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运动品牌彪马(Puma SE)的市值在过去一年缩水约一半后,有媒体报道,其主要股东之一的皮诺家族已开始接触潜在买家,或有意推动出售事宜。
皮诺家族实际持有彪马约29%的股份。相关报道显示,皮诺家族不仅与包括安踏体育和李宁公司在内的多家运动服装企业,还与中东主权财富基金进行初步接洽。
“外国的家族已经经历了几代人,经营意识越来越薄弱。”时尚产业独立分析师、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程伟雄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他们而言,品牌不一定要自己运营,落袋为安更符合常态。”
有关彪马出售的消息释放后,彪马股价在德国市场一度飙升20%,市值回升至约32亿欧元,市场对潜在交易的期待由此可见一斑。
不过,对于这一消息,彪马方面并无回应。反倒是,安踏、李宁两方均有表示,相比于安踏的“我们不评论市场传闻”,李宁一方甚至可以说是颇有几分干脆的拒绝,坚持“单品牌、多品类、多渠道”的核心发展战略,目前仍会专注于李宁品牌的成长与发展。
业绩难题
出售风波的背后,是彪马近年来持续面临的业绩压力。
根据2025上半年财报,彪马的初步销售额同比下滑4.8%至40.18亿欧元,经货币调整后同比下降1.0%。具体到二季度,彪马期内销售额经汇率调整后下降2.0%至19.42亿欧元。
其中,二季度,北美市场销售额同比下滑9.1%,欧洲市场销售额同比下滑3.9%,大中华市场销售额同比下滑3.9%。以上彪马主要市场增长速度低于预期,这影响了彪马的销售和盈利表现。
针对这些情况,彪马预计下半财年将延续第二季度较低的销售业绩,从而导致库存水平上升。7月初正式上任的新CEO Andreas Hubert在财报电话会上也坦诚,公司存在内部问题,并表示将从产品层面入手,对品牌进行全面重塑。
同时,彪马坦言,美国新关税政策、高库存压力、零售渠道结构调整与全球运动消费放缓叠加,构成业绩重压。其中,美国加征关税预计将带来约8000万欧元的毛利损失,成为压垮利润的关键变量。
与之相对应的是,财报显示,2025年二季度,彪马调整后息税前亏损(不包括一次性成本)1320万欧元,季度净亏损达2.47亿欧元。
更进一步的,彪马已正式下调2025财年全年指引,预计销售额将出现低双位数百分比的下滑,早先低至中个位数增长的展望彻底破灭。利润方面更为悲观,公司预计全年或将从原本4.45亿至5.25亿欧元的盈利,转为经营亏损。
事实上,彪马的业绩承压非“一日之寒”。彪马2024全年营收同比增长4.4%至88.17亿欧元,但净利润却同比下降7.6%至2.82亿欧元。彼时,时任全球首席执行官的Arne Freundt就表示,“尽管取得了这些成功,但我对停滞不前的盈利能力并不满意,我们必须应对当前的成本趋势,采取果断行动来改善这种情况。”
因此,为应对挑战,彪马早在今年2月就启动了“Nextlevel”提效计划,包括全球裁员500人、关闭不盈利门店,并加大在高性能产品领域的投入。7月,公司高层也随之变动,彪马任命了曾在阿迪达斯任职20年的资深高管Andreas Hubert担任首席运营官,试图通过人事调整提振运营效率。
市场困境
除了内部业绩压力,外部市场竞争的加剧也让彪马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
“彪马正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困境。”程伟雄分析道,阿迪、耐克进入中国时间更早,具有先发优势,彪马缺乏足以脱颖而出的差异化策略;与深度渗透下沉市场的安踏和李宁相比,其渠道覆盖和价格竞争力又显不足。
他进一步表示,“彪马在足球、篮球、跑步等主流运动领域深陷同质化,缺乏显著差异化优势,消费者在首选头部品牌,次选性价比本土品牌的消费逻辑下自然将其边缘化。彪马必须要思考自己在某一个细分领域的独特性和优势,努力做到出类拔萃,否则,一直处于中间地带会十分痛苦。”
彪马早在1999年就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并始终将中国视为关键增长市场之一。近期,彪马在广州、重庆两地接连开设品牌第四家中国独有门店SNEAKER BOX、全新概念店FIELD OF PLAY。更进一步地,彪马还展开多维度布局,如将“运动”与“时尚”结合,相继推出复刻与联名产品,赞助跑步赛事、联名健身平台HYROX等,试图多措并举提升品牌影响力。
最新财报也显示出一系列举措的成效,彪马在中国市场的直营业务同比增长20%,鞋类业务同比增长12%,在今年618等电商大促中实现线上净销售额同比增长40%。
但与此同时,快速增长的品牌如On 昂跑、New Balance、Hoka等,也在不断赢得消费者青睐,似乎也在挤压彪马的市场空间。“得益于中国户外运动服饰市场近五年的爆发性增长,已经催生至少6个新入局或加速扩张的国际品牌年营收突破5亿美元。”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泽沛达介绍,这些来自美、日、韩、加、法等国的品牌,或以全资子公司形式运营,或与中国企业成立合资公司以快速适应本地需求,积极进军中国市场。
加之中国本土李宁、安踏等国产品牌的强势围剿,彪马无疑陷入两面受敌的尴尬境地。据安踏官网披露,安踏集团在2024年中国运动鞋服市场的市场份额提升至23%,稳居行业首位。而GYBrand刚刚发布的2025年全球最具价值运动品牌排行榜中,安踏也首次超越彪马,位列第四。
“在专业运动与户外领域的中高端市场,国际品牌,如耐克、阿迪达斯等凭借全球品牌溢价持续主导竞争;而在中低端市场,以安踏、李宁、特步为代表的本土品牌则陷入激烈价格博弈。”程伟雄道出了当前运动服饰行业的生存困境。
或许,与其争论彪马最终“花落谁家”,不如关注它能否真正冲出重围、找准市场站位并实现持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