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第二十八届成都国际车展在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正式拉开帷幕。作为汽车行业发展趋势的重要风向标,本届车展却迎来显著变化——保时捷、宾利、劳斯莱斯等超豪华品牌集体缺席,过去豪车云集的16号展馆,如今已被新能源及科技企业全面取代,且新能源品牌展区面积较去年扩大40%,创下历史新高。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自主品牌与新势力表现亮眼:小米汽车携全阵容车型首秀,华为鸿蒙智行“五界”车型齐聚,智驾功能更是下探至10万—20万元主流价格带,加速技术普及。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电动化与智能化已成为车展新车发布的核心焦点,技术落地速度持续加快。未来,传统燃油车及豪华品牌的市场份额或将进一步被中国本土品牌挤压,汽车行业正从“机械驱动”向“科技驱动”深度转型,中国品牌有望在这一行业变革中占据更关键的地位。
销量下滑,多家超豪华品牌缺席
车展,向来是汽车行业发展趋势的关键风向标,也是各大汽车品牌展示创新成果、塑造品牌形象的关键平台。第二十八届成都国际车展吸引了近120个汽车品牌参展,展出车辆超过1600辆,再度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今年成都车展的一大显著变化是超豪华汽车品牌的集体缺席。曾集中展示保时捷、宾利、兰博基尼、劳斯莱斯等超豪华品牌的16号展区,如今被小米、红旗、广汽本田、广汽传祺、宁德时代等一众聚焦科技与新能源的企业取代。官方资料显示,在今年的成都车展上,新能源品牌展区面积较去年扩大40%,创历史新高。
这一现象的背后,是超豪华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正面临的销量压力与战略调整。6月24日,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1—5月国内进口汽车销量为18万辆,同比下滑33%。以保时捷为例,该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连续多年走低,从2021年的9.57万辆逐步下滑至2024年的5.69万辆。尤其在2025年一季度,保时捷全球交付量同比下降8%,其中中国市场销量仅为9471辆,同比下跌42%。其实,包括宾利、劳斯莱斯、法拉利等一众超豪华品牌中国市场销量均呈现下滑局面,同样面临类似挑战。
除了销量下滑,超豪华品牌还处于电动化转型的回调期。今年2月,法拉利宣布将在10月9日的资本市场日上推出品牌首款纯电动车型,并有望在2025年底前或2026年内上市。但随后,法拉利又推迟了该车型的发布计划,改为2026年春季全球首发,首批客户交付预计在2026年10月。
法拉利并非唯一一家推迟电动化进程的跑车制造商。大众集团旗下的兰博基尼在2024年12月宣布,首款纯电动车将从2028年推迟至2029年推出,玛莎拉蒂也已终止了MC20电动跑车研发计划。
除超豪华品牌之外,雷克萨斯、捷豹路虎等主流豪华车企也同样缺席本届成都车展。显然,在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浪潮下,中国汽车市场消费结构正逐渐发生转变。
智驾下沉,本土品牌规模提升
与超豪华品牌的缺席形成对比的是,中国自主品牌及造车新势力正在大幅扩充展台规模,并带来了众多新车型以及前沿技术的发布。
首次参展的小米汽车拿下了近1000平方米的展位,携全阵容车型亮相,其中,小米SU7 Ultra纽北限量版的全球首次展出引发了不少观众驻足;3号馆内,华为鸿蒙智行旗下的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尚界“五界”车型首次齐聚,现场销售人员介绍称,“8月25日刚公布预售价的尚界H5,新车开售1小时小订就突破了2.5万台”。
此外,多款自主品牌重磅车型也在成都车展亮相。例如,极氪推出的首款超级电混旗舰SUV极氪9X开启预售;吉利中国星全新改款车型——星越L全新东方曜在成都车展首秀;全球首批搭载华为乾崑智驾ADS 4和鸿蒙座舱5的岚图知音亮相。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本次车展新车后发现,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智能座舱等配置成为新车“标配”,并且呈现出技术下沉趋势,越来越多车型将智驾功能下探至10万—20万元的主流价格带。
本届成都车展中,比亚迪旗下品牌占据了整个9号馆,并在展区设置了天神之眼辅助驾驶系统动态演示区;一汽丰田13万元级新能源汽车bZ5搭载Toyota 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融合Momenta 5.0城区辅助驾驶与Toyota Safety Sense智行安全系统,支持L2级城区辅助驾驶;北京越野带来的10万级超大空间混动方盒子BJ30旅行家,预售价为10.29万—13.99万元,独家搭载“旅行越野三大件”,包括四驱系统、能量中锁以及多种越野驾驶模式。
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周迪分析称,当下,新能源车型和智能技术已成为新车发布的焦点,技术普及速度加快。中国品牌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市场布局逐渐领先,国际品牌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未来,传统燃油车和豪华品牌的市场份额可能进一步被电动化与智能化的自主品牌侵蚀,行业竞争将从“品牌溢价”转向“技术实力”。
周迪进一步指出,中国自主品牌有望凭借电动化和智能化的优势加速出海,与国际品牌在全球市场展开竞争。总体来看,汽车行业正从“机械驱动”转向“科技驱动”,中国品牌或将在这一变革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