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恒大(HK|03333)$ 一、绩差股炒作的逻辑与风险
绩差股之所以能吸引部分投资者,在于其短期可能出现的惊人溢价。十倍、百倍的涨幅如同悬在头顶的“诱饵”,让一些人抱着“一把飞上天”的幻想入场。但这种炒作的本质,是资金在缺乏基本面支撑下的短期博弈,如同空中楼阁,飞得越高,摔得越重。
炒作绩差股,最核心的前提是自身“亏得起”。因为这类股票的上涨没有业绩作为根基,更多是情绪和资金的推动,一旦市场风向转变,股价便会断崖式下跌,“落地感”会来得猝不及防且刻骨铭心。投资者若抱着赌徒心态,寄望于短期暴利,往往会忽略一个残酷的现实:本金灰飞烟灭,可能才是这类操作的最终归宿。
二、恒大的“巅峰”与“坠落”
恒大的历程,恰似一场典型的绩差股炒作放大版。在地产行业最繁荣的时期,恒大凭借高杠杆模式迅速扩张,股价也曾迎来巅峰暴涨。彼时,行业红利掩盖了其高负债的隐患,市场情绪推动下,不少投资者沉醉于股价的持续攀升,即便有风险信号出现,仍有人不愿离场,坚信“巅峰”之后还有更高点。
而当地产行业进入下行周期,恒大的基本面问题逐渐暴露,高负债的雷区接连引爆。此时,又有部分投资者抱着“抄底”的心态入场,认为行业低谷期的巨头必有反弹机会。但他们忽略了,绩差股的“底”往往深不见底,尤其是当企业自身经营出现根本性危机时,所谓的“抄底”不过是在下跌途中接飞刀。
三、从恒大退市看绩差股的最终归途
恒大的退市,为所有炒作绩差股的投资者敲响了警钟。曾经的行业巨头,在缺乏健康财务支撑、行业红利消退后,最终难逃退市命运。这与那些被炒作的绩差股结局如出一辙:短期的溢价终会被价值规律纠正,脱离基本面的狂欢,最终只会以落寞收场。
无论是恒大这样的巨头,还是其他小盘绩差股,其炒作逻辑背后都藏着相同的“零和博弈”游戏风险。想赚暴利,就必须承受本金归零的可能;沉迷于短期的暴涨,就不得不面对“落地”时的剧痛。恒大的前世今生,正是绩差股炒作的一面镜子,照见了贪婪与侥幸背后的必然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