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剧透拓展算力和金融资产RWA(现实世界资产上链)后,如今,蚂蚁数科正式迎来首单金融资产RWA的落地。
近日,国泰海通集团下属公司国泰君安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泰君安国际”)首批结构化产品通证完成“蚂蚁链—以太坊”跨链发行,这也是蚂蚁数科首单金融资产RWA的正式亮相。
相较传统模式,此类金融资产RWA究竟有何特点?相较蚂蚁数科此前尝试的新能源RWA、算力RWA有何不一样?又要注意哪些边界和风险?
首单金融资产RWA落地
8月26日,国泰君安国际宣布,成功推出首批结构化产品通证,包括固定收益可赎回通证产品和挂钩美股ETF保本型通证产品。
首批产品中,固定收益可赎回通证产品采用T+0交割机制,按日累计利息;而美股ETF保本型通证产品的收益与美股ETF表现挂钩,兼具美股资产参与性与本金保障特性。
引发关注的是,随着国泰君安国际首批结构化产品通证的落地,蚂蚁数科首单金融资产RWA正式亮相。
国泰君安国际称,从技术架构层面来看,这批通证产品采用蚂蚁数科的区块链技术和RWA解决方案,可以实现结构化产品通证,从蚂蚁链到以太坊的跨链安全流转,所有交易数据公开透明、不可篡改,投资者可随时自主验证。与此同时,结构化产品通证依托链上基础设施,显著降低了传统发行中间环节带来的成本,并大幅提升清算与交割效率。
如何理解?香港注册数字资产分析师学会董事于佳宁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此类金融资产RWA,可以简单理解成,以前买一些复杂的理财产品,流程很慢,要经过银行、券商、清算机构等中介,投资人往往只能等通知,根本看不到钱到底在什么环节。而现在,这些理财产品借助链上数字资产的形式,可以把产品信息和资金流动放在区块链上,谁都能随时查,钱的进出一目了然,效率也快很多。
蚂蚁数科相关负责人进一步指出,金融资产RWA最大的特点是“高效”和“透明”。何为“高效”?金融资产通证在链上发行、交易和流转,能省去传统发行中间环节带来的成本,并且简化清算和交割流程;另从“透明”层面来看,则是在区块链这个分布式账本系统上,任何一笔交易都会被清晰记录,公开透明、不可篡改,所有人都可以通过区块链浏览器自主查看和验证,提升交易信任度。
为何瞄准金融资产RWA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国内首个将金融资产以通证化方式落地的项目。
就在8月初,蚂蚁集团副总裁、蚂蚁数科区块链业务总裁边卓群公开介绍了RWA业务的最新进展,并透露正在拓展算力和金融资产RWA。
边卓群称,“经过在新能源领域的实践验证,我们的RWA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生态系统渐成熟。基于这一前提,我们开始稳健推行算力与更广泛金融资产的新探索”。
联储证券研究院副院长沈夏宜告诉北京商报记者,RWA常见有三类:一是新能源RWA,如将充电桩持续产生的收益拆分为收益资产;二是算力RWA,例如把AI服务器算力通证化;三是金融资产RWA,一般是将固定收益产品、基金或结构化产品通证化。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此前,蚂蚁数科已完成新能源RWA、算力RWA,此次为何瞄准金融资产?蚂蚁数科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看到,金融资产因为具备天然的数字化基因和合规化基础,是RWA的理想标的,因此也是蚂蚁数科RWA探索中的重要方向”。
蚂蚁数科相关负责人进一步称,新能源等实体资产“上链”,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实时锚定充电桩、光伏等实体资产的运营数据,确保线下数据的可验证。而与新能源资产RWA不同的是,金融资产RWA本身即存在于“数字世界”,其价值源于清晰的法律合约和信用背书,无需依赖物联网设备进行线下数据验证,依托金融资产本身的标准化权益和内在价值,是金融RWA发行的基础。通证化的引入,将让金融资产的流转变得更高效,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全新的资产配置选择。
“简单来说,新能源代币化解决的是把大而笨重的实物资产变得可以买卖,而金融资产代币化解决的是,让原本就能买卖的金融产品变得更透明、更高效。一个是让原来几乎动不了的资产动起来,一个是让已经能动的资产跑得更快。”于佳宁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金融产品RWA,更像是把本来就在市场里流通的理财产品,换了一种数字化的包装,它不依赖发电站这种有形资产,而是直接和美股ETF、固定收益产品挂钩。这样一来,投资人不仅能享受市场投资机会,还能用数字资产这种形式更方便、更快、更透明地参与。
审慎拓展RWA资产
RWA可以简单理解为现实世界资产通证化,通过区块链技术,把现实中的资产变成可交易的“数字碎片”,让全球投资者都能轻松买卖,以此盘活资产流动性。
但业内也认为,尽管RWA相关创新不断,但也要特别关注风险防控。
正如边卓群近日的公开发言,“过去一年,我们拒绝了很多RWA的需求,包括农产品、红酒、高端名画等”。她说,从技术验证到规模复制,每一步都必须走得扎实,不能做的绝对不碰。“万物皆可RWA”是一个伪命题。
8月27日,蚂蚁数科相关负责人再次强调,从RWA业务发展第一天起,其就确定了“合规创新、助力实体”的战略主线,以实体产业为锚,审慎拓展RWA资产。
联储证券研究院研究员杨见一认为,在RWA领域要走得扎实稳健,核心在于严控底层资产质量。当今全球较为成熟的RWA类型中,这些资产无论是实体还是金融产品,都具备长期稳定的现金流,可为通证价值提供坚实的支撑。此外,RWA项目的底层资产还应满足可监测、可追溯以及金融合规透明的要求。
对于蚂蚁数科后续在数字资产的相关布局,沈夏宜认为,底层资产一定要选价值相对稳定、能够带来持续现金流的,比如债券、货币市场基金等成熟品类,不去触碰非标资产,避免价值波动。另外,要特别注意合规,跟监管保持同步,产品设计要符合金融法规,不踩政策红线。此外,在技术上要把跨链、安全、隐私保护做好,让投资者放心。
“鉴于当前国内同类产品较少,行业标准仍在健全,其可以先在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已有明确监管框架的海外市场进行试点,积累经验,再逐步推广到更大范围。”沈夏宜称。
“RWA发展需要边界。”于佳宁则认为,真正适合RWA代币化的领域,应该是价值清晰、现金流明确、能被客观衡量的资产,这些资产有相对成熟的定价机制和公开市场,链上的透明度和效率优势就能真正发挥作用。投资人买到的是确定性强的收益或参与权,而不是靠炒作或者收藏价值支撑的资产。
“要避免把不可量化、依赖个人主观判断的资产硬塞进金融体系。如果一个资产无法被标准化、无法被持续验证,RWA就失去了金融工具的基本逻辑。换句话说,适合做的,是有数字的东西,不适合做的,是靠感觉的东西。未来RWA代币化的发展能走多远,很大程度取决于行业能不能把这条界线守住。”于佳宁指出,RWA代币化的关键不只是把资产放上链,更重要的是保证链下的资产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尤其是涉及金融产品时,任何违约、欺诈或监管灰色地带的问题都会直接冲击市场信任。机构在布局时,需要把链下尽调、风控和信息披露做得足够透明,也需要特别注意与监管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