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8月29日讯(记者李洁)8月29日下午,碧桂园(02007.HK)发布了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在行业深度调整背景下,这家曾经引领三四线市场的头部房企,交出了一份备受关注并充满挑战的“成绩单”。
碧桂园中报显示,2025年1-6月,公司实现权益合同销售金额约167.5亿元,权益合同销售面积205万平方米。总收入录得725.7亿元,同比减少28.9%,净亏损约196.5亿元,其中归母净亏损为190.8亿元。
“碧桂园中报业绩折射出当前房企面临的挑战,销售萎缩、利润下滑,与此同时,通过债务重组、资产优化、业务调整等一系列举措,企业正在艰难而坚定地寻求转机。”一位房地产行业分析师表示。
对于亏损原因,碧桂园方面表示,亏损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房地产开发项目结算规模明显下降,且毛利率处于低位;二是结合行业、市场和经营环境变化,资产减值增加所致。
不过,在整体营收下滑背景下,碧桂园的非开发业务显示出一定的抗周期能力。其中,物业投资及酒店经营等分部对外收入同比上升33%,从去年同期的8.09亿元提升至10.76亿元,成为报告中一个难得的亮点。
而引发外界关注的“归母权益为-261亿元”,一度被误读为资不抵债。就此,碧桂园方面解释称,归母权益为负主要是有几个方面原因。一方面,市场下行,资产贬值速度快于债务化解速度;另一方面,集团秉承谨慎原则,针对存货、应收款项分别累计进行了大幅计提减值、坏账准备。该公司预计,随着外部环境逐步回暖,该部分减值未来可能转回。
“待完成境外债务重组,可确认大额重组收益,预计可增加净资产约700亿元,届时归母权益将大幅回正。”碧桂园方面称。
碧桂园强调,报告期内,公司总资产规模约9093亿元,仍高于8854亿元的总负债,净资产约239亿元,总体保持“资可抵债”状态。
今年碧桂园中报另一个受到市场关注之处,是其境外债务重组取得了哪些实质性进展。
碧桂园披露,截至8月18日,持有现有公开票据本金总额77%的持有人已加入重组协议,碧桂园亦与代表组别一银团贷款本金49%的协调委员会订立重组支持协议;据此重组提案的主要条款已经协定。碧桂园方面称,有信心在今年内完成境外债务的整体重组工作。
重组方案显示,在五种选项足额认购的情况下,碧桂园有望降低有息负债规模约117亿美元(约840亿元人民币)。
此外,碧桂园重组后债务融资成本预计将下降至1%-2.5%,债务期限最长可延至11年,并设置实物付息选项,将极大缓解利息支出对现金流的压力。
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碧桂园总现金余额约240.62亿元,较2024年末的298.97亿元有所下降。其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62.82亿元,受限制现金约177.8亿元。
对于市场关注的EverCredit Limited提出的清盘呈请,碧桂园在报告中回应“一直极力反对”,并积极与呈请人沟通债务重组计划。目前该呈请聆讯已延期至2026年1月5日。
值得注意的是,呈请人目前已表态支持碧桂园的建议重组,并已加入重组支持协议。这意味着清盘风险正在显著降低。
碧桂园在报告中重申,公司将坚持“保交房、稳资债、保经营”的核心战略,积极响应政策号召,确保企业穿越周期、稳健前行。完成债务重组后,公司有望实现大幅去杠杆,重塑资本结构,更有利于中长期“轻装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