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与大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承载着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文化记忆与情感温度。
近日,在2025大众点评“必吃榜”颁奖盛典·深圳站,来自广东省、海南省、福建省的278家上榜商户共聚一堂。“过去一年,我们发现用户变得更会找、更会吃,也更会写了。”大众点评“必吃榜”负责人安添蕾表示,“大众愿意花更多时间走进街巷,探索最地道的味道,并分享真实体验。用户常用‘从小吃到大’‘十年守一味’‘坚守烟火气’等来评价此类餐厅超出预期。”食客们“地道味道”的执着,在粤、琼、闽三地尤为显著,那些藏在老街巷弄里的小店、守着手艺几十年的老店,成了食客们争相探访的对象,承载着一代代人的市井记忆。
当地特色小店将线上与线下融入打造话题流量
今年首次上榜的集财牛肉在广东揭阳普宁已是一家网红店,每天不仅当地人到店品尝牛肉,更是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前来“打卡”,相当火爆。“现在做餐饮,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才能越做越好。”集财牛肉负责人张喜庆看来,除了本身的食材出品受消费者认可的同时,如今餐饮店要懂得制造话题,才能引流。“所谓制造话题,就是创新。比如我们店就引入了潮汕当地一家有名的奶茶店英歌魂进驻,还有很快我们会推出某时段打车到本店消费可报销一定金额打车费等优惠活动,这些都是很受年轻消费者喜欢的,能帮助我们吸引流量。”张喜庆对记者说道。
记者了解到,今年6月底揭晓的2025年“必吃榜”上,共有144座城市及地区的3091家餐厅上榜。其中,广东省上榜商户数达396家,为全国上榜商户数第一省份,深圳、广州、东莞、佛山、汕头为上榜商户数TOP 5城市。揭阳、阳江两座味蕾小城首次发榜,分别有9家、5家市井美食商户上榜。全省上榜商户中,“烟火”小店占比超70%、10年以上老店占比近35%、首次上榜商户数占比近55%。
其中,广州上榜商户数达83家,为全国上榜餐厅数量排名第六的城市。广州上榜餐厅中,有57家为扎根街头巷尾的烟火小店,占比近70%;37家为10年以上老店,占比近45%;首次上榜商户占比达47%。更多城市特色餐厅上榜,占比接近55%,其中超四成为新上榜,包括竹园竹升面(西关总店)、潮州喜记牛肉店(滨海半岛店)等市井地道风味新上榜,“烟火气”“本地特色”“现烹鲜制”成为榜单关键词。
广州梁新记小食店就是今年榜单上的“新面孔”。这家扎根本地二十八年的老店,从开店起便拒绝三方配送食材,老师傅们至今仍坚持每天早上到佛山南海食材批发市场亲自挑选食材,“配送的品质把控不了。”老板张瀚菁表示。“现烹鲜饪”是这家社区老店的朴素绝招,张瀚菁告诉记者:“凌晨四点我们就开始泡米熬粥,准备铺肠粉所用的米浆。拉肠师傅做了20多年,薄厚全凭手感。”这份手艺沉淀出的味道,是本地食客“家的温度”,更是外地游客感受城市文化的窗口。正是这份对餐饮本心固执的坚持,让老店穿越时间周期,收获长久的口碑和流量,被大众“吃”上了“必吃榜”。
位于广州南沙的辉记烧鸡是一家拥有较高知名度的十年老店,今年进入了“必吃榜”,客流量进一步提升。“进入榜单后,我们的店客流量翻番。多了来自香港以及内地其他省份的游客到店消费。”辉记烧鸡老板陈文辉告诉记者,进入必吃榜是对他们店的肯定,也是对南沙特色餐饮如烧鸡、烧排骨等的肯定。一直以来,辉记烧鸡坚持用荔枝木去烧制新鲜的鸡、排骨,并配合海鲜、莲藕等当地特色食材的菜式,让游客能深入体验南沙的饮食文化。随着生意越来越好,陈文辉透露,计划今年内将隔壁的一栋楼买下来,进一步扩大经营,希望顾客到店消费,除了餐品,有更好的环境和服务体验。
平台通过数字化带动消费扩容
美团研究院研究员朱戈在颁奖典礼上分享,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粤、琼、闽三地的异地用户餐饮订单增速高于大盘增速,成为推动区域餐饮规模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其中,粤菜、海南菜等本地菜系在异地用户订单中占比较高,本地特色风味成为“味蕾游”的首要选择。
专家表示,“必吃榜”的实践,是平台企业助力消费扩容的一个缩影。市井小店构成了城市消费的“毛细血管”,却长期面临流量分散、数字化能力薄弱等困境。而平台企业通过数字化赋能,将这些散落的“烟火”串联成网,让市井消费从“本地私藏”变为“全国共享”。
据悉,7月,大众点评将启动第三届“必吃节”,投入亿万级营销资源,覆盖所有发榜城市,推动榜单转化为城市消费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