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01 21:52:20 股吧网页版
中国首个储能强制性国标生效
来源:界面新闻

  中国在储能用锂电池安全管理领域迈出重要一步。

  8月1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归口,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CESI)牵头并组织起草的中国首部储能用锂电池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GB 44240-2024《电能存储系统用锂蓄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下称《新国标》)正式生效。

  《新国标》规定了应用于电能存储系统用锂蓄电池和电池组的安全要求,并描述了相应试验方法。电能存储系统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电信、中央应急照明和报警系统、固定式发动机启动、光伏系统以及并网/离网大容量储能。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冯思遥向界面新闻指出,《新国标》是中国首次针对储能用锂蓄电池系统制定的强制性国家安全标准,具有里程碑意义,“相较以往推荐性标准,《新国标》的实施具备明确的法律约束力和市场准入效力。”

  储能系统是电力系统的“充电宝”,可以解决风光发电间歇性与用电需求不匹配的问题。随着风光新能源装机的增加,多国出台了要求配置储能的政策,叠加此前欧洲能源危机的刺激及电池成本的下降,以锂电池为主的新型储能市场规模快速扩大。

  储能系统通常由大量电池模组密集排列组成,其单元间间距小、热量易积聚。一旦单个单元因短路、过热等原因起火,高温会迅速传导,引发热失控连锁反应,短时间内导致火势大面积扩散。

  去年以来,全球已发生超20起储能火灾事故,事故涉及国家包括美国、德国、韩国等,这给储能行业敲响安全警钟。

  冯思遥指出,电芯在高应力场景下的热稳定性,是锂电储能安全的“命门”。高应力场景包括过充、短路、机械损伤(如针刺、冲击)、高温、高倍率充放电、外部火源等。

  此前,部分企业在追求低成本或高能量密度的背景下,安全设计被削弱,所生产的电芯就存在起火风险。因此,《新国标》对电芯在高应力场景下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

  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介绍,在测试内容方面,《新国标》在电芯层级新增了振动、加速冲击、浅刺、强制放电等23项测试项目,同时加严了部分安全测试项目。以过充为例,《新国标》在传统基础上增加了恒压过充1h的要求,总过充时长显著增加,对电芯提出了更高的安全要求。

  据冯思遥介绍,此次实施的《新国标》不仅覆盖电芯,还涵盖整个电池组与系统集成层,真正落实“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安全评估。

  此外,《新国标》还同时吸收包含IEC、UL、UN在内的国际先进经验,强化了对热失控、机械冲击、电气失效等多维度风险的响应机制。

  冯思遥指出,过去几年储能产业发展迅速,但安全事故频发。强标实施意味着“以安全为底线”的行业共识将真正落地。企业不得不强化结构设计、电芯材料与安全管理系统的研发,同时推动第三方实验室和测试平台标准化升级。

  “不达标产品将无法合法流通,劣质产能被有序清退,主流市场将逐步向合规、安全、专业化的方向集中。”冯思遥说。

  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在今年4月的统计,包括宁德时代 (300750.SZ/03750.HK) 、中创新航(03931.HK)、赣锋锂电、远景动力、海辰储能、瑞浦兰钧(00666.HK)在内的15家企业21款产品已首批通过《新国标》检测。

  其中,远景动力为首家获得《新国标》认证的电池企业。据该公司介绍,其自启动《新国标》标准测试到成功取得首张认证,仅用了不到1个月的时间。

  远景动力可靠性及验证中心负责人喻志强向界面新闻表示,《新国标》的落地实施意味着储能国标安全从“附加题”升级为“必答题”,部分安全冗余不足的电芯厂商面临重新设计产品层级的挑战,从而加速低质产能出清,推动行业从“成本优先”向“安全为本”的高质量发展转型。

  “中国储能电池出货占全球90%以上,《新国标》作为首部强制性国标,未来将成为海外市场制定标准的重要参考对象,或将成为全球性标准,提升中国储能产业的国际话语权。”喻志强说。

  海辰储能的314电芯也是第一批通过《新国标》标准测评的产品之一,该公司向界面新闻介绍称,其280-1P、MIC-1175Ah等其它型号也已经通过了测试。

  海辰储能表示,储能行业淘汰低估安全性的企业已成必然趋势,伴随储能行业发展的规范化和价值聚焦化,行业集中度预计将进一步提升,向“安全与性能并行重视”的研发头牌靠拢。对于过往采用低价竞争策略、产品安全设计存在缺陷的劣质电芯厂商,则会面临产品重新设计的生存挑战。

  可以预见的是,在该标准在强制实施后的一段时间内,储能行业将加速洗牌。具有技术优势的领军企业,将迎来新的战略机遇期和市场份额重新认领的黄金期,加速打破“低价优先”的恶性循环,形成 “安全投入-经济回报”的良性闭环。

  冯思遥表示,《新国标》对业内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对于中小企业和产品线不健全的厂商而言压力不小。

  在她看来,如果确实有部分企业无法适应《新国标》,说明其商业模式本就缺乏安全底座,退出市场是正常优胜劣汰的过程。真正具备研发、制造和质量控制能力的企业,将因标准红利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赢得客户信任。

  “从这个意义上讲,引导整个储能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才是新国标的最终目的。”冯思遥说。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