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报中证网讯(王珞)日前,镇洋发展发布公告称,其控股股东拟推动浙江沪杭甬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00576.HK,简称“浙江沪杭甬”)通过换股方式吸收合并镇洋发展。
稳健运营与长期分红
作为一家成立近三十年的国有控股企业,浙江沪杭甬自1997年在港交所挂牌以来,便以经营稳健著称。公司主营高速公路的投资及运营,26年来,从未间断的年度现金派息累计超过320亿元人民币,是其IPO募资额的8倍有余。近五年,其年度现金分红从2020年的15.41亿元一路稳步提升至2024年的23.07亿元,这种延续性和可预期性,为股价提供了坚实的安全垫。
从财务数据看,浙江沪杭甬的实力不可小觑。过去两年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始终不低于10%,同时盈利能力稳中有升: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69.65亿元,股东应占溢利(归母净利润)52.24亿元;2024年营业收入增长至180.65亿元,同比增长6.48%,股东应占溢利也增至55.02亿元,增幅5.32%。充裕的经营性现金流不仅保证了分红的可持续性,也为未来的资本开支和潜在扩张提供了资金保障。
短期波动无碍向上趋势
公告发布次日,浙江沪杭甬股价出现下跌。市场的担忧或源于被吸收合并的镇洋发展盈利能力逊色于合并方,可能摊薄合并后整体利润。镇洋发展2024年营业收入28.99亿元;归母净利润1.91亿元,同比下降23.21%,与浙江沪杭甬的体量和盈利水平确实有明显差距。这种短期的市场反应其实在类似案例中很常见——2020年,H股上市公司中国能建通过换股方式吸收合并A股上市的葛洲坝,实现“A+H”整体上市。消息初期市场关注换股溢价与短期摊薄,对股价造成一定冲击。但凭借央企背景、协同效应预期及融资平台拓展,合并完成后整体竞争力与估值中枢明显提升。
同样的情况还曾发生在2022年中航电子吸收合并中航机电这一性质更接近的案例中——同为体量悬殊、强方吸收弱方,且合并方基本面稳健、主业集中。市场在消息初期也曾担心合并会摊薄中航电子的盈利能力,股价短线承压。然而,凭借中航电子稳健的财务状况和较高的ROE,以及集团内部的资源整合预期,交易推进过程中市场情绪逐步修复,合并完成后股价回升,并在协同效应释放的推动下走出新高。
从资本平台到未来格局
从战略层面看,此次吸收合并的背后,是浙江沪杭甬对资本平台的深度布局。公司形成“A+H”双平台架构,不仅有望提升在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还将拓宽融资渠道,为未来在高速公路建设、并购及多元投资方面提供更大灵活性。对于股东而言,无论是内资股东获得估值重估,还是H股股东享受持续分红与稳健经营,这一交易都蕴含着长期利好。
回顾浙江沪杭甬的发展轨迹,可以发现其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掌握优质高速公路资产,更在于稳健而可持续的经营哲学。此次吸收合并镇洋发展,短期内或许会带来市场波动,但从长期来看,这是一场以资本运作为抓手的战略升级,同时保有对主营业务的聚焦与盈利能力的自信。待交易完成,随着整合效果显现,浙江沪杭甬有望继续巩固行业领先地位,为股东创造更多持久而可观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