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连续两个月收入都突破2万元。”“不用加班加点,上个月收入也能涨50%。”7月,外卖市场因平台大幅补贴活跃,骑手收入显著增长,部分人月入超2万元,相关短视频也颇受关注。但就在“立秋奶茶”节点前一周,美团、京东、淘宝、饿了么等平台先后在官方网站等发布声明,表示“坚决抵制恶性竞争,坚决规范促销行为,杜绝不正当竞争行为,推动建立公平有序行业秩序,促进各方互利共赢”。这一举动也被不少业内人士解读为各平台结束大幅度的外卖补贴活动。
记者近日发现,各大平台上“0元购”“1元购免运费”等大额度补贴减少,但降价三成以上的外卖饮品和食品仍然在线。广州本地外卖员表示,预料接下来的收入会比前两个月略有下降。而也有业内人士分析,早前平台一系列外卖补贴行为是看重即时零售的“蛋糕”,如今大额度补贴虽然暂缓,但相关企业仍会找契机发力抢占市场。
“补贴大战”受益者
资深骑手利用平台规则月入过万
“90后”资深骑手林贤坡从事骑手行业超过9年,6月和7月收入均超2万元。作为站点站长的他表示,7月期间他所带的团队骑手大部分都能获得30%以上的增收,这与单量增多以及夏季高温补贴有关。“团队收入高了,我的收入自然也会水涨船高。”与此同时,林贤坡也有单日收入近千元的佳绩。记者在林贤坡的手机截图看到,7月6日,他同时参与了某平台发出来的6个众包(兼职)有奖活动冲单奖,奖金为110元到186元不等,奖励幅度是平时数倍。
林飞利是白云区的“周约骑手”(以一个星期为签约周期,每周要上6天班),有6年做外卖骑手的工作经验,对片区各类商家的出餐时间非常熟悉,因此她每次都能利用时间差“顺路”多送几单。7月各大外卖平台补贴多而且消费者下单也多,她表示自己也是这次平台“补贴大战”的受益者。“7月收入预计约1.5万元以上,比去年同期多60%~70%。”
有别于部分女骑手选择在一早一晚的时间送餐,林飞利选择10点半上班晚上下班,中午还会回家休息约两个小时,而开工期间除了送餐时间在户外,其余时间还能在熟悉的店家“叹空调”。“所以,我每天的上班时间虽然比之前忙碌,但还是能做到‘按时下班’,也不用担心会中暑。”
兼职骑手拍视频“名利兼收”
因为日常需要照顾家庭,外卖小哥阿洪是一名兼职性质的“众包骑手”。记者了解到,6月阿洪的跑单收入有3000多元,截至7月28日,其跑单收入达到6000元,“收入翻倍是因为我接单的时间多了,虽然我没有特意参加‘补贴大战’,但遇到单量多、专职骑手接不过来的时候,我也能收到一些外卖单。”此外,阿洪表示,他近期收到的非同城外卖配送订单的单价也变高了,“所以我觉得我是这次‘补贴大战’的间接受益者。”
同样为兼职外卖小哥的唐泽权,7月在外卖平台的收入刚刚过万元,他自嘲这个收入对于全职骑手来说“可能不到平均水平”。记者了解到,唐泽权兼职送外卖的同时,还在运营自己的自媒体账户。据了解,自2023年开始,唐泽权开始投入自媒体拍摄,两天会出一条视频。“自从做视频博主后,我做骑手的收入减少了,但自媒体的收入也逐渐增加。”
前段时间,唐泽权拍摄了好几条关于“外卖大战”的视频,如“爆单骑手一天有多少收入”“订单越多越要注意交通安全”“好商家如何应对突然爆发的订单增量”等,“从用户的点赞和评论,可以发现大家对这些话题的关注度很高。因为这几条视频,我的自媒体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同时还吸引了更多人关注我。”
“补贴大战”有变化
“0元购”已难寻,但外卖补贴仍“在线”
备受关注的“外卖大战”,8月迎来重大变化。8月1日,美团、淘宝、饿了么、京东先后发布声明表示,坚决抵制恶性竞争,坚决规范促销行为,杜绝不正当竞争行为,推动建立公平有序行业秩序,促进各方互利共赢。美团在题为《繁荣行业生态,抵制无序竞争》中表示,承诺从自身做起,呼吁行业共同构建良好生态。淘宝、饿了么在题为《持续提升服务推动良性竞争激发消费烟火气》中表示,坚决抵制恶性竞争。京东在题为《践行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共建外卖行业健康生态》声明中表示,抵制“0元购”等恶性补贴。
8月第一个周末,记者打开多个外卖平台App看到,“0元购”“0.99+免配送”等超低价饮茶鲜有,但仍有其他补贴优惠。记者打开一家常点的广式烧腊餐厅外卖菜单看到,两个月前需要24.5元(21元+3.5元配送费)的烧腊饭,如今只需花15元(用券后11元+4元配送费)就能下单,而瑞幸咖啡某款13.8元的茶饮外卖价格为9.9元。
另据多位骑手表示,周末市内外卖送餐单量依然火爆,但茶饮店尤其是超低价茶饮店的单量明显减少。据外卖员推测,平台新政对消费者点单热情略有影响,而周末外卖需求量大或与下雨天有关。
补贴缩减新政落地,有商家期待压力减少
平台狂派补贴,消费者点外卖便宜了,骑手收入提高了,但商家却不一定获益。记者走访时了解到,虽然有商家在“补贴大战”期间迎来订单和收入双增长,但也有不少商家吐槽“疯狂补贴”让他们疲于奔命,“不赚钱还压力变大。”
据悉,美团早前在上海召开外卖行业高质量发展恳谈会时,有茶饮品牌外卖业务负责人表示,这种非理性补贴带来“虚假繁荣”。“我们的茶饮平时实付价为20元一杯,补贴后用户只需几元就能买到,若之后补贴没有了,我担心很多人会选择不喝或者减少消费。”
大规模补贴带来订单波峰,与此同时也加大了门店一线员工的工作压力。有茶饮品牌外卖业务负责人表示,正常来说,某门店100单的外卖订单需要2个员工,如果订单翻倍、人手也得跟着翻倍,“但问题是,我无法判断翻倍的订单是不是常态,万一后面补贴停了,订单减少,多出来的人力成本就覆盖不了。”该名负责人期待平台新政能让他们减少压力。
外卖平台出新招,招募合伙人推动良性竞争
其实,早在各平台表态规范促销前,相关部门已经对补贴乱象表示反对。7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要求相关平台企业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
平台方面也积极响应相关部门的要求,在外卖基础设施方面,美团从2024年开始向行业深水区探索可视可溯的全新模式,不做自营外卖,而是为商家开放“互联网+明厨亮灶”和驻场管理服务的集中式外卖厨房,开放数字底座,并于7月初宣布未来3年将在全国各地投资建设1200家“浣熊食堂”,帮助更多餐饮品牌拓展卫星店,到今年年底将开设超过10000家外卖卫星店。
7月22日,京东“七鲜小厨”实体店正式开业,并启动“菜品合伙人”招募计划,投入10亿元现金,面向全国餐饮品牌与个体厨师为1000道招牌菜招募合伙人。竞选胜出成为每道菜品的合伙人后,可直接获得100万元现金保底分成,后续该菜品的销售分成上不封顶。淘宝闪购方面表示,通过一系列新举措后,中小商家收入增长突出,80万餐饮门店增加实收超万元,超30万非餐门店生意突破历史峰值。淘宝闪购分析指出,商家生意持续增长、收入显著提升,新兴服务业市场蓬勃发展、已进入多平台良性竞争新阶段。
新的营销节点也是各平台关注的重点。8月7日将迎来立秋,“秋天第一杯奶茶”活动已成为近年外卖行业的常设营销节点。微博等社交平台App首页广告显示,淘宝已率先开启“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活动,主打“新人22元红包”。据行业人士分析,虽然平台的大额补贴暂停,但之前的投入并不会浪费,市场争夺依然持续。从营销周期看,“立秋奶茶”很可能变成新的奶茶外卖大战,各家的营销活动和举措也会成为观察各家平台实际举措的关键窗口期。
专家观点
“砸钱补贴”不可持续
“蛋糕做大”才有意义
用数以亿计的真金白银作补贴,平台看重的只是外卖市场?记者从多位相关从业者方面获悉,本轮“补贴福利”,各平台看重的是其背后的“大靠山”——即时零售。商务部研究院发布的《即时电商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年,我国即时电商市场规模达2万亿元,同比增长36%,预计2027年,即时电商市场规模将突破5万亿元。
7月下旬,新华每日电讯发表评论《两度约谈为何仍止不住外卖“价格战”》,表示这一轮外卖价格大战是“存量博弈”,并没有产生消费增量,“同质化的低价格竞争让平台企业与相关外卖商家陷入利润困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餐饮收入增速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洪涛认为,“外卖补贴”从某种意义来说,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但是,平台靠“砸钱补贴”的形式是不可持续的,平台的重点应放在提高品质消费、探索差异化发展,才是持续发展之道。洪涛指出,检验这轮“补贴大战”是否成功,重点看平台是否“做大了蛋糕”。蛋糕没有做大,只是“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竞争。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研究员袁哲指出,目前社会焦点更多关注补贴战下大型连锁品牌的销量上涨,但对于高单价的品质商家和中小商家而言,价格战的影响主要是消极的。袁哲表示,当平台和餐饮企业将大量资源投入到补贴战,研发支出可能会被压缩,长期来看,这种资源错配将抑制行业转型升级,最终削弱市场活力与消费者福利。“平台应该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外卖行业基础设施建设上,帮助餐饮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提升行业内生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