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程控股(HK|00697)$ $优必选(HK|09880)$ $玉禾田(SZ300815)$
首程控股参与多个高回报项目曾经投资理想汽车7亿元,退出收益预估超70亿元。
首程控股对理想汽车的投资案例,堪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中“精准卡位、生态协同、高效退出”的典范。
整个过程不仅体现了其资本运作的专业性,更深度绑定了产业资源,最终实现超10倍回报。以下是关键环节的完整拆解:
一、投资背景与战略定位(2016–2018年)
1. 布局出行产业链
首程控股自2016年起确立“智慧出行”为战略方向,以停车资产管理为支点,通过基金向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延伸。其逻辑是:停车场景天然链接车辆与能源服务,投资车企可反向赋能主业智能化升级。
2. 设立专项基金
2018年,首程控股联合北京市顺义区政府成立规模1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基金”,定位为“产业孵化+财务投资”双目标。该基金成为投资理想汽车的主体。
二、投资过程与阶段布局(2018–2020年)
1. B轮领投建立基础仓位
2018年:旗下基金出资3亿元参与理想汽车B轮融资,估值约15亿美元。此时理想首款车型ONE尚未量产,但增程技术路线已获首程认可。
逻辑:抢占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与停车业务形成“车-场-电”协同潜力。
2. 多基金追加投资
2019–2020年,首程通过旗下另外两支区域基金(北京大兴区、南京建邺区基金)追加投资,总金额达7亿元人民币,成为理想汽车重要机构股东。
此时理想估值已升至50亿美元,但首程判断其上市确定性高,继续加注。
3. 产业协同深化
除财务投资外,首程同步启动业务联动:
园区定制:2022年为首钢园区内理想汽车总部二期提供“焕新综合体”定制开发,强化研发与制造能力;
充电试点:在首钢园六工汇落地早期超充站,验证“停车+充电”模式。
三、退出路径与收益实现(2020年上市及后续)
1. 纳斯达克IPO首轮退出
2020年7月31日,理想汽车登陆纳斯达克(代码:LI),首日市值139亿美元。
首程控股通过基石投资者份额减持部分股权,收回约15亿元,覆盖全部投资成本并实现浮盈。
2. 港股二次上市增益
2021年理想港股二次上市(代码:2015.HK),首程进一步减持,累计回收资金超30亿元。
3. 长期持有剩余股权
截至2024年,首程仍持有少量理想股权。伴随理想超充网络扩张及车型放量,股价持续上行,剩余持仓估值较成本增值超10倍(7亿→70亿+)
四、成功核心:投资策略的三大特征
1. 基金+场景”生态闭环
投资逻辑始终围绕主业协同:
基金投入 → 扶持车企 → 反向赋能停车业务(如充电桩入驻首程停车场)→ 提升资产价值 → 再投入新基金。
2. 跨周期布局与耐心持有
- 从B轮到IPO历时仅2年,但上市后仍保留仓位享受长期增长(如2024年理想超充站达728座,推动股价二次爬升)。
3. 退出节奏精准分层
首轮退出保本,次轮退出锁定基础收益,长期持仓博取产业爆发红利,实现风险与收益的阶梯匹配。
五、经验启示:从单项目成功到可复制方法论
产业视角优先:首程选择理想,基于对其“增程技术差异化+家庭市场定位”的产业判断,而非单纯财务模型。
退出≠终点:减持后仍通过合资公司(如2024年成立首程超充能源)延续合作,将股权投资转化为业务联盟。
复制成功案例:类似策略用于地平线机器人(2024年港股IPO首日涨28%),账面回报超3倍,且计划长期陪伴。
结语:从资本获利到生态共建的理想之路
首程控股对理想汽车的运作,已超越传统“投资-退出”范式,而是以资本为纽带,深度参与企业成长(从研发、生产到充电网络),最终实现 “财务回报+业务协同”双丰收。
这一案例印证了其核心能力:在产业变革关键期识别赛道龙头,并通过生态协同放大资本价值。未来,该模式或继续复刻于机器人、REITs等新领域。
尤其是其对四五家头部机器人公司的投资,是不是同意的配方,同样的味道,其中宇树机器人的上市将更加确定,时间更短。而此次投资的机器人公司更多,资金更多,收益将更加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