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京东高调入局外卖赛道,新平台以“百亿补贴”入场,外卖市场进入新战局。期间一度因监管部门介入而息战。但从7月开始,“外卖补贴大战”再起,并迅速进入白热化。京东宣布再投入“超百亿”,淘宝闪购则宣布投入500亿补贴。而4月份,饿了么也投入“饿补超百亿”。此种情况下,美团也被卷入,并且连续达到1.2亿、1.5亿的日订单高峰。
“价格战”打到这个份上,这场“内卷式”竞争还有多大意义?
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近日非常坦率地回应了这个问题:这场大战激增的订单绝大多数为泡沫。美团不愿参与其中,并且一直在反对“内卷式”竞争,结果还是被卷入。但被迫“应战”的目的,是为了生存。
确乎其所言,这种价格无限下探的“内卷式”竞争是一种零和博弈,突破了市场竞争的边界和底线,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中国外卖行业是个庞大市场,不断有新平台进入,本是一件好事,也说明这个行业并非铁板一块,有足够的竞争空间。但行业大规模、超低价的竞争压力,会传导到“小而散”的餐饮业上下游,影响产业稳定。
而在这场外卖价格战中,表面上看,商家获利、骑手增收、消费者得实惠;实际上,这种弓弦拉满的状态下,并没有真正的赢家。
商家爆单、店员很累、备料很难,原材料也跟着涨价;大连锁“虹吸”订单以及小本经营的街边店遭遇冲击。在骑手端,尽管一些有经验的骑手获得了更多订单,但平台间的混战让骑手工作也越来越内卷, 部分新平台由于派单机制不完善、路线规划不合理,也加大了骑手的工作压力。消费者也并非就一定是赢家,一旦价格战持续,平台将补贴成本转嫁给商家,又会出现压缩成本、降低品质、甚至是食品安全质量问题。
美团王莆中也在呼吁,希望社会各界能够一起讨论和反思,这种冲单到底对社会有无正面影响,对整个产业持续发展有无意义。
外卖是一个典型的多边交易市场,平台需要考虑消费者、商家、骑手多方利益,并且它长期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若是通过“砸钱”冲订单,忽视供应、履约等基础设施建设,这显然会导致整个行业结构失衡,也无法长久。
一个行业的竞争与持续增长,应该符合社会整体利益的帕累托最优,如果不能,那就要重新评估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