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双抗、多抗和ADC(抗体偶联)等前沿疗法在全球医药市场的持续升温,聚焦CXO(医药外包)领域的药明生物(02269.HK)近日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业绩答卷。
药明生物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9.5亿元,同比增长16.1%;实现净利润27.6亿元,同比增长54.8%。同时,药明生物将2025年全年收入指引从12%至15%上调为14%至16%。
半年报还显示,药明生物上半年新增86个综合项目,推高综合项目总数至864个,在86个新签项目中,双抗、多抗、ADC占比超过70%。目前,公司平台的产品线包含168个双/多抗、225个ADC、80个融合蛋白、25个疫苗和326个单抗。
值得一提的是,药明生物分拆出去的子公司药明合联(02268.HK)业绩同样表现亮眼,该公司专注于提供ADC等生物偶联药物端到端CRDMO服务。
上半年,药明合联实现营收27.01亿元,同比增长62.2%;实现净利润7.46亿元,同比增长52.7%。
不过,随着港股市场众多创新药企的崛起,在行业生态中定位“卖铲人”角色的药明生物同样面临挑战。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已有14家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企业在港交所上市,另有36家相关企业正在排队等待上市。
以ADC药物为例,作为一类新兴的大分子靶向药物,其凭借在肿瘤治疗领域展现出的卓越疗效和巨大潜力,被誉为“魔法子弹”。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到2030年全球ADC市场规模将达到64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0%。
今年4月,映恩生物正式登陆港股市场,该公司致力于为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患者研发新一代ADC创新药物。据悉,映恩生物IPO募资额超2亿美元,成为2022年以来18A规则下融资规模最大的IPO案例,并创下18A企业历史最高估值跃升纪录。
随着行业竞争加剧,药企之间对于研发人才特别是核心研发人才的争夺趋于白热化。
今年7月,苏州宜联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简称“宜联生物”)宣布,聘任周伟昌为公司首席技术官。此前,周伟昌长期在药明生物工作,历任执行董事、首席技术官、全球生物制剂开发及运营总裁等重要职位。据了解,宜联生物成立于2020年7月8日,同样是一家专注于ADC和相关技术的创新药物开发公司。
中信建投研报称,国内CXO行业在2023年至2024年进入调整阶段。随着今年上半年港股市场的活跃以及科创板未盈利企业上市渠道再次开启,国内需求有望带动CXO产业链进入新一轮发展阶段。对于药明生物而言,能否在借力行业东风重回高增长通道后行稳致远,仍有待时间的进一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