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停留在0.163港元/股,中国恒大(03333.HK)要退市了。
8月12日晚间,中国恒大公告称,公司将在8月25日从港交所退市。
公告显示,8月8日,公司收到港交所发出的信函,表示基于公司未能满足港交所对其施加的复牌指引中的任何要求,且股份一直暂停买卖并未于2025年7月28日之前恢复买卖,港交所的上市委员会根据上市规则第6.01A(1)条已决定取消公司的上市地位。
股份上市的最后一天为2025年8月22日,并将于2025年8月25日上午九时起取消股份上市地位。
中国恒大称,公司无意就上市委员会作出取消上市地位的决定申请复核。对股东、投资者及潜在投资者的影响公司所有股东、投资者及潜在投资者应注意,于最后上市日期后,尽管股份的股票仍然有效,但股份将不会在港交所上市及不可买卖。此后,公司将不再受上市规则规管。
对于清盘进展情况,在中国恒大取消上市地位前,清盘人拟向公司的持有者提供一份报告,概述公司在2024年1月29日至2025年7月31日期间的清盘进度。
早在2008年1月,中国恒大的上市申请就获香港交易所批准,但因全球金融危机导致股市暴跌,招股期间恒生指数连续暴跌,未获机构投资者认购,当年3月20日被迫暂停上市。
2008年6月,郑裕彤联手科威特投资局等投资机构斥资5.06亿美元入股中国恒大,缓解了资金链断裂风险。
2009年11月5日,中国恒大在港交所上市。
上市首日,中国恒大股价以每股4.7港元收盘,高出招股价34.3%,市值超过700亿港元,成为当时在港上市的最大内地民营房企。
2017年10月,中国恒大股价攀上历史巅峰,其市值也定格在4000亿港元,这也使得中国恒大一举登顶全球房企王座。而中国恒大创始人许家印也凭借着2900亿元身家,首次登顶胡润百富榜。
然而,在狂飙突进的扩张路上,争议从未缺席。
靠着“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的三高模式登顶行业之巅的中国恒大,却也因跨界造车、新能源等激进布局引来了“摊子铺得太大”的质疑。直到2021年流动性危机毫无征兆地爆发,这家曾在地产江湖呼风唤雨的巨头,终究在万亿债务的重压下,从聚光灯中心跌入停工、维权与重组的泥沼,逐渐褪去了往日的锋芒。中国恒大股价一路走跌,短短一年间从14港元跌至不足2港元。
2022年3月22日,因未能按时刊发2021年年报,中国恒大、恒大物业(0666.HK)和恒大汽车(00708.HK)三家公司股票停牌。
2023年8月28日,中国恒大股票在停牌500余天后复牌,复牌开盘即暴跌超60%,股价从停牌前的1.65港元/股跌至不足0.6港元/股,单日市值蒸发超百亿港元。
2023年9月28日,中国恒大股票再次停牌。
2024年1月29日,香港高等法院颁布命令对中国恒大进行清盘,安迈顾问有限公司的EdwardSimonMiddleton及黄咏诗被委任为共同及各别清盘人,股票继续停牌。
截至2024年1月29日停牌时,中国恒大的股价仅0.16港元/股,总市值约21.52亿港元。
2024年10月,黄咏诗曾表示,清盘人专注调查公司的业务及事务,并采取措施维护及变现中国恒大的资产,务求向中国恒大债权人及其他持份者返还价值。尽管清盘人已从公司资产获取少量价值的回收,公司的流动资金及其他内部资源仍然有限。考虑到公司的债务水平以及业务及营运所面临的挑战,在缺乏重大新投资的情况下,清盘人彼时尚未觅得可促成公司满足复牌指引并恢复股份买卖的重组方案。
不过即使清盘人介入时间很久,中国恒大的境外债务重组仍未有明显进展。
今年3月,中国恒大清盘人起诉创始人许家印、许家印前妻丁玉梅、前行政总裁夏海钧及多家相关公司共7名被告。清盘人认为被告在管理中国恒大期间,因批准了2018至2020年的年度财务报表,以及批准2019至2021年未经审计的中期财务报表,涉嫌违反责任,因此提出索赔。
2023年9月,许家印因涉嫌违法犯罪,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另外,恒大集团的多位前高管也因涉嫌财务造假、欺诈发行公司债券等被中国证监会处以罚款。
2024年3月,恒大集团的境内主体恒大地产因财务造假、公开发行公司债券涉嫌欺诈发行等情况,证监会对包括许家印、夏海钧、潘大荣等在内的多位恒大时任高管给予警告,并处以4700万元—300万元不等的罚款。同时,由于许家印决策并组织实施财务造假,手段特别恶劣,情节特别严重,夏海钧组织安排编制虚假财务报告,手段特别恶劣,情节特别严重,证监会决定对许家印、夏海钧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潘大荣则被采取十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