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广州7月21日电(记者孟盈如)《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心剂。在千姿百态的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背后,金融力量不可忽视。从锦上添花到雪中送炭,金融成为民营经济不断创新、迭代升级的有力支撑和底气。
注入产业发展长期资金
当硫化工的“分子键”遇见金融活水的“催化剂”,一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现代产业图景正徐徐展开。
步入广东宏瑞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电子级硫酸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全自动灌装线,正精确无误地进行作业,通过自动传输链条将成品高效地转运至指定位置。这里是全国规模领先的湿法制酸装置基地,企业自主研发的电子级硫酸纯度达95%以上,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但公司副总裁杨远龙却很发愁:“硫化工产业链长、资金周转需求大,绿色技改更需要持续投入,需要长期的耐心资本。”
企业的难题化作金融机构行动指南。邮储银行惠州市分行一套“全周期+全链条”金融服务方案跃然于纸上:短期输血以低于市场利率水平的“科创贷”支持电子级硫酸项目投产运营;中长期服务依托“U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为上下游100余家中小供应商提供供应链金融一体化综合服务。
“从第一笔5000万到如今全链条服务累计提供信贷支持3.8亿元,邮储银行一路见证了我们的成长。”杨远龙说。资金支持下,宏瑞能源单位产值能耗同比下降 15%,电子级硫酸市场份额迅速提升。
邮储银行惠州市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面对化工等长链条、长周期、大投入的产业,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公司信贷的投放力度和‘长度’,让更多‘长期资金’陪伴产业在大湾区成长。”
打通科创企业信用融资
近三百项专利技术、多层千亿级无尘车间、全球领先的紧凑型自动对焦变宽镜头、产品销往全球60余国……一家专注于摄影摄像器材和精密光学元器件领域的企业——思锐光学,从2015年就敏锐捕捉到光学领域的巨大潜力,开启了从非光学类摄影摄像器材向可互换光学镜头及精密光学元器件领域的拓展征程。
但伴随企业规模持续扩张,研发投入加大、市场拓展加速、生产基地升级建设等多重投入叠加,加之国际市场汇率波动等因素,企业资金周转压力显著增大。
此时,金融机构主动找上门。“我们关注思锐光学多年,对这家企业的技术、市场占有率等多个维度进行过评估,都极具发展潜力。”邮储银行中山市分行该项目负责人回忆,2024年下半年,通过产业链调研发现企业因产能扩张面临短期资金缺口,同时了解到企业正筹划加大光学镜片原材料储备,就立马组建专项服务团队,由支行负责人带队对接企业。
不同于传统信贷的抵押要求,这次邮储银行使用了“科创信用贷”——专为专精特新及科创企业定制,以企业技术资质、研发能力及行业地位作为核心授信依据。2025年1月,2000万元信贷资金全额到账,主要用于进口光学玻璃、碳纤维材料等原材料采购,既匹配了企业“以销定产”的供应链节奏,又通过低息信用贷款降低了财务成本。
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笔贷款约70%用于采购高纯度光学玻璃、碳纤维复合材料等核心原材料,保障了2025年新款变宽电影镜头、轻量化三脚架的量产需求;30%用于补充研发流动资金,推动精密光学元器件产品的研发创新。
思锐光学相关负责人介绍:“信贷支持让我们能够更加从容地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先进设备、拓展市场渠道,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从“关系破冰”到“价值共生”,邮储银行与思锐光学的合作,不仅是一笔贷款的落地,更是金融资本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的缩影。在国家大力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政策背景下,这类“不看砖头看专利”的金融和科技的良性互动,正成为区域产业升级的重要驱动。
快速响应支持做强做大
走进广东龙宇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智能化生产线正高速运转,一块块精密的覆铜板经过多道工序加工后下线,即将发往国内外知名通讯、电子、汽车企业。这家企业专注于覆铜板的研发与生产。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和产品性能,自2021年5月投产以来,企业便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然而,伴随订单激增和向更高端产品线的战略升级,龙宇新材料面临着所有高速成长企业的共性挑战。“高端覆铜板研发投入大、生产设备昂贵,原材料成本也高企,快速扩张对流动资金的需求尤为迫切,我们亟需金融活水来稳固供应链、加速技术迭代。”公司负责人陈建新坦言。
邮储银行精准匹配其“短频快”的资金需求,迅速定制专属融资方案,高效审批并发放3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
“这笔3000万元的资金精准滴灌到我们最关键的‘生长节点’,保障了我们在高端高频覆铜板新品研发上的持续投入,支持了我们新一代低介电损耗、高耐热性覆铜板的研发试产,让我们能心无旁骛地冲刺技术制高点。”陈建新说。
资金的注入有效激活了企业的内生动力。目前,龙宇新材料正加速向产业链更高端迈进,2024年产值首次突破10亿元,2025年的产值预计增长25%,其产品成功打入多家行业头部企业的核心供应链,成为国产高端覆铜板领域崛起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以服务民营制造业为重点,持续加大对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等关键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不断为民营及制造业企业提供全周期、多维度、定制化的金融解决方案。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已为13.83万户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民营企业贷款余额突破22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