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消费环节的便利化与智能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市场活力与民生体验。
为整合政府、企业、社会各类资源,推进新车购车、购险、缴税、选号上牌、金融抵押等在线办、掌上办,创新消费体验,助力汽车消费网上统一大市场建设,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江苏无锡组织召开“推动构建汽车统一大市场”研讨会。
长期以来,汽车消费环节存在的“多头跑、流程繁、耗时长”等问题,这不仅制约了汽车市场的消费活力,也让企业面临重复提交材料、数据不通等运营成本压力。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是汽车行业数智化转型的核心目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叶盛基认为,构建汽车消费数字化统一大平台,不仅能让消费者享受“全流程一次办”的透明服务,更能帮助企业降低成本、精准营销,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叶盛基表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强调,优化服务是建设统一大市场的必然要求。而汽车消费作为与民生紧密相关的领域,其全流程数字化改革,正是“高效办成一件事”在实体经济中的生动实践。
围绕畅通汽车消费“堵点”议题,公安交管部门则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齐耀忠介绍,近年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已推出机动车预查验、新车上牌一键式、二手车异地交易便利化等多项措施,便利车主申领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助力我国汽车消费。
统计数据显示,通过电子行驶证、报废机动车电子注销证明等数字化手段,累计为2亿多车主减少了“跑路成本”。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新登记上牌量达560余万辆,同比增长近28%,再创历史新高。
作为技术支撑单位,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在交管“放管服”改革中承担了重要作用。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孙正良介绍,2022年以来已有38家汽车生产企业、77家生产基地完成“预查验”对接,通过AI审核、数据联网共享等技术,实现车辆出厂即完成查验,大幅缩短上牌时间。2025年将依托“交管12123”APP打造国产小客车上牌“一件事”服务,实现新车购车、购险、缴税、选号、上牌等流程的全程网办和智能导办。
目前重庆、常州、金华等试点城市已完成500余辆新车的线上选车购车、4300余辆新车的线上选号上牌,办事效率提升约60%。
在政策引导下,车企也在积极探索数字化改革。长安汽车副总裁贺刚介绍,自2023年7月启动预查验项目以来,长安汽车通过生产线改造、AI自审技术应用,实现了“无感100%出厂即查验”。2025年5月,长安汽车作为首家车企入驻“交管12123”APP新车上牌“一件事”服务,至7月,已完成在线上牌700余例,获取有效购车线索2000多个,用户办事时间从平均3天缩短至30分钟内。
“改革并非一帆风顺,经销商利益平衡是最大挑战。”贺刚坦言,改革初期也曾面临经销商对流程透明化的抵触,通过线上线下融合、保障佣金结算等方式,最终实现了车企与经销商的共赢。其经验显示,标准化文件制定、生产线效率优化、用户认知推广,是改革落地的三大关键。
据悉,目前广汽集团已实现3个自主品牌与“交管12123”APP打通,计划8月初上线运行。东风集团、吉利集团、长城汽车、北京现代等车企成立专项工作组,计划8月份全面上线新车上牌数字化服务。
在汽车统一大市场构建过程中,企业仍面临多个共性难题。如比亚迪、小鹏等车企代表提到,跨部门数据壁垒尚未完全打破,税务、金融、保险等环节的信息互通仍有堵点;经销商对线上流程的积极性、异地业务的政策差异,也制约着统一大市场的推进。
叶盛基表示,推动构建汽车统一大市场需各方共同努力。一是政府部门需完善政策配套,推动税务、金融、保险等跨部门数据互通互信,进一步简化业务流程;二是车企应主动开放协作,共建共享平台资源;三是服务机构需筑牢技术底座,研发安全可靠的数字解决方案;四是平台需持续优化服务功能,提升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