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内外卖大战正酣之际,万里之外的拉丁美洲国家巴西,竟也意外掀起了一场外卖大战,而这场较量的主角,依旧是两家中国互联网公司。
回溯2017至2018年,滴滴与美团曾在国内展开过正面交锋。但后来,随着双方逐步收缩战线、聚焦核心业务,在随后的七八年间,滴滴与美团在国内市场各自发展,基本相安无事。
直至2025年,这一平衡被打破——滴滴与美团先后进军巴西外卖市场,两家公司在海外赛场展开了新一轮较量。据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双方在巴西的外卖竞争已升级至诉讼层面,涉及彼此的诉讼案件已达3起。
涉及3起诉讼
若论滴滴与美团谁先布局巴西市场,答案无疑是滴滴。早在2018年1月,滴滴便全资收购巴西本土出行平台99,保留其独立运营模式;随后几年,相继上线“99Moto”,推出数字钱包“99Pay”,并雇佣本地高管、参与当地公益安全项目等,将“出行+支付+金融”的模式在巴西落地。经过7年发展,滴滴目前在巴西拥有5000万名活跃用户。
到了2019年11月,99顺势推出外卖业务“99外卖(99Food)”,正式切入当地外卖赛道。
不过,彼时滴滴在巴西外卖领域面临强劲竞争者iFood。iFood早在2011年便已在巴西成立,经过多年发展,已占据当地约80%的外卖市场份额。除iFood外,Uber旗下的外卖平台Uber Eats也于2016年进入巴西外卖市场。
2022年,iFood借助“二选一”条款,迫使滴滴、Uber Eats等平台退出巴西外卖市场。在此背景下,99外卖于2023年决定暂停当地业务,转而发力杂货配送服务,优先依托现有骑手网络,聚焦高频刚需的民生配送场景。
2025年4月,滴滴宣布重启巴西外卖业务,且仍沿用“99外卖(99Food)”这一既有品牌。谈及巴西业务重启,滴滴相关负责人曾表示:“重启巴西外卖业务是滴滴在当地城市服务生态的自然延伸,不是从零开始。不少当地商户希望,滴滴不仅能提供出行和配送服务,也能够提供外卖服务。外卖业务重启后,平台上的骑手既可以送人送货,也可以送餐。”
在滴滴宣布重启巴西外卖业务一个月后,美团也宣布旗下外卖服务Keeta将在未来数月进入巴西市场,且计划未来5年投入10亿美元,为该项目在巴西的发展提供支持。
据公开资料显示,6月16日,99外卖在巴西城市戈亚尼亚上线;8月12日,其进一步进驻巴西最大城市圣保罗,持续扩大在当地的外卖业务覆盖。
随着滴滴在巴西的外卖业务逐步落地,两家企业再次正面交锋,市场摩擦也随之不断升级。
公开资料显示,双方的冲突已诉诸法律途径。8月11日,就Google平台上搜索“Keeta”会出现来自99Food的赞助广告一事,巴西法院对99Food签发了禁令,之后99Food按照巴西法院要求,停止相关关键词投放;8月15日,Keeta以“不正当竞争”为名,进一步针对99向巴西当地法院提起诉讼,认为其存在试图限制合作餐馆与两家以上外卖平台合作的行为。
8月18日,99发起反击,正式起诉Keeta,指控其涉嫌侵犯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
路透社援引相关法庭文件内容显示,99方面主张,Keeta在商业运营中使用了与99Food相近似的颜色、图形及字体设计,并借此推动自身在巴西市场的业务开展,此举已构成侵权与不正当竞争。
另据公开报道,有接近99Food方面的知情人士表示:“2012年99Food自创立起就一直使用黑黄色为品牌色,并在2018年被滴滴收购后沿用至今。而‘美团黄’则是2019年进行的品牌视觉升级。”
对此,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旻对记者分析指出,从公开信息看,双方诉讼涉及商标侵权、不正当竞争及反垄断争议等多个案件类型,但其具体法律适用存在解释空间。“反垄断法规在具体案例中的解释存在弹性,99Food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还存在疑问。因此,案件结果可能更多取决于法院的价值判断。”
李旻还对记者表示,从业务角度看,若法院最终禁止排他协议,Keeta进入市场的阻力将降低,但99Food已投入的预付款可能面临部分损失;反之,若99Food策略被认定合法,其市场壁垒将进一步巩固。
中国巨头鏖战巴西外卖
中国与巴西的地理距离超16000公里,受遥远距离限制,目前两国间尚无真正意义上的直飞航班。以北京飞往圣保罗为例,即便是耗时最短的经停航班,全程耗时也至少需要25小时。
就是这样一个与中国处在地球对角、地理上极为遥远的国家,如今却成了中国互联网公司角逐外卖业务的“香饽饽”。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陈礼腾指出,巴西作为拉丁美洲最大的经济体,不仅拥有2.1亿人口的庞大基数,其外卖市场年复合增长率更达17.6%,展现出广阔的发展潜力。
另据Euromonitor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3年,拉丁美洲外卖市场规模实现快速增长,从74.97亿美元攀升至379.18亿美元,且已连续7年保持增长态势。不过在渗透率层面,2023年拉丁美洲外卖市场渗透率仅为16.1%,与全球其他主要地区相比,仍存在显著的提升空间。
除了存在市场机会外,2025年滴滴与美团能先后重返巴西外卖市场,这与巴西反垄断机构出台新规、限制iFood与商户签订排他性协议这一背景密不可分。
更关键的是,iFood在巴西市场的运营表现并不算特别好。陈礼腾进一步补充道:“尽管iFood垄断了巴西外卖市场80%的份额,但其配送效率仍处于相对低下的水平。”
正是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外界普遍对巴西外卖市场展现出强烈的看好态度。
滴滴在巴西拓展外卖业务,具备多项独特优势。
易观分析高级分析师王珂向记者分析道:“滴滴在海外市场,能够依托自身成熟的网约车业务能力切入外卖领域。国内外卖市场竞争已趋于白热化,而海外市场则为滴滴提供了新的机会,可以通过网约车业务的基础拓展外卖服务,从而挖掘新的增量空间。”
据滴滴财报显示,其国际业务已覆盖14个海外市场,具体包括巴西、墨西哥、智利、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巴拿马、秘鲁、多米尼加共和国、阿根廷、厄瓜多尔(共10个拉丁美洲国家),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和埃及。其中,出行业务全面覆盖这14个国家;外卖业务则在巴西、墨西哥、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秘鲁5国开展运营。
不难看出,滴滴当前开展外卖业务的5个国家均位于拉丁美洲,存在诸多共性特征。显然,滴滴可将其在墨西哥、哥伦比亚等国积累的成功经验(如成熟的运力调度经验、经过验证的商户合作模式等)直接复制并赋能巴西市场,同时借此形成区域业务联动效应。
而作为巴西外卖市场份额最高的玩家,iFood也未作壁上观。8月初iFood宣布,将投入170亿雷尔(约合220亿元人民币)以应对99Food等新竞争者——这也是该公司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笔投资计划。这场远在巴西的外卖大战,随着各方势力不断加注,已从前期的诉讼战,逐渐显露出向补贴战等多维度战场蔓延的趋势。
“iFood在巴西外卖市场的垄断地位,正面临中国两大企业的双重冲击。滴滴与美团在巴西的竞争,核心将围绕用户补贴、商家争夺与运力建设展开,但二者的策略侧重点或存在差异。”陈礼腾分析指出,“滴滴能借助其在拉美已有的资源——比如70万名摩托车骑手可低成本转型为配送运力,覆盖iFood尚未触达的3300个城镇。此外,滴滴此前在墨西哥外卖市场实践的经验,也可能为其在巴西提供差异化竞争路径。而美团则计划通过高补贴模式抢占核心城市市场。”
针对双方诉讼,李旻认为,滴滴与美团是否会继续推进诉讼,取决于现有案件的进展及双方公司策略。值得注意的是,巴西市场监管机构的态度同样关键,当地反垄断机构CADE有可能主动介入调查反竞争行为,进而促使双方调整竞争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