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齐金钊)日前,金蝶征信在深圳举办“见微知信·聚焦高质量增长”闭门研讨会,邀请近二十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城市商业银行的普惠金融与风控负责人,共同探讨当前银行业面临的挑战及破解路径。金蝶征信在会上提出,要解决当前银行普惠信贷业务面临的“优质资产荒”问题,需依托“数据+场景”的协同联动模式。
当前,银行普惠信贷业务主要依赖“银税互动”机制,但纳税数据更多反映企业经营的“结果性信息”,难以实时捕捉企业动态经营状况。与之相比,发票数据可直接映射企业交易行为,不仅能清晰揭示企业上下游合作关系,还能反映其经营韧性,正逐渐成为“银税互动”机制的重要补充。会上,金蝶征信通过多组对比案例进行说明:例如某科技企业纳税记录稳定,但其发票数据显示主营业务与实际销售品类严重不符,且上游供应商存在失信风险;另有一家小微企业虽纳税金额较低,但连续三年作为中央企业、国有企业的稳定供应商,实际经营状况更为健康。上述案例表明,交易数据比传统财税报表更能反映企业真实信用水平。
“高质量数据已成为支撑普惠信贷高质量发展的必备要素。”金蝶征信负责人王宏在研讨会上强调,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下一阶段,核心不仅是“拥有数据”,更要“读懂数据”——需将数据还原到具体的产业场景与交易环节中。若缺乏交易层面的数据穿透分析,银行不仅难以及时识别潜在风险,也无法精准筛选优质客户。
据介绍,金蝶征信最新推出的“税票反欺诈AI模型2.0”,融合AI技术与GraphRAG技术,结合财税票数据、股权关联关系、购销稳定性等多维度信息,可精准识别空壳企业虚开发票、虚增贸易等违规行为,为银行把控贷前审核与贷中监测环节的风险提供有效支撑。
在获客层面,“大量中小企业难以区分优劣”是银行普遍面临的难题。金蝶征信认为,优质小微企业客户多隐藏在产业链条中,而非集中于少数头部核心企业,关键在于精准锁定目标行业、选对应用场景。以医药流通行业为例,金蝶征信通过旗下“金蝶信用付”场景金融服务平台,联合五家头部银行推出“一产业一方案”服务模式,直接将信贷服务嵌入企业真实交易链条,构建起“产业+场景+订单数据”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该平台依托企业交易图谱与隐私计算技术,可分析发票数据的真实性与连续性,快速构建产业生态中的优质企业白名单,帮助银行精准定位优质小微客群。据统计,该服务模式上线仅三周,授信规模便突破6000万元,充分验证了这一场景化服务路径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