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不久的YU7交车仪式上,少了一些自媒体博主的身影,活动安排也比之前低调了许多,放在了小米位于北京清河的总部:小米科技园。
除了安安静静把车提走,跟雷总合张影,帮车主开个车门,没有更多花里胡哨的东西,让交车仪式成为其本该成为的样子。
没有聊小米的这段时间,并不代表我对小米的观点和看法变了,事实上我去补了更多的内容,找个合适的机会和大家再来一吐为快。
我很喜欢的汽车博主《TOTO文瀚》采访了SU7 Ultra的汽车产品工程师,提了一些非常专业的问题,有时间推荐大家看看,小米并非一家复杂的公司,即便其业务遍布全球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你仍可以通过大量雷军的公开演讲和周边书籍来了解这家公司的文化内核。
有位一直默默关注小米的前辈跟我说:“网上每天吹捧小米和黑小米的就像白天与黑夜,构成了每天24小时的全部”,而我在做的,只不过是还原我目之所及的事实与真相。
大部分吃瓜人士其实并非讨厌小米,而讨厌的是“吹捧”行为本身,在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中也提到,大部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决策都是靠直觉的“系统一”进行,这是生物在野外环境通过多年进化,为了避免危险从而快速做出决策的基因选择,而非经过深思熟虑后的“系统二”。
而互联网的诞生至今也不过50多年,人们还未能真正实现在互联网上不带任何偏见的平等交流,为何聊天类的产品大多具备私密性,而内容性的产品则更多是博主的单向输出,因为只要开始讨论,就有代表不同阵营的两派观点进场辩论,最终的结果往往是一地鸡毛。
小米是一家注重方法论的公司,也必然会去反思流量与用户的关系,其实只要稍微关注一下后台数据就能发现,大部分高流量的热点,最终也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成为你的用户,当数据量足够庞大,会发现扎扎实实做好产品,做好内容,其他的一切纷至沓来。
都说小米是一家“营销”厉害的公司,我想不妨承认这一点,因为小米的“营销”靠的是用户口口相传,而这是所有想做好营销的公司所梦寐以求的事。
微博上有无数上市企业的 CEO 们在为自己的公司拉票、代言,雷军只是做得比较的那一个,就被外界媒体和同行冠以“营销之神”的称号,不说这个帽子是否中性,起码从一个朴素的路人来看都似乎有点“不太好听”。
人的外在表达往往是内心渴求的一种投射,当一些非科班出身的互联网同仁来评价武大计算机科班出身的雷军时,我想他们也许和雷军一样,遭受来自他人的质疑。
最后关于股价,我想起了著名股评人胡老师的一句名言:“我不卖你怎么割我”。
其实关于小米的股价已经好久不看,我甚至都不知道今天小米的开盘价是多少,锁仓的部分会一直陪小米见证终局。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控制仓位和风险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我看到太多在小米上已经赚到3倍甚至4倍的收益,完全可以卖出一部分用户改善生活和消费,投资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早期的文章也一直重复这个观点,甚至有朋友跟我反馈说小米聊的太多,希望看到更多公司的内容,因此才慢慢拓展频道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分享我的认知,和看到的这个世界。
小米与其他股票无异,都是资本市场的一份子,4月份关税导致市场的巨幅震动,小米虽然不直接销售到大洋彼岸,但仍然受到波及和影响,关注这个频道的朋友应该都还记得在《给小米新股东信》中的一句话:“雷军是雷军、小米是小米、投资是投资”。
可以将三者结合,得到一个和单独拆开同样的答案,但是做决策前,搞清楚到底各种比例占到多少,或许能更清楚的捋清思路。
有的朋友就是热爱小米,喜欢小米的数码产品,那前两者就已经足够,当对行业和风险都有相对成熟的认知,再慢慢向外延也不迟。
明天就是小米深圳国际总部开业的日子,18年见证小米科技园的动工,21年又到深圳看到了刚挖地基的小米国际总部,如今终于要开园了。
遥祝一切顺利,参加开园典礼的朋友玩得开心~
7月17日,Mars 于清河。

#炒股日记# #复盘记录# #强势机会# #股市怎么看# $小米集团-W(HK|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