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孟培嘉)协鑫科技8月29日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57.35亿元,毛亏7亿元;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约为3.8亿元,同比增长325.8%。
“凭借颗粒硅全新工艺技术,公司形成了强大的知识产权护城河与核心竞争力,在行业中展现出逆势而上的强劲优势,进而助力公司产品力持续提升、客户粘性不断增强,迎来培育新质生产力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高点。”协鑫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
协鑫科技介绍,截至2025年二季度,公司颗粒硅平均生产现金成本(未含税)已降至25.31元/公斤,较2025年一季度降低6.5%,持续领跑行业。从单季度维度看,自2024年三季度颗粒硅售价触底后,2024年四季度至今,其含税售价均高于现金成本,为公司构筑起稳固的现金流“堤坝”。据Infolink统计,2025年7月,颗粒硅成交价格首次超过传统N型致密块料。
值得关注的是,依托持续的工艺优化、技术升级及材料迭代,协鑫科技颗粒硅产品质量呈现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
受益于产品品质各参数矩阵式快速提升,颗粒硅市场表现格外亮眼。上半年,公司颗粒硅前五大客户出货量合计占总出货量的71%,产量市占率达24.32%。凭借颗粒硅产品纯度的优异表现与稳定特性,协鑫科技与客户的粘性与日俱增,双方战略合作关系愈发紧密稳固。
在颗粒硅市占率稳步攀升的同时,协鑫科技销售开支、行政开支及融资成本持续下降。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销售开支较上年同期减少21.2%,行政开支减少8.5%,融资成本减少10.5%;资产负债率(背书及折现票据不回表)已降至38.4%。
此外,在ESG领域,协鑫科技成功推动硅料产业从“高耗高碳”向“低耗低碳”的价值坐标系转型。其颗粒硅“从摇篮到大门”的碳足迹仅为41kgCOe/kg,远低于国际通用碳因子库(Ecoinvent3.9.1)中棒状硅81kgCOe/kg的碳足迹特征化因子,有效解决了企业长期因被动使用欧洲棒状硅高排放碳因子而导致核算结果偏高的痛点。这一突破标志着中国将从“碳因子接受者”向“碳标准制定者”跨越,为全产业链降碳提供有力驱动。
协鑫科技表示,公司坚决拥护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治理低价无序竞争的决策部署,严格践行“以销定产”策略,恪守“有序竞争”的行业规则,持续保持颗粒硅产品低库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