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吧首页 > 越疆吧 > 正文
  •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11 22:05:50 股吧网页版
世界机器人大会|技术蝶变:机器人当打之年不靠“花拳绣腿”
来源:北京商报

  两只仿生蜜蜂在会场里扇动24厘米的翼展,34克的金属躯体随着气流轻盈起伏。起飞瞬间,现场观众一片惊呼。

  它们不需要遥控指令,依靠超宽带定位系统自主避障,通过衍生式设计的轻量化结构完成群体飞行……这是科技公司Festo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首秀的全新仿生机器人,像一群迷你的机械昆虫,用工程技术复刻了自然生物的协作飞行能力。

  看似微小的机械振翅,恰似亚马逊雨林的蝴蝶效应起点——一场由技术突破、量产降价与场景创新共同驱动的连锁反应正在机器人产业悄然蔓延。

  技术的突破正在从实验室真正走进现实。过去,机器人的厉害或许只停留在实验室的演示视频里,但现在不一样了,那些曾被视为黑科技的能力正在变得稳定可用,不再是偶尔成功的孤例,而是能在真实场景里反复发挥作用的成熟技术,为产业升级打下了基础。

  越疆科技首席科学家郎需林将这种变化概括为“从任务工具到智能体”的趋势,他向北京商报记者解释称,工业机器人擅长精准重复,人形机器人则要解决感知、认知、泛化等更高维度的问题。他认为,从强调刚性约束的工业场景到拥抱不确定性的灵活泛化,要求企业在算法架构、感知模型和运动规划上全面升级。

  量产带来的成本下降则让机器人离更多人更近了。以前,机器人常因价格太高只能被少数大企业使用;但随着生产规模扩大,零件供应链越来越成熟,造机器人的成本在慢慢降低。就像手机从昂贵的奢侈品变成大众消费品一样,机器人也在沿着“造得多、成本降、用得起”的路径普及,中小企业甚至普通家庭接触机器人的门槛正在变低。

  更重要的是,机器人的研发不再是闭门造车,而是越来越贴近实际需求和商业逻辑。企业不再只盯着技术层面有多先进,而开始琢磨“用户真的需要什么”“怎么能持续赚钱”。这种需求和商业思路的结合,让机器人不再只是冰冷的工具——它开始能理解场景里的具体问题,能适配不同的使用需求,甚至像伙伴一样配合人的工作。

  机器人产业正经历从概念到工具,再到伙伴的质变,眼前这场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正是变革的最佳观测窗口。

  从单点炫技到能力闭环

  机器人的进化,开始告别纯粹的炫技、表演阶段,转而追求稳定可靠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闭环。

  加速进化副总裁苏颖在展会现场向北京商报记者展示的全自主足球机器人,生动诠释了这种变化:“它们要自己看球、找队友、判断战术,甚至能完成大力射门的高难度动作。”苏颖认为,足球赛场就像技术试炼场,“表面上这是运动能力或者说表演,但背后其实是机器人决策稳定性和群体协作的全链路能力”。

  这种能力进阶在细分领域愈发清晰。穹彻智能联合创始人卢策吾将机器人的技能拆解为更通俗的逻辑:“(以抓握这个功能为例)就像人干活,有的是抓一下就完的静态任务,有的是刮冰淇淋球,甚至未来给人擦拭身体这种需要持续调整力度的动态活儿。”在会场,他向北京商报等媒体记者解释称,后者的难度呈指数级上升,“每毫秒都要感知力的变化,还要预判最终效果,这才是真正的智能考验”。

  优必选研究院副院长郑宇则从技术落地角度向北京商报记者做了阐述——本次大会,优必选将两代已经进厂打工的机器人,连同工厂场景一同搬到了展会现场:“我们的机器人增加腰部自由度后能蹲地搬运,算法升级后抓软物料更稳,这种硬件迭代+算法优化'的协同,才让技术真正能用起来。”

  技术突破的核心,正在于从“做得到”到“做得好”的跨越——不再是实验室里的孤例,而是能在真实场景中稳定复现的能力。

  “低速、高频、刚需的商业场景”

  机器人产业在不同场景的落地进程,正呈现出明显的分层节奏。

  那些流程标准化的场景,已经率先尝到了效率提升的甜头。比如工厂流水线上,优必选的机器人只需换个“抓手”(比如从夹子切换到灵巧手),就能灵活切换搬运、分拣等不同活儿。郑宇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这类场景需求清晰,技术能精准匹配,未来2—3年就有望大规模铺开应用。”

  教育、文旅这些场景也显现出成熟的潜力。苏颖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公司的机器人已经吸引了不少国内客户,“这些场景环境相对稳定,技术落地时遇到的阻碍少,实际能创造的价值很快就能体现出来”。

  郎需林向北京商报记者指出,人形机器人率先落地的将是“低速、高频、刚需的商业场景”,例如药房搬运、零售导引、园区巡检等,“这些场景任务明确、环境可控,适合技术早期阶段部署”。

  但复杂环境的渗透仍在“摸着石头过河”。家庭服务中,擦桌子、照顾老人等任务涉及持续的力反馈和动态调整,卢策吾直言:“看似简单的家务,比工厂里的抓取复杂得多。”户外作业更甚,苏颖观察到,即使是展会与运动会这类相似场景,“光照、地面材质的差异都需要机器人重新适配,持续运行时关节磨损、零部件发热都是挑战”。这些未完成的探索,既是当前的瓶颈,更是未来价值爆发的关键切口。

  尽管路径分野、不同场景的落地节奏有快有慢,但殊途同归的核心逻辑始终围绕务实落地展开——无论是标准化场景的快速复制,还是复杂环境的耐心试错,最终都指向让机器人真正融入生活与生产的目标。

  值得期待的是,试错正在加速迭代。郑宇注意到一个积极信号:“越来越多工厂开放实际环境给我们测试,数据闭环速度在加快。”企业与场景方的双向奔赴,正让机器人从“实验室完美”慢慢走向“工厂可用”“餐厅可用”甚至“家庭可用”。

  量产破局与商业逻辑升级

  产业爆发的密码,藏在量产降价与商业逻辑的双重变革里。

  量产能力的提升正在撕开市场缺口,苏颖坦言:“行业成本下降是必然趋势,出货量上去后,供应链成本会跟着降。”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加速进化推出的“平民版”机器人,通过缩小体型保持核心功能,成功降低成本,“让更多中小企业用得起自动化”。据悉,加速进化中型人形机器人T1的售价为19.9万元,而小型人形机器人K1的价格不到一半,仅为8.8万元。

  以越疆科技为例,北京商报记者获悉,其2025年3月发布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DobotAtom就首次将工业级人形机器人价格压至20万元以下(售价19.9万元起),较行业主流的30万—50万元区间大幅下探;另一家受访企业优必选的科研教育人形机器人“天工行者”,在2025年3月以29.9万元起售,较2022年WalkerX的598.8万元均价降幅超95%。

  而国产供应链的成熟更给量产添了底气,苏颖、郑宇等多位受访人都向北京商报记者提及,他们明显感受到的趋势是,“两年前很多零部件要小厂定制,现在上市公司也开始入局,工艺和质量都在提升”。

  更深刻的变化发生在商业逻辑层面,即破解过往机器人产业“技术强盈利弱”的死结,答案不在硬件本身,而在价值创造方式的重构。卢策吾强调:“要用通用模型做底座,到具体行业再做适配,这样才能降低场景切入成本。”优必选则选择先深耕工业再拓展家庭,加速进化计划布局开发者生态,傲鲨智能从工业外骨骼延伸到消费运动,橡鹿科技全面布局头部连锁餐饮公司——这些路径虽不同,却都指向同一个逻辑:机器人不是要做全能选手,而是要成为某一场景的专家。

  郎需林向北京商报记者分享了他的判断,在他看来,人形机器人生态大概率会重演智能手机路径:“先由硬件厂商带动产业热度,再由‘大脑'和’应用'主导行业分层,最终形成开放协同、模块互换的具身智能生态。”其策略是“软硬一体、通用架构、场景共创”,既夯实硬件基础,又对接主流AI“大脑”,推动“人形机器人+行业”生态构建。

  从仿生蜜蜂的群体飞行到足球机器人的战术协作,从工厂里的稳定分拣到家庭场景的小心试错,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透露出的信号清晰而强烈:机器人产业的进化,从来不是单一技术的突进,而是技术突破、场景适配与商业重构的共振。

  当每一次微小的技术蝶变汇聚成产业变革的力量,一个万亿级市场的新图景,正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