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在看心理学课程,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下发表这样言论的人的心理:
一,补偿心理:
1 通过贬低他人("看米粉亏太好了")来补偿自身的投资受限感(港股通门槛),可能源于对投资渠道受限的挫败感。
2 用幸灾乐祸获得替代性优越感,平衡自身无法参与港股交易的心理落差。
二,投射防御:
1 将自身对市场波动的焦虑转化为对小米投资者的攻击,实质可能是对自身投资能力不足的无意识转移。
2 用"活该"等道德评判掩盖自身对亏损的恐惧,属于典型的心理防御机制。
三,群体认同与归属需求:
1 选择在股吧(而非个人社交平台)发言,反映其寻求同类群体认同的倾向。攻击特定股票粉丝(米粉)是通过划分"敌我阵营"来强化自身归属感。
2 评论区形成的对立进一步满足了其被关注的需求,即使关注是负面的。
四,控制错觉:
在无法影响股价的情况下,通过语言攻击获得虚假的控制感。试图营造"资深投资者"人设以弥补实际控制力缺失。
一,补偿心理:
1 通过贬低他人("看米粉亏太好了")来补偿自身的投资受限感(港股通门槛),可能源于对投资渠道受限的挫败感。
2 用幸灾乐祸获得替代性优越感,平衡自身无法参与港股交易的心理落差。
二,投射防御:
1 将自身对市场波动的焦虑转化为对小米投资者的攻击,实质可能是对自身投资能力不足的无意识转移。
2 用"活该"等道德评判掩盖自身对亏损的恐惧,属于典型的心理防御机制。
三,群体认同与归属需求:
1 选择在股吧(而非个人社交平台)发言,反映其寻求同类群体认同的倾向。攻击特定股票粉丝(米粉)是通过划分"敌我阵营"来强化自身归属感。
2 评论区形成的对立进一步满足了其被关注的需求,即使关注是负面的。
四,控制错觉:
在无法影响股价的情况下,通过语言攻击获得虚假的控制感。试图营造"资深投资者"人设以弥补实际控制力缺失。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评论该主题
帖子不见了!怎么办?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