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03 23:01:40 股吧网页版
新世界发展获882亿港元输血,郑志刚离场后盈利困局仍待解
来源:新京报 作者:袁秀丽

K图 00017_0

  站到“悬崖边”的老牌港资房企新世界发展,近日迎来关键转折点——一笔882亿港元的再融资协议落地,暂时缓解了其流动性危机。然而,伴随业绩亏损,以及郑氏家族第三代接班人郑志刚的彻底离场,这场“续命”行动能否成为新世界发展的转机,仍充满悬念。

  目前新世界发展的财务管理策略专注于减低负债及改善现金流。未来,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黄少媚能否带领新世界发展真正走出债务阴霾,还有待时间检验。

  债务再融资,获得3年喘息空间

  6月30日晚间,新世界发展宣布达成新银行融资及经统一银行融资协议,共涵盖约882亿港元现有境外无抵押金融债务。

  具体来看,新世界发展与有关银行债权人签订了新的再融资定期贷款融资协议(新银行融资),对部分现有境外无抵押金融债务(包括银行贷款)进行了再融资。同时,协调了其他境外无抵押银行贷款以与新银行融资的条款保证统一(经统一银行融资)。

  新世界发展是香港郑裕彤家族旗下的地产公司,今年以来因为流动性紧张备受市场关注。其中,5月30日,新世界发展子公司发行的四只共计34亿美元永续证券递延分派。在业内人士看来,永续债延迟派息不会引发违约,但需要偿还的总金额将会累积,延迟派息说明企业短期现金流紧张。

  此前,市场上传出新世界发展现有贷款再融资的消息。为此,新世界发展在6月23日发布公告称,正在与债权人积极磋商现有贷款的再融资事宜。7天后(即6月30日),协议正式落地。

  对此,黄少媚表示:“我们衷心感谢银行界对新世界发展的持续支持,这反映银行对新世界发展业务营运的信心。”此外,黄少媚提到,新世界发展目前的财务管理策略专注于减低负债及改善现金流,集团将继续贯彻执行财务管理措施,并履行现有财务责任。

  据悉,此次新银行融资包括多笔不同期限的银行贷款,最早到期日为2028年6月30日。对于新世界发展来说,这相当于“救命钱”,让其有了3年的喘息空间。

  从财报来看,截至2024年12月31日,新世界发展借款总额为1464.88亿港元,其中322.1亿港元需在12个月内偿还;而新世界发展的现金及银行存款为214.18亿港元,现金不能覆盖短期债务。在2025财年中期业绩会上,黄少媚提出“以降负债为首要任务”,目标在2025财年实现260亿港元资金回笼。

  7月1日,新世界发展宣布,截至2025年6月25日,已完成2024/2025财年260亿港元合约销售目标。

  接近新世界发展的人士表示,此次达成的882亿港元再融资方案,将改善新世界的短期偿债能力,有效降低财务现金流压力,并有助于新世界发展保留核心资产,为未来业务发展赢得更多的时间。

  第三代接班人郑志刚彻底退出

  同在6月30日,新世界发展发布公告称,郑志刚已向董事会提出辞任公司非执行董事及非执行副主席,不再担任执行委员会成员以及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席及成员。

  作为香港老牌“四大家族”,郑氏家族旗下拥有周大福、新世界发展、新世界百货中国、新创建集团四家港股上市公司。此次辞任的郑志刚是郑裕彤的长孙,也是郑裕彤家族第二代接班人郑家纯的大儿子,曾被视为新世界第三代接班人。去年9月26日,郑志刚提出辞任新世界发展行政总裁。而此次辞任的消息则是宣告其彻底退出新世界发展管理层,不再保留“虚职”。

  外界推测郑志刚辞任,与新世界发展近年来亏损不无关系。2024财年(2023年7月1日-2024年6月30日),新世界发展股东应占亏损约196.83亿港元,这也是新世界发展近20个财年以来首次出现亏损。另据2025财年中期(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业绩显示,新世界发展再次亏损66.33亿港元。

  郑志刚辞任行政总裁后,新世界发展行政总裁不断更迭。先是首席营运总监马绍祥升任新世界发展行政总裁,但在2024年11月,新世界发展宣布,由此前负责内地业务的黄少媚接替上任仅两个月的马绍祥,成为新任行政总裁;黄少媚全面负责集团在香港与内地的业务,并向主席郑家纯汇报。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郑家纯的女儿郑志雯加入了董事会。4月24日,新世界发展宣布了一系列重要的董事会变动和高管任命,其中,郑志雯已获委任为提名委员会成员,进入核心管理层,郑家纯将不再担任提名委员会主席及成员。

  截至目前,新世界发展共有7名执行董事,包括郑家纯、行政总裁黄少媚、负责酒店项目的郑志雯。郑志雯与职业经理人构成了新的管理层格局。

  事实上,新世界发展的困境,折射出高杠杆、高周转模式在行业下行周期中的脆弱性,盈利能力下滑,面临再融资压力。尽管882亿港元的再融资为新世界发展赢得了喘息之机,但挑战仍在,未来如何在低增长时代重构盈利模式,并逐步消化债务,将是黄少媚面对的课题。在业内人士看来,若不能从根本上改善盈利能力,靠债务展期和资产回笼,恐怕难以真正走出困境。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