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龙湖集团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龙湖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陈序平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2025年偿债高峰过后,龙湖的偿债压力将大幅下降。
龙湖集团执行董事兼CFO赵轶表示,今年以来,公司已陆续兑付101亿元的国内信用债和35亿元的国内中债增信的债券,年内已无到期需要兑付的信用债券。另外,年底还有一笔95亿港元的海外银团贷款,公司已提前偿付了约11亿港元,并会在未来几个月逐步分期偿付。
保证财务安全,择机获取新土地
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龙湖集团营业收入为587.5亿元,同比增长25.4%。其中,地产开发业务收入为454.8亿元,同比增长34.7%;运营业务收入为70.1亿元,同比增长2.5%;服务业务收入为62.6亿元,同比微增。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32.2亿元,剔除投资物业及其他衍生金融工具公平值变动影响后的公司拥有人应占核心溢利为13.8亿元。其中,运营业务及服务业务核心溢利保持增长,为公司核心溢利的主要贡献来源。
2025年1月至6月,龙湖集团合同销售额为350.1亿元,并表回款率超100%,销售总建筑面积261.4万平方米,新增收购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为24.9万平方米,权益面积为18.4万平方米。截至报告期末,龙湖集团的土地储备合计2840万平方米,权益面积为2113万平方米。
“龙湖始终把财务安全放在首位,保债务安全、保交楼的重要性优于新增投资。”龙湖集团执行董事兼地产航道总裁张旭忠表示,龙湖整体未售的货值超过2000亿元,其中一二线城市占比七成,未来公司将继续严守投资的刻度和纪律,在保证财务安全的前提下,择机获取一些新的土地。
他同时表示,未来龙湖会坚持聚焦高能级城市,不断提升投资的精准度,要做到优中选优,在资金头寸允许的情况下,会关注市场好的机会,也会根据市场的情况保持弹性的供货节奏。
有息负债余额将逐步稳定在约1000亿元规模
截至2025年6月30日,龙湖集团综合借贷总额为1698亿元,较上年末下降65.3亿元;在手现金为446.7亿元,公司股东应占权益为1650.7亿元,净负债率为51.2%,平均融资成本为年利率3.58%,平均合同借贷年期为10.95年。
赵轶表示,今年以来,公司已陆续兑付101亿元的国内信用债和35亿元的国内中债增信的债券,年内已无到期需要兑付的信用债券。另外,年底还有一笔95亿港元的海外银团贷款,公司已提前偿付了约11亿港元,并会在未来几个月逐步分期偿付。
赵轶表示,在度过2025年债务偿还高峰后,龙湖集团2026年及之后每年需要归还的债务将大幅减少。“2025年公司预计可压降有息负债超过300亿元,未来每年的净减少不超过100亿元,总的有息负债余额会逐步达到并且稳定在约1000亿元的规模。”
提及未来的降债策略,赵轶表示,第一,优化公司债务结构,压降债务规模,坚决做到不展期不逾期;第二,进一步优化公司短债及外币债务结构,短债占比会在15%的基础上进一步逐年减少,外债占比也会逐渐减少,同时保持100%的掉期。
陈序平表示,早在2022年年中,龙湖就提前“踩刹车”——提出通过以经营性现金流来压降负债。2023年,龙湖又提出用经营性物业贷置换公司的信用债。同时,公司坚持以正向经营性现金流去压降负债。到今年底,龙湖的偿债高峰就能度过了。
今年上半年,龙湖集团含资本性支出的经营性现金流实现了超过20亿元的净流入。坚守安全发展底线的同时,陈序平已为龙湖集团勾勒出未来的发展蓝图。
陈序平表示,龙湖未来的增长盘主要是C2到C5这四个航道。四个航道都要构建自身在所处板块的竞争优势,要持续保持自身的增长,构筑能力的护城河。同时公司也在尝试一些创新业务,比如结合AI,龙湖今年在企业内部做了一些行业级的AI应用的试水,未来如果成熟了也会通过龙智造的千丁数科对外输出,所以龙湖把原来的“空间即服务”战略升级为“智创空间,智享服务”,这些都会成为龙湖未来的创新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