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8月27日电(记者董道勇)2025年上半年,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充分发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功能作用,为防范化解风险、服务实体经济做出积极贡献。27日,中国信达发布的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上半年中国信达实现归属于本公司股东净利润22.81亿元,同比增长5.78%,经营效益稳健。
数据还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中国信达资产总额1.6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62%,负债总额1.4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80%;归属于本公司股东权益1972.9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0%,持续为股东创造价值;收入总额为343.62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0%,主要由于其他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不良债权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及利息收入减少所致。
主要业务方面,截至2025年6月末,中国信达不良资产经营业务总资产9382.2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51%;收入总额184.91亿元,同比增长0.30%;金融服务板块业绩稳健增长,截至2025年6月末,金融服务板块总资产7367.3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3%。税前利润35.18亿元,同比增长63.87%。其中,南商银行税前利润20.14亿元,同比增长22.68%;信达证券税前利润11.38亿元,同比增长82.37%;金谷信托税前利润6.02亿元,同比增长60.45%;信达金租税前利润7.09亿元,同比增长69.93%。
2025年上半年,中国信达新增投放其他不良资产业务304.15亿元,同比增长88.19%。其中,能源及基础产业结构调整、不动产风险化解、新质生产力转型升级、央地国企改革提升领域不良资产新增投放占比分别为32.7%、17.8%、21.5%、27.8%,新增投放配置均衡合理。
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上半年,中国信达新增收购金融不良债权资产255.06亿元,同比增长56.80%;新增收购个贷不良资产34.2万户,涉及本金47亿元,取得突破性进展;创新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模式,举办“资产直通车”系列直播活动,持续打造“踏浪前行”资产推介品牌。
此外,中国信达还积极参与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收购54家地方中小银行不良债权本息近600亿元,同比增长85.4%……持续推动房地产风险化解和保交房工作,上半年落地房地产风险化解项目19个,投入资金54亿元,实现保交房1.4万套,带动货值超757亿元项目复工复产;围绕非住业态、风险化解、资产盘活搭建4支房地产纾困基金,支持重点项目化险。
中国信达践行金融为民理念,立足自身定位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助力国企存量资产盘活,支持多家地方国企盘活低效资产,促进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运用S基金方式盘活政府平台科创领域存量股权资产,支持政府引导基金加快退出、实现回收。
展望未来,中国信达将坚持守正创新,进一步夯实公司治理、客户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等管理基础,不断激活高质量发展动能,聚焦主责主业,服务国家战略,不断提升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和自身高质量发展水平,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