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今年的大牛股复宏汉霖因内控失效,挪用IPO募资款项投资受到联交所谴责,引发股价大跌,截至当日收盘,股价报75.6港元/股,跌6.44%。9月5日,复宏汉霖股价回升,至收盘,报81.85港元/股,涨8.27%。
9月2日,公司披露公告称,受到联交所谴责,前执行董事兼CEO刘世高受到批评,刘世高必须完成26小时有关监管和法律议题以及《上市规则》合规事宜的培训,方可再获委任为任何已于或将于联交所上市的公司董事。
尚乘环球既是包销商又接手部分IPO募资的资产管理
2019年9月25日,复宏汉霖于港股上市,募集资金净额31.47亿港元(约4.03亿美元)。尚乘环球市场有限公司(简称“尚乘环球”,现已更名为奥翱骜集团(香港)证券有限公司)担任复宏汉霖首次公开招股的联席账簿管理人、联席牵头经办人及包销商。由尚乘环球安排的配售集资约1.17亿美元,占首次公开招股所得款项的29%。
公告提及,上市首日,该公司前CFO张子栋代表公司签署了一份投资管理协议。根据协议,该公司委聘尚乘环球为其资产管理人、代理人及受托人,以代表该公司投资1.17亿美元。投资协议中约定,“协议为期两年,除非双方另有协定,否则将自动续期”及“协议生效期间,复宏汉霖不得撤回投资金额”。
这显然不符合招股章程所披露的拟定用途。
IPO期间,复宏汉霖承诺将所得款项用于拨付持续进行的核心产品、候选生物类似药(包括HLX12、HLX11及HLX14)的临床试验、监管备案及注册;拨付持续进行的生物创新药的临床试验、监管备案及注册以及开发肿瘤免疫联合疗法,以及分配至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公告显示,此次投资协议的签订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投资金额全部来自IPO所得款项,用途并不符合招股章程所述的所得款项用途。张子栋向刘世高提议订立投资管理协议,但刘世高并未参与与尚乘环球磋商及签署投资管理协议的过程,也没看过投资管理协议。
上市后第二日,刘世高批准根据投资管理协议向尚乘环球支付首两年的管理费350万美元,即每年支付所投资金额的1.5%。公告提及,刘世高在批准付款前,曾向张子栋征询投资管理协议的事宜,获悉尚乘环球是香港的持牌金融机构,从事资产管理;公司可在投资管理协议生效期内赎回全数或部分投资金额;应付尚乘环球的管理费符合市场惯例;公司有充足的闲置资金可作投资;投资性质属高流动性及低风险。
联交所指出,刘世高未采取足够行动履行其董事责任。尤其在批准管理费前,未审查投资管理协议、了解其性质以及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未将协议一事提交董事会审议,亦未促使该公司咨询其合规顾问。若采取相关行动,刘世高应质疑投资管理协议及其条款是否公平合理且符合该公司利益;注意到该公司如此使用首次公开招股所得款项并不符合招股章程所披露的拟定用途;促使公司就投资管理协议或变更首次公开发售所得款项用途遵守《上市规则》。
截至2024年末4.77亿尚未收回,已全额计提减值拨备
尚乘环球代表公司将该笔款项全数用于认购债券,其后再购买由若干私人实体发行的承兑票据。根据复宏汉霖2023年年报所披露,截至2020年、2021年及2022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复宏汉霖从尚乘环球收回3064万美元,其后于2023财政年度再从尚乘环球收回2000万美元。投资管理协议涉及的金额及其影响相当重大。
截至2024年末,复宏汉霖账面上仍有一笔6636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77029000元)的“应收尚乘款项”,已全额计提减值拨备。

此外,联交所指出,投资管理协议下的投资应对外披露,公司未遵守内控政策监察IPO所得款项用途、未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其中,公司的招股章程等有关文件均未披露投资管理协议。公司2019、2020两个财政年度的年报中,也没有披露投资管理协议涉及的金额及其影响。直至公司刊发2022财政年度业绩,才首次披露投资管理协议,公司也未就投资管理协议或变更IPO所得款项用途咨询合规顾问。
人事震荡:2019年以来历经了3位CEO以及4位CFO
涉及此事的刘世高、张子栋二人早已离任。因个人工作重心调整,刘世高于2020年9月30日辞任复宏汉霖执行董事、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环境、社会及管治委员会委员及CEO等职位。同年12月24日,张子栋因个人发展原因辞任公司CFO。
近年来,复宏汉霖人事变动频繁,包括刘世高、张子栋在内,2019年以来,复宏汉霖历经了3位CEO以及4位CFO。
2023年7月17日,接任刘世高的张文杰因工作重心调整的原因辞任公司CEO一职,时任公司总裁、CFO的朱俊获委任为公司CEO。张子栋离任CFO后,曾任复星医药副总裁兼投资者关系与资本发展部总经理的李鑫磊继任,后于2023年4月30日辞职。此后,朱俊一度兼任CFO,直至2024年7月毛应波接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