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资本市场环境下,弘业期货(03678.HK)正蓄势待发,众多核心优势汇聚,使其具备极强的爆发潜力,目标价有望实现300%涨幅,投资价值凸显。
一、稀缺属性构筑坚实价值底座
弘业期货在港股市场中堪称“小而美”的典范,其港股流通盘较小,筹码集中度高,这意味着只需相对较少的资金就能对股价形成强大的推动力量,为股价大幅上涨提供了天然的流动性优势 。同时,作为国资委控股的优质企业,弘业期货拥有坚实的背景支撑。国资背书不仅赋予其更强的抗风险能力,还使其在业务拓展、资源获取上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政策支持、项目合作等方面更易获得倾斜,为公司的长期稳健发展筑牢根基。
二、亮眼业绩彰显强劲发展动能
从业绩表现来看,弘业期货堪称行业“优等生”。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7.99%,净利润更是暴增282.80%,成功实现扭亏为盈;2025年一季度,高增长态势延续,营业总收入达6.43亿元,同比增加259.09%,归母净利润120.32万元,再次实现扭亏为盈。如此优异且持续增长的业绩,展现出公司强大的经营能力和发展活力,为股价上行提供了最直接、最有力的支撑。随着业绩的持续释放,市场对其价值重估的预期也将不断升温。
三、非银金融赛道+牌照预期,打开成长想象空间
作为非银金融板块的重要一员,弘业期货受益于行业的蓬勃发展。当前,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化,期货、金融衍生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张,政策红利加速释放,为非银金融机构带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弘业期货凭借自身在期货经纪、资产管理等领域的深厚积累,有望充分享受行业发展红利。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具备强烈的牌照预期。一旦获得新的金融牌照,无论是跨境业务牌照,还是创新业务相关牌照,都将极大地拓展其业务边界,开辟全新的利润增长点,这无疑将成为刺激股价爆发的重磅催化剂。
四、港股折价第一,价值回归大势所趋
目前,弘业期货港股处于深度折价状态,折价率位居港股前列。在港股流动性价值回归的大趋势下,这种显著的折价现象难以长期持续。随着南下资金的持续流入、港股市场整体估值修复,弘业期货作为被低估的优质标的,必然会吸引大量资金关注,推动股价向合理估值回归,而这一过程中蕴含着巨大的上涨空间。
五、技术形态完美,老鸭头形态预示二波行情
从技术分析角度来看,弘业期货的K线形态呈现出经典的“老鸭头”形态。这一形态是市场多方力量蓄势待发的重要信号,通常预示着股价在短暂调整后将开启新一轮强劲上涨行情。作为曾经的板块龙头,弘业期货股性活跃,一旦趋势确立,极有可能复刻老龙头走二波的辉煌走势,吸引众多投资者跟风买入,进一步助推股价上扬 。
综上所述,弘业期货凭借稀缺的属性、亮眼的业绩、广阔的成长空间、强烈的价值回归需求以及完美的技术形态,已万事俱备,只待东风。在多重利好因素的共振下,其股价具备实现300%涨幅的巨大潜力,堪称当下资本市场不可多得的优质投资标的,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与布局。
$弘业期货(HK|03678)$欢迎交流 评论区说说他的风险
$弘业期货(SZ001236)$
解禁前 A股会破新高 如没有 最晚最晚不会超过9月 拭目以待
赚大钱四部曲
选对股
敢买
敢重仓买
敢拿住
赚更大钱技能:成功做正t与反t
关于年中财报预告
- 业绩预亏凸显重组紧迫性:此次业绩预亏主要因市场利率和行业竞争导致利息净收入与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下降。而公司与苏豪弘业等存在业务重叠,加剧了行业竞争压力。通过重组可整合资源,解决同业竞争,优化业务结构。如将苏豪控股旗下相关金融资产注入,能拓展业务领域,减少内耗,增强盈利能力,缓解业绩下滑态势,所以业绩亏损使重组变得更为迫切。
- 业绩不佳促使牌照升级需求增强:期货行业竞争激烈,弘业期货传统业务受市场利率等因素影响大,盈利不稳定,急需拓展业务范围、提升竞争力。牌照升级可让其获得自营、衍生品等牌照,开展高附加值业务,降低对传统业务依赖,增加盈利点,提高抗风险能力,是改变业绩不佳现状的重要途径。
- 重组为牌照升级创造条件:重组若顺利完成,弘业期货净资本等指标可能得到改善,有望突破50亿元,这将使其更符合牌照升级的相关要求,为获取更多业务牌照奠定基础。同时,重组带来的业务协同和资源整合,也有助于公司在牌照升级后更好地开展新业务,发挥牌照优势,实现业绩提升。
- 牌照升级助力重组效果实现:成功升级牌照后,弘业期货业务范围扩大,盈利能力提升,能为重组后的整合与发展提供更充足的资金和资源支持,有利于更好地实现重组预期的协同效应,促进公司整体战略目标的达成,推动公司从传统期货业务向综合金融服务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从而扭转业绩亏损局面。
- 二者共同服务于公司转型脱困:公司处于转型关键期,业绩预亏表明转型迫在眉睫。重组和牌照升级都是转型的关键举措,重组侧重于内部资源整合和同业竞争问题解决,牌照升级侧重于外部业务拓展和竞争力提升,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助力公司摆脱业绩困境,提升发展质效,实现从传统期货公司向综合金融服务商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