻。

  就这样,通过引进、新设、重建等一系列实践,深圳浇灌出蓬勃生长的金融之花。银行、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主体相继落地扎根,不仅解了特区建设初期资金匮乏的燃眉之急,更为日后深圳金融业的腾飞埋下了种子。

  “深圳作为市场化改革的先锋,必然要为国家金融体制改革探路,也因此,深圳成为中国的金融创新中心。”深圳学者金心异表示。

  转型期促高新技术突破:

  多元工具

  助力创新“从0到1”突破

  在敢闯敢试的拓荒年代,深圳金融业从零起步,“铺好摊子、搭好架子”,建起了支撑特区运转的金融骨架。在迈向2000年之际,深圳决心从“三来一补”转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启特区的“二次创业”。在此背景下,深圳金融迅速转变为科技创新的“助燃剂”,为科技项目“从0到1”的破茧腾飞添上强劲火力。

  “力合科创从深圳清华研究院脱胎而来,是深圳借助孵化和投资,探索科技创新这条能支撑深圳未来长足发展路径的尝试。”力合科创董事长贺臻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回忆道,当时深圳清华研究院有大量的科研成果和人才,能为深圳的科技转型提供充足的“弹药”,但如何使这些科研成果转化落地、走向市场?“借力投资”成为大家的共识。

  彼时,力合科创凭借200多万元的启动资金,从10万元、20万元、50万元小额投资起步,至今孵化落地了近4000个项目。从事大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研发和生产的瑞波光电便是其中一个成功案例。“我们的创业团队出自清华大学,在团队还没回国时,就在力合科创的帮助下在深圳成立了公司。力合科创作为股东,帮助我们拿到了办公场地,提供了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一路陪伴瑞波光电发展壮大。”公司总经理助理于占涛表示,如今公司研发的芯片,已经广泛应用到无人驾驶、机器人、无人机等领域。

  1999年是深圳金融的一个重要转折年份。这一年,经济学家成思危提出建议,在中国发展风险投资,随即在国内掀起一股风险投资热潮。深创投也在那一年成立,与力合科创一同成为国内最早一批人民币基金管理机构。也是在这一年,昔日的“荔枝节”华丽转身,首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如约而至。此后26载,每到金秋时节,怀揣新技术、新产品的企业便涌向深圳,“科技创新”成为这座城市最亮丽的名片。

  自此,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开启狂飙突进的征程,而民营企业正是这场科技创新浪潮中的主力军。但是,这些新兴技术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天然面临融资难、融资贵。为了破解融资难题,除了股权融资,深圳金融持续创新,为中小科技企业量身定制多元金融解决方案。

  一家注册在深圳龙岗的新能源技术开发企业负责人近期分享了自己的融资经历:“不用跑银行,手机上提交资料,不到10分钟就拿到80万元贷款。”这份便捷,源于深圳首批落地的种子贷。据悉,种子贷精准聚焦“两有两无”企业——有高水平专家团队、有核心技术,却无资质、无稳定现金流,通过政策性担保,为初创企业注入关键资金。这家新能源技术开发企业正是凭借46个注册商标和7项专利成功获批资金。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深圳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达1.23万亿元,同比增长7.9%。各类资金“接力”保障,深圳的中小企业存续期远高于全国水平。数据显示,在深圳,一家民营企业的平均存续时间约为6年,远超全国民营企业平均存续3.7年的水平,其中有17%的民营企业能存续10年以上。

  批量崛起的科技企业,与日益完善的深圳金融体系,形成了“科技—产业—金融”的正向循环:股债结合的多元金融体系帮中小科技企业突破融资瓶颈,而不断集聚的科技企业,又为深圳金融业带来源源不断的业务增量,推动金融版图持续扩大。

  45年间,深圳金融已从初期的几家银行网点,发展为如今一张庞大的金融网络。在这片199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了近1600家私募股权创投管理企业、7487只私募股权与创业投资基金,管理规模达1.41万亿元。截至今年6月底,深圳拥有证券公司24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31家(经营地口径)、期货公司14家、私募基金管理人2977家,均居全国前三。

  腾飞期助产业能级跃升:

  资本市场

  支持企业“从1到N”扩张

  在深圳的金融生态里,银行、证券、保险等机构交织成绵密的金融服务网络,如同坚实的“基础底座”,托举着无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生长,而多层次资本市场,则为中小企业成长为“参天大树”铺设了“升级通道”。

  今年6月18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将在创业板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作为深圳资本市场的核心载体,深交所及创业板从诞生起便与深圳的城市科技创新基因深度绑定,在深圳乃至全国金融市场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今创业板再次迎来制度突破,深圳本土企业——大普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试饮“头啖汤”,向深交所提交首发上市申请,成为创业板首家获受理的未盈利企业。

  当企业迈过初创期,资本市场通过多元工具助力其“从1到N”扩张。上市企业凭借远超非上市公司的融资能力,打开发展新空间。就在近期举办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前夕,专注于AI推理芯片研发的云天励飞发布了深穹X6000 Mesh推理加速卡。云天励飞上市仅两年时间,就已完成第四代NPU研发,近期更宣布开启港股IPO,打造“A+H”双资本平台。“上市公司拥有充足的资金实力,在技术生态的影响力和品牌吸引力方面都实现了巨大提升。”云天励飞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上市是公司二十余年发展的高光时刻。”江波龙相关负责人的感慨也道出了资本市场的价值。这家半导体存储企业2022年登陆资本市场后,获得更立体的融资渠道,在AI存储、车规级芯片领域加大技术攻坚,推进全球化布局,如今已形成国内外双循环供应链体系,实现“存储出海”。

  再融资与并购重组更成为企业强链补链延链的利器。在新“国九条”、“并购六条”及地方行动方案的推动下,深圳上市公司掀起产业整合热潮——华润三九收购天士力、迈瑞医疗收购惠泰医疗等案例频现。自“并购六条”发布至2025年一季度末,深圳上市公司已披露184笔并购交易、合计406.87亿元交易额,通过资本力量快速整合资源,成长为行业领军者。

  如今,深圳资本市场的赋能已形成规模效应:截至今年6月底,深圳共有A股上市公司425家,市值10.39万亿元,还有159家境外上市公司。A股市值排名前二十公司中,中国平安、比亚迪、招商银行、工业富联均来自深圳。

  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执行所长余凌曲看来,深圳资本市场的作用体现在三方面:一是高效汇集资源,为企业生产、研发、拓展提供支持;二是引导资本流向科技产业与重点集群,推动产业升级;三是形成创新创业激励机制,以优秀上市公司带动更多人才加入“创业大军”,增强民营经济与科技产业的创新后劲。

  “总体来看,深圳金融具有资源集聚、科技创新能力强、开放程度高等特点,在金融及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形成独特优势,这将助力深圳经济朝着韧性强、结构优、后劲足的方向发展。”余凌曲表示。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