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吧首页 > 越疆吧 > 正文
  •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12 22:09:10 股吧网页版
当人形机器人“邂逅”工业机器人:解码未来工厂的理想分工方案|聚焦2025WRC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石飞月

  近两年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人形机器人毫无疑问是大众最为关注的技术,但在实际生产环节中,工业机器人才是真正的顶梁柱。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下称“2025WRC”)期间,ABB、安川首钢、库卡等公司带着更加先进的工业机器人现身,《华夏时报》记者现场了解到,AI大模型的风不仅刮到了人形机器人身上,工业机器人也已将其应用到生产环节中。

  有意思的是,2025WRC期间,一些人形机器人厂商也展示了旗下产品在工业场景的应用,最令人难忘的莫过于优必选群体协作的场景,越疆科技和魔法原子也展示了旗下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中的技能。今年以来,不少厂商宣布了人形机器人进厂实训或拿下工业订单的消息,这在行业内外引发了人形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未来在厂里如何分工的激烈讨论。

  AI渗透

  在2025WRC现场,除了活跃的人形机器人,几个“庞然大物”也吸引了大量观众,它们就是重载工业机器人,安川首钢、ABB和库卡的展位都可以看到。

  与前几年相比,工业机器人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与AI技术的结合更加深入了。ABB展示了AI应用解决方案,依托AI算法和动作快速建模,机器人可以记录操作人员操作工具的动作,最终转换为机器人操作,从而完成机器人打磨工件的程序调试,实现自动打磨解决方案的快速部署,省去了传统编程的繁琐步骤。据介绍,该技术尤其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生产场景,帮助中小企业降低自动化应用门槛。

  库卡这次则带来了刚刚发布的战略级新品“iico易可”协作机器人,“iico易可”配置新一代“库卡AI视觉系统”“机器人大脑”“KR C5 micro-2控制器”所打造的“无序抓取工作站”,可精准定位框内随意摆放的物品,根据独特的算法,把物料摆放整齐,依次循环实现圆棒的3D深框无序精准抓取及柔性上下料,高效实现“无序分拣”。

  有的厂商已经将工业机器人与AI大模型技术相结合。安川首钢技术中心主任兼总工程师胡婷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该公司正积极拥抱AI大模型技术,这次现场展出的一个机器人就是机器人+AI在汽车制造领域的落地应用,这台机器人用到了视觉AI模型,可对汽车零部件进行质量检测,单次拍摄即可识别到多个特征。

  “机器人行业正经历AI驱动的普惠化变革——先进技术正在大幅提升机器人的适应性和易用性,从而帮助中小企业降低自动化应用门槛。”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执行董事、ABB机器人销售与商务运营全球负责人Marina Bill称,中国正处于这场变革的前沿,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更是AI与机器人融合创新的关键推动者,在政府对智能制造领域的大力支持和投入之下,中国正加速推进AI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尤其在电子和新能源汽车等高增长领域。

  与AI的深度结合,促进了工业机器人产业进一步的发展。202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达30.2万套,连续12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这是此前2025WRC新闻发布会公开的数据。

  胡婷告诉本报记者,目前汽车行业对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是最广泛的。“汽车行业的自动化程度确实比较成熟,产业链完整,产品精度要求高,特别适合大规模应用机器人。此外,工程机械和造船业也已经大量使用工业机器人,家电行业虽然目前人工使用比例仍较高,工业机器人应用不如汽车行业广泛,但一些大型企业也在逐步增加机器人的使用。”

  “总体来看,各行各业都在通过引入机器人技术来提升新质生产力,提高生产质量,因此工业机器人还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胡婷说。

  各有分工

  然而,人形机器人的一大落地场景,同样是工业领域,2025WRC期间,多家厂商展示了其人形机器人在工厂中工作的技能。

  《华夏时报》记者在优必选展台看到,一群和真人差不多高的人形机器人在车间里井然有序地工作,有的搬运重物、有的分拣货品,还有的会自主更换电池,被现场观众戏称为“天生打工人”。

  优必选研究院副院长兼人形机器人科学家郑宇告诉本报记者,优必选的人形机器人已在东风柳汽开展入厂测试,目前每天都在产线上执行物料搬运任务。“实际上,从去年开始,我们的上一代产品Walker S1就已经在比亚迪工厂持续进行料箱搬运作业。今年我们将进行产品升级,计划部署最新一代的Walker S2机器人。这款升级版产品在作业效率和稳定性方面都有显著提升,同时还配备了自主换电功能,能够大幅减少充电等待时间,确保更持久的工作续航。”

  越疆则展出了国内首款实现毫米级多场景操作能力的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它左手将机械臂轴承旋紧至0.1毫米公差内,右手同步将不同规格的零件分拣至六宫格料箱,双脑决策+双臂协同;魔法原子首次展示了通用人形Gen-1“双手操作”的工业流水线“点胶场景”。在现场点胶台,每20秒,全尺寸通用双足人形机器人“小麦”可以“左右开弓”,双手同时完成两个电机的点胶作业,并且实现连续超过4小时不间断作业。

  这自然引发两个核心问题:人形机器人会否威胁到工业机器人?二者未来如何分工?

  “工业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应该是互补的关系,各自做各自擅长的事。”胡婷称目前还没有感觉到很明显的危机感,当然未来怎样不好说,毕竟科技发展得太快了。她认为,大家发展的方向不太一样,人形机器人更适合做一些类人的工作,比如把物品一个一个捡起来放到指定位置这类比较精细的操作;而工业机器人和机械臂则更适合高速、重载的任务,比如汽车制造中大型零部件的点焊、弧焊,而且工业机器人现在的稳定性更强,技术也更成熟。

  郑宇也指出,人形机器人的价值并非取代现有的工业机械臂,而是填补其应用空白,二者的应用场景具有明显的互补性。

  “工业机械臂通常固定在特定位置执行高度重复的任务,但在实际工厂环境中,仍存在大量工人从事看似简单的料箱搬运工作,这是因为许多作业场景不仅需要操作,还要求移动能力——工人需要搬运料箱或零件行走一段距离,将其放置到机械臂无法触及的位置。这正是人形机器人展现独特价值的场景:它们能够灵活适应现有工厂环境,自如通过相对狭窄的通道,将物料精准放置到空间受限的位置。”郑宇说。

  本报记者也就此采访了越疆科技首席科学家郎需林,他对于这个话题或许更有感触。越疆科技已经拥有七大系列二十余款协作机器人,全球累计出货量达8万台,却还是做起了人形机器人。

  郎需林强调,从工业走向人形不是换赛道,而是向更高阶复杂系统进化。“越疆进入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核心考量是‘从任务工具到智能体’的趋势判断。工业机器人擅长精准重复,人形机器人则要解决感知、认知、泛化等更高维度的问题;工业机器人讲‘刚性约束’,而人形机器人强调‘灵活泛化’;过去强调精度,现在更要拥抱不确定性。这要求我们在算法架构、感知模型和运动规划上全面升级。我们不是为了人形而人形,而是相信具身智能终将是人与机器协作的高级形式。”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