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分,大厂“抢人大战”再次打响。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截至8月12日,腾讯、京东、百度、字节跳动、美团等互联网巨头2026校园招聘均已开启,开放岗位中包括了大量涉及人工智能、隐私计算、机器学习等相关的技术岗位。
金融对AI的巨大需求,也衍生出公司业务对技术人才的巨大需求,具备“垂直金融+代码能力”成为人才的基础配置。然而,这样“全能”的复合型人才难以寻找也成为现实问题,分析人士建议,需注重校企联合培养、规划双轨协同成长路径等。
大厂显著扩招,技术岗是核心
本年度大厂秋招中,技术类岗位占据重要地位。其中,根据腾讯校招官网信息,面向实习生和应届生共设置251个岗位,其中61个属于技术类别,具体包括软件开发、算法、自然语言处理、多模态以及安全技术等。在安全技术岗位中,任职要求包括负责为通信与社交、数字内容、金融科技、工具软件等产品及服务定制安全方案。此外,还有专门针对顶尖技术人才的“青云计划”,几乎全部为技术岗。
据悉,字节跳动2026校园招聘于8月4日正式启动。本次校招面向2026年应届毕业生开放5000+Offer机会,覆盖研发、产品、运营等八大职类,持续加大对全球优秀校园人才的招募力度。相较于字节跳动2025年校招4000+的招聘规模,本次校招呈现显著扩招态势。
数据显示,字节跳动研发类岗位招聘数量同比增长23%,其中,算法、前端、客户端增幅最大。非研发岗位需求增长明显,计划招募1500余人,产品经理、数据分析等热门方向录用机会更高。
蚂蚁集团则设立“蚂蚁星”专项计划,招募来自世界各地的尖端科研人才,聚焦人工智能、隐私计算、安全技术等核心技术领域,致力于通过先进技术与商业的结合,构建未来服务业的数字化基础设施。
当下,人工智能深度赋能千行百业,而金融业对其应用已全面铺开。也因此,大厂对于技术型人才需求尤其旺盛,以服务于公司金融业务线,包括产品后台运维、大模型训练、数字化风控等。
“能明显感觉到今年大厂在大模型算法一类的招聘岗位变多了,竞争也十分激烈。”来自某985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翟路(化名)正是今年参与秋招的一员。互联网大厂、银行金融科技岗均在他意向求职方向之中,但出于对金融知识考核的“忌惮”,他还是选择将精力优先放在大厂一边。
据翟路介绍,除简历筛选、笔试环节,在面试时互联网大厂对于个人项目经历尤其看重。遇到对口的、懂项目的面试官会深挖一些项目细节,提一些开放性问题以判断学生对场景的理解程度;如果面试官不太懂项目,就会“拷打”一些算法基础知识。整体上,重点考察求职者素养包括具体场景下解决问题的思路,及专业基本功、工程能力和代码能力。
在联储证券研究院副院长沈夏宜看来,金融科技业务条线的发展已经成为各家互联网大厂的必争之地,因此对于金融科技人才的要求是既要懂业务,也要懂技术,并且需要严守合规底线,具备“垂直金融+代码能力”成为人才的基础配置,能在动态监管环境中实现技术落地的人才成为争夺焦点。整体来看,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上呈现出多维度、复合型的特点。
复合型人才难寻,成长路径需完善
“商科生太难了,从一堆技术要求特别高的岗位中挑出适配自己的真不容易。”2026年即将毕业的金融专业学生康杰(化名)感慨道。目前,她已“精挑细选”投递京东、百度、字节、美团几家,不少是属于战略方向管培生的类型。
北京商报记者也注意到,在岗位列表中搜索,与金融业务直接相关的产品、市场等岗位并不多见。京东有一金融风控岗位,负责结合数据挖掘手段与业务经验,建立风险策略、风险模型和监测体系。美团校招金融类职位中,只有一个“金融风控策略”在招,岗位职责包括基于数据分析、挖掘,设计针对欺诈、信贷、保险风险的安全策略;平衡用户支付、借贷体验的便捷和风险控制等。字节也有“风控策略分析师—财经业务”,但它们无一例外,对求职者的数据分析、编程能力有一定要求。
一从业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基于互联网大厂的属性,在金融业务方面或更多需要成熟的人才,因此会通过日常社招吸纳人员而非历年的校园招聘。这与传统金融机构的招聘模式大相径庭。
“技术永远是主流,但依旧呼唤拥有数字化素养及优秀金融理解的综合型人才。”上述从业人士说道。
从康杰的亲身体验来看,她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就连一些金融业务管培计划招募,也开始向有AI背景的靠拢。“卷”专业能力的同时还要“卷”技术,这不得不让身为传统商科学生的自己重新审视大学及过往实习经历所学。
复合型人才一直是大厂金融科技岗位所求,然而由于从业经验欠缺等,这样的“全能者”并不好找。在分析人士看来,一条清晰的人才成长路径仍需完善。
联储证券研究院研究员王竞萱建议,一是注重校企联合培养,通过产学研合作的形式让应届学生提前取得符合行业实际需求的专业知识;二是规划双轨协同成长路径,对于复合型岗位所需的人才,可以由技术部门和业务部门共同培养,联合带教;三是参考部分传统金融机构的人才培养方式,进行业务轮岗,鼓励求职者在学中干、干中学;四是设立创新容错机制,对于关键的复合型岗位,可设定一定的冗余人力资源,允许应届生在不断试错中成长。
“归根结底,推动互联网公司金融业务发展绝非单纯的金融学科可以覆盖,一定要在具备数字化转型又具备金融产品和服务设计能力的人才中构建培养体系。”王竞萱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