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期股价走势洞察
(一)历史股价轨迹回溯
回顾广汽集团港股过往的股价走势,从年初至 6 月中旬,其股价犹如在波涛中起伏的船只,在 2.5 - 3.2 港元的区间内持续徘徊波动 。这种看似波澜不惊的状态,实则是市场各方力量在暗中博弈与积累。截至 6 月 27 日,股价稳定在 2.9 港元,然而随后的交易日里,股价波动开始展现出不同寻常的变化,仿佛预示着一场重大变革即将来临 。
(二)近期股价异动剖析
进入 6 月底,广汽集团股价走势出现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变化。6 月 30 日,股价呈现下跌态势,收盘价为 2.87 港元,较前一日下跌 0.03 港元,跌幅 1.03% 。但仔细观察当日交易细节,开盘价 2.9 港元,最高触及 2.9 港元后下行,最低至 2.86 港元,全天成交量 1258.88 万股,成交额 3620.70 万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股价下跌过程中,主力资金并未大幅出逃,反而有部分资金在低位谨慎吸纳,这种背离现象犹如市场发出的神秘信号,暗示着市场内部正在发生微妙而关键的变化。
7 月 2 日,市场迎来戏剧性反转,股价如火箭般开启报复性上涨。开盘后迅速高开高走,涨幅一度超过 8% 。截至当日收盘,股价报收于一个令人瞩目的价位,较前一日大幅上扬,成交量急剧放大至远超平日的水平,成交额也飙升至数亿港元 。盘口数据显示,买盘力量极为强劲,大单、超大单频繁涌现,机构与游资的身影在这场股价盛宴中若隐若现,他们积极抢筹的行为成为推动股价上涨的强大动力。
7 月 3 日,股价延续上涨态势,开盘价 2.96 港元,最终收盘价为 3.01 港元,较前一日上涨 0.07 港元,涨幅达 2.38% 。当日成交量依旧维持在高位,为 5932.34 万股,成交额高达 1.80 亿港元 。这一系列数据表明,股价的上涨并非短暂的偶然现象,而是在强大的市场力量推动下,逐渐形成了一种向上的趋势惯性,为后续可能出现的超级主升浪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 8 月 12 日,广汽港股以 3.28 港元收盘,较昨日上涨 0.05 港元,涨幅达 1.55%,成交量为 2036.01 万股,成交额 6634.17 万港元,显示出其上升趋势仍在持续 。
二、主力控盘深度解析
(一)筹码分布揭示主力动向
从筹码分布情况来看,根据专业数据统计机构的监测,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广汽集团前十大流通股东持股比例较上一季度末进一步提升,累计持股占流通股的比例达到了 68%,较年初更是增长了 9 个百分点 。这一数据意味着市场上可供交易的筹码愈发稀缺,主力资金对股价的掌控力日益增强。在主力吸筹阶段,股价往往不会出现大幅波动,而成交量却呈现出明显的缩量状态,广汽集团在前期的表现正是如此,这表明主力资金在悄然吸纳筹码的同时,有效地控制了市场的抛压,为后续的拉升行情做好了充分准备。
(二)融资融券数据印证主力意图
融资融券数据也为我们揭示了主力资金的动向。2025 年以来,广汽集团的融资余额持续攀升,截至 7 月 15 日,融资余额已达到 23.6 亿港元,较年初增长了 42% 。与此同时,融券余额却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仅为 860 万港元,与年初相比降幅高达 67% 。这种融资余额大幅增加、融券余额显著减少的现象,充分说明市场上的多头力量占据了主导地位,主力资金正积极做多,对股价的上涨充满信心。
(三)股价抗跌彰显主力护盘决心
从股价的走势特征来看,广汽集团在近期呈现出明显的抗跌性。在大盘出现阶段性调整的情况下,该股股价依然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甚至在部分时段逆势上扬。例如,在 5 月中旬至 6 月上旬期间,港股市场整体表现疲软,恒生指数累计下跌了 7.3%,而广汽集团的股价仅微跌了 1.2%,并在 6 月中旬迅速收复失地,走出了独立上扬的行情 。这种抗跌性并非偶然,正是主力资金在背后积极护盘的结果,充分彰显了主力对股价的高度掌控能力。
三、业绩亏损下的股价韧性
(一)上半年业绩预告详情
7 月 11 日晚,广汽集团发布业绩预告,2025 年上半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为亏损 18.20 亿元至 26 亿元 。这一业绩预告无疑给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按照常理,如此巨大的业绩亏损应给股价带来沉重的下行压力。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广汽港股的股价自 6 月下旬以来却持续上扬,丝毫未受到业绩亏损预期的影响。
(二)业绩亏损原因剖析
深入分析广汽集团业绩亏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新能源车型方面,公司在报告期内推出的几款重点新能源车型,销量仍处于艰难的爬坡期,远远未达到计划目标 。在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大环境下,众多竞争对手纷纷推出极具吸引力的产品,市场份额争夺日益白热化,这使得广汽集团的新能源车型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销量增长缓慢,未能实现预期的规模效应,进而影响了公司的整体收益。
在主力车型方面,多个主力车型受行业价格战的影响,收益出现了明显下滑 。随着汽车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价格战成为了众多车企争夺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广汽集团的主力车型也难以幸免,为了应对市场竞争,不得不降低价格,这直接导致了产品毛利率的下降,公司的盈利能力受到了严重削弱。
在营销体系方面,既有销售体系与新能源转型需求存在严重的结构性错配,销售渠道以传统的 4S 店为主导,而直营、代理、互联网等新渠道建设远远落后于同行业 。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购车习惯逐渐发生变化,线上购车、体验式购车等新模式日益受到青睐。然而,广汽集团的营销体系未能及时跟上这一变化趋势,无法有效地触达消费者,导致市场推广效果不佳,销售效率低下,对公司业绩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自主品牌一体化改革方面,自主品牌一体化运营改革落地显效尚需一定的时间 。虽然广汽集团积极推进自主品牌一体化运营改革,旨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但改革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涉及到组织架构调整、人员整合、业务流程优化等多个方面,短期内难以完全见到成效。在改革推进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内部协调不畅、决策效率低下等问题,影响了公司的正常运营和业绩表现。
在海外销售方面,公司海外销售基础较为薄弱,在渠道建设、产品管理、经营协调等方面仍存在诸多有待提升的地方 。随着全球汽车市场的逐渐融合,海外市场成为了众多车企拓展业务的重要方向。然而,广汽集团在海外市场的布局相对较晚,市场份额较小,渠道网络不够完善,产品适应性有待提高,经营管理经验也相对不足,这些因素制约了公司海外业务的发展,影响了整体业绩。
(三)业绩亏损不影响股价的原因探究
尽管广汽集团面临着业绩亏损的困境,但股价却依然保持上涨态势,这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在资本市场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当一家公司业绩较差时,反而容易受到主力资金的追捧。原因在于,业绩差意味着公司未来业绩改善的空间较大。主力资金可以通过注入新的资源、推动业务转型等方式,帮助公司实现业绩反转,从而在股价上涨中获取丰厚收益。
对于广汽集团而言,尽管当前业绩不佳,但其在汽车行业拥有深厚的根基,旗下拥有广汽传祺、广汽埃安等自主品牌,以及与众多国际知名品牌的合资企业,产品涵盖了从经济型轿车到高端豪华车、从燃油车到新能源汽车的全系列产品 。这种丰富的业务布局为其未来的业绩改善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也正是吸引主力资金的关键所在。例如,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扩大,广汽集团有望凭借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市场口碑,进一步提升销量,实现业绩增长。同时,公司在智能驾驶、车联网等领域的持续投入,也可能在未来转化为新的业绩增长点。
四、利好因素汇聚推动股价上扬
(一)摩根大通评级上调
国际知名金融机构摩根大通对广汽集团港股评级的上调,无疑是对广汽集团未来发展前景的高度认可。摩根将广汽集团投资评级从 “减持” 上调至 “增持”,H 股目标价由 1.8 港元大幅上调至 5 港元 。摩根的这一举措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基于对广汽集团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从行业趋势来看,摩根认为汽车行业向新能源、智能化转型进程中,广汽集团凭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积累与产品布局,如广汽埃安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车型,以及在智能驾驶技术方面的持续投入,有望在行业变革中抢占先机 。在市场拓展方面,广汽集团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以及可能受益于一些重大项目,如雅下水电站工程等带来的市场机遇,也被摩根纳入考量 。其上调评级的行为,向市场传递了积极信号,吸引更多国际国内资金关注广汽集团,为股价上涨营造了良好的市场氛围,成为股价上涨的有力催化剂。
(二)热门概念加持
1. 液冷概念:广汽埃安推出的 A480 超充桩采用液冷式充电系统,能配合高压平台实现快速充电 。在当前新能源汽车充电速度成为消费者关注焦点的背景下,这一技术优势使广汽集团在新能源充电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对快速充电设施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广汽集团的液冷超充技术有望为其带来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商业机会,从而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场价值,对股价产生积极影响。
2. 宇树机器人概念:宇树科技发布新一代人形机器人 Unitree R1,售价 3.99 万元起,广汽港股关联宇树机器人概念 。通过与宇树机器人合作,广汽集团有望将先进的机器人技术融入汽车制造与服务环节。在汽车生产线上,机器人可以实现更加精准、高效的生产操作,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而在售后服务方面,智能机器人可用于客户接待、车辆检测等工作,提升服务体验 。这一合作还可能催生新的产品形态,例如,将机器人技术与汽车结合,打造具备特殊功能的智能载具,满足特定行业需求。资本市场对科技融合创新向来青睐有加,广汽集团此举无疑为其股价注入了新的活力,吸引更多投资者关注,提升了市场对其未来发展的预期。
3. 雅下水电站概念:雅下水电站工程作为一项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的超级工程,为广汽集团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工程建设期间,对各类工程用车需求庞大,广汽集团旗下丰富的商用车产品线,如重型卡车、工程自卸车等,能够很好地满足工程建设的运输需求 。以过往类似大型工程为例,假设雅下水电站工程建设期间需要各类工程用车 5000 辆,广汽集团凭借产品优势及前期市场开拓,若能获取 20% 的份额,即 1000 辆车的订单,每辆车平均售价 50 万元,仅工程用车订单就能带来 5 亿元的销售收入 。工程建设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汽车消费市场随之扩容。预计工程建设 5 年内,当地汽车消费市场规模从每年 5 亿元增长至 15 亿元,广汽集团若保持 15% 的市场占有率,汽车销售收入将从每年 7500 万元提升至 2.25 亿元 。这一系列潜在收益,为广汽集团的业绩增长描绘了一幅诱人的蓝图,成为推动股价上涨的重要基本面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