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8月7日讯,二级市场向来是企业发展态势的“晴雨表”,近期锅圈股价在二级市场的技术性走强,无疑成为市场瞩目的焦点,这背后是市场对其基本面稳健成长的坚定认可。
自今年4月以来,锅圈股价开启强势上扬模式,一路走出令人惊艳的“翻倍”行情。至不久前的7月16日,其盘内股价成功突破4港元大关,一举创下年内新高。即便截至8月6日收盘,锅圈仍报收3.61港元,今年以来累计涨幅高达94.29%,如此亮眼的股价表现,在当下市场环境中显得尤为突出。
从基本面来看,2025年上半年锅圈交出了一份堪称“惊艳”的成绩单,收入与利润实现双增。总收入约达32.4亿元,同比增长21.6%;期内利润1.90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22.5%。这一成绩的取得,源于其自2023年下半年启动的系统性战略重构,在多个关键维度实现了协同优化。
在战略布局上,锅圈一方面发力下沉市场,计划未来5年再布局10000家连锁门店,上半年下沉成效初显;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出海,已组建团队考察东南亚和欧洲市场。不过,当前其业务重心仍在国内市场深耕。凭借扎实的基本面与清晰的战略规划,锅圈未来成长空间值得期待。
收入与利润双增背后,构建以“家庭餐桌”为核心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
2025年上半年,锅圈交出了一份“收入与利润双增”的亮眼成绩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与潜力,成为行业瞩目的焦点。
从整体数据来看,锅圈今年上半年总收入约达32.4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1.6%,规模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更令人瞩目的是其盈利表现,期内利润高达1.90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22.5%。
如此亮眼的业绩并非偶然的短期波动,而是锅圈自2023年下半年启动系统性战略重构后,在商业模式、供应链效率、渠道结构与消费者运营等多个维度协同优化所释放出的结构性增长动能。
锅圈的“社区中央厨房”战略定位独具创新,本质上是在精心构建一个以“家庭餐桌”为核心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这一模式打破了传统快消品或餐饮企业的固有边界,将食品制造、零售分销、即时配送与消费场景服务等多种属性有机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产业链一体化”护城河。凭借这一创新模式,锅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多元的一站式服务体验。
在上游供应链环节,锅圈展现出了强大的资源整合与掌控能力。截至目前,已建成7家自有工厂,全面覆盖调味料、丸滑水产、牛肉等核心品类,自产比例持续提升。这不仅强化了产品的品控能力,确保消费者能够享受到高品质的食材,更通过定制化研发大大缩短了新品上市周期。
2025年上半年,锅圈一口气推出175个新SKU,如“毛肚自由Plus套餐”“烧烤露营集装箱套餐”等,精准切中了当下“宅经济”“微度假”“社交聚餐”等新兴消费场景,充分体现了其产品创新从“品类补充”向“场景解决方案”跃迁的能力,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门店数量方面,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全国门店数量已达10400家,净增740家,其中新型乡镇门店净增270家。更值得一提的是,超过2000家门店完成无人化升级,实现了24小时持续运营,显著延伸了门店的运营时长,极大地提升了同店运营效率,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购物体验。
在消费者运营方面,锅圈同样不遗余力。通过会员计划,与消费者建立紧密的联系和互动,培养消费者忠诚度。截至2025上半年,公司的注册会员数量攀升至约5030万名,同比增长62.8%;预付卡预存金额达5.9亿元,同比上升37.2%。
锅圈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明超在2025年中期业绩会上表示,会员已经升级为增存量市场里面的巨大增量来源,是对锅圈的又一个新机会。去年开始探索的本地生活和即时零售结合,通过线上套餐销售,线下门店自提,完成了本地生活的探索,对门店有巨大的赋能。今年开始,会员将成为重要的创新工程。
“我们从2020年开始门店增速比较快,在2023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店处于不增长的状态,我们很重视这件事,因为这些店不增长就意味着发展停滞。”杨明超坦言。他表示,锅圈从上市到去年,一直秉持稳健策略,先巩固现有基本盘,抓好老门店增长、会员运营、线上业务、品牌下沉以及场景延展,做好那些可以自带流量和频次的产品的魅力打造。在弥补客单价天然下滑的同时又带动了增长,成功达到了“蹲苗”目标,为下一步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下沉市场发力,出海探索蓄势,锚定未来增长新路径
2025年上半年,锅圈交出了“双增”的亮眼成绩单,这不仅是其战略落地的阶段性胜利,更将长期增长逻辑聚焦于“万店规模如何转化为壁垒”“下沉市场如何持续捕捉”“供应链如何构建差异化”三大核心问题。
万店规模,在零售行业向来是一道分水岭。成功跨越的企业,如同拿到了高质量经营阶段的入场券;然而,它也可能成为“规模陷阱”,部分企业因前期过度追求扩张速度,在门店数量过多时陷入管理失控、单店盈利下滑的困境,最终无奈跌出“万店时代”。
对此,锅圈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明超在8月5日2025年中期业绩会上接受财联社等媒体采访时指出,过去两年半,锅圈并未盲目扩张,而是专注于“蹲苗”蓄力,深耕老店运营。通过稳定经营大盘,找到弥补客单价自然下降的方法,实现稳定增长。在覆盖综合成本后,借助规模经济效应,最终提升了公司的整体竞争力。2025年,正是锅圈向下扎根、向上成长的关键一年,接下来公司将质量与规模并重,双管齐下。
此前,杨明超公开透露,锅圈计划将目光投向县市区下沉市场,未来5年内再布局10000家连锁门店。这一战略布局旨在以“性价比”策略为利器,推动门店数量与运营效率同步提升。同时,借助“单品单厂”等战略举措,增强规模经济效应,进一步升级对产业链的掌控力。
从市场实践来看,2024年锅圈乡镇店新店型逐渐成熟,开店数量稳步增长,乡镇店极有可能成为达成上述目标的关键突破口。
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锅圈下沉市场战略成效显著,净新增270家乡镇门店,区域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新乡镇门店在产品结构和门店陈列上与标准小区门店差异明显,更贴合乡镇消费者的需求特点。例如,针对乡镇居民对实惠、大包装商品的需求,门店增加了大包装食材的供应;在陈列上,也更注重商品的分类和易取性,方便消费者选购。
在2025年中期业绩会上,杨明超详细阐述了乡镇门店的发展思路。他认为,乡镇门店应走大店路线,兼顾零售与批发业务,主打大包装商品,具备囤货功能,突出实惠与便利的特点。升级后的新锅圈乡镇门店,构建了乡镇市场分布式布局的优质食材供应链模型。
“该模型成功跑通后,调改后的新型门店实现了爆发式增长,收入已与县城店相当,且潜力巨大。鉴于中国拥有4万多个乡镇、65万个行政村,市场潜力不可估量,此模型有望成为未来几年锅圈业务增长最快的板块,锅圈也将持续深耕最下沉市场。”
谈及出海战略,杨明超在接受财联社采访时表示,锅圈对出海有清晰的节奏规划,旨在为三年后拓展市场发展空间提前布局。目前,锅圈已组建两支团队开展海外考察:一支团队聚焦东南亚的越南、泰国、柬埔寨市场;另一支团队则前往欧洲市场,借鉴Picard模型探索欧洲版锅圈业务模式。
不过,杨明超强调,国内市场空间依然广阔,锅圈当前业务重心仍在国内市场开拓。在下沉市场,锅圈积极探索特殊场景业务,例如针对农贸场景的特色经营;在餐饮品类方面,推出露营锅圈等创新产品。锅圈作为渠道性企业,深知渠道与网点的重要性,没有渠道和网点,企业就失去了发展的根基。过去两年,锅圈潜心探索,找到了新的发展解决方案,未来将继续坚持开店策略,不断拓展业务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