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核心项目“天工机器人”及其技术布局,主要依托与优必选等企业的
小米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核心项目“天工机器人”及其技术布局,主要依托与优必选等企业的深度合作,并结合自身研发与投资生态,形成“技术+场景”的双轮驱动模式。以下是关键信息整合:
一、天工机器人的核心背景与技术突破
研发主体与股东结构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由优必选(28.57%)、小米机器人(28.57%)、京城机电等联合成立于2023年11月,主导“天工Ultra”的研发。


技术分工:优必选负责全栈技术(伺服舵机、运动控制算法、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小米提供AI算法、供应链支持及消费级硬件生态协同。
技术性能与里程碑
全球首场半马突破:2025年4月,“天工Ultra”以2小时40分42秒完成半程马拉松,创全球首例,验证其长时运动稳定性与续航能力。
核心参数:
运动控制:高精度关节驱动(峰值扭矩300Nm)、动态平衡算法;
感知系统:3D视觉模组(奥比中光提供)+六维力传感器(柯力传感);
智能化:支持多模态交互与复杂环境决策。
二、小米的具身智能技术布局
自研技术体系
Cyber系列机器人:
CyberOne(铁大):2022年发布,身高177cm,21个自由度,搭载自研Mi-Sense视觉系统与情绪识别引擎,支持双足运动与家庭交互,单台成本60-100万元(未量产)。
CyberDog 2:四足机器狗,开源80%代码,售价12999元,主打教育陪伴场景。
硬件突破:自研MIIOT关节模组(扭矩密度96Nm/kg)、国产化率超60%的供应链(如绿的谐波减速器)。
投资与生态协同
小雨智造:小米首投的具身智能公司,专注“一脑多形”架构(单一AI大脑控制多形态机器人),已获重工企业百台焊接订单,与滴滴达成技术协同。
产业联盟:联合优必选、京城机电共建“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推动行业标准制定,获工信部10亿元补贴。
三、商业化进展与场景落地
天工机器人的应用拓展
科研与工业场景:天工2.0版本计划小批量量产,售价对标“入门级轿车”(约10-20万元),已接科研订单超100台(优必选“天工行者”售价29.9万)。
汽车制造实训:在比亚迪工厂测试中,优必选Walker S1(天工关联技术)效率提升100%,稳定性增30%。
小米的“人-车-家”闭环
汽车工厂应用:CyberOne进入小米汽车产线测试,复用75%汽车制造技术,降本60%。
消费生态联动:通过米家IoT连接6亿设备,探索机器人管家场景(如联动扫地机器人、智能门锁)。
四、未来挑战与竞争态势
技术瓶颈
动态控制:非结构化环境(如家庭复杂地形)适应性不足,需突破多传感器融合。
成本压力:谐波减速器、力矩传感器等核心部件依赖进口,国产替代需2-3年验证周期。
巨头围剿
特斯拉Optimus:2025年量产成本或降至2万美元,冲击工业线;
华为鸿蒙生态:通过OpenHarmony整合机器人、智能家居,构建跨终端优势。
总结
小米以“天工机器人”为具身智能的核心载体,通过技术自研(如Cyber系列)+生态投资(如小雨智造)+产业协同(优必选、京城机电),加速在工业与消费场景的落地。其核心优势在于复用汽车供应链降本、米家生态协同,但需应对特斯拉等巨头的量产竞争与国产化技术攻坚。2025-2026年将是量产与盈利模型验证的关键窗口期。
天工Ultra核心技术参数概览
模块
技术细节
运动性能 半马续航2h40min,关节峰值扭矩300Nm,动态平衡算法
感知系统 3D视觉(奥比中光)+六维力传感器(柯力传感),毫米级环境建模
智能化 “慧思开物”具身平台,多模态交互与复杂决策
量产进展 天工2.0小批量量产中,科研订单超100台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评论该主题
帖子不见了!怎么办?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