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丨刘颖
出品丨大V商业
绝味因为财务造假被罚了。
9月20日绝味发布公告上市公司主体将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代码变更为绝味ST,并且公司以及董事长在内的三名高管共计被罚800万。
一般企业的财务造假是虚增营收或利润来美化报表,但绝味被罚的原因却是少计入营收。
处罚书中提到,2017年到2021年绝味未将加盟商的装修费用计入营收,根据过往财报和处罚书披露数据,4年来该项资金总计达到7亿多。
有意思的是,早在23年绝味就收到处罚书,其中就有经营性占用公司门店营业款、加盟费、管理费的问题存在。
1、少计收入,绝味财务造假被罚
证监会对绝味处罚的告知书中透露了三个细节。
9月20日,绝味食品发布公告,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湖南监管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上市公司主体将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第一是处罚原因和涉及金额。
告知书中提到,
2017年至2021年期间,绝味食品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导致年度报告少计营业收入,占对应年度公开披露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48%、3.79%、2.20%、2.39%、1.64%。公司2017年至2021年各年年度报告未如实披露营业收入。
按照绝味2017年到2021年的财报数据,2017年到2021年的营收分别为38.5亿元、43.68亿元、51.72亿元、52.76亿元、65.49亿元对应加盟门店的装修业务收入分别为2.1亿元、1.66亿元、1.14亿元、1.26亿元和1.07亿元,合计7.23亿元。
第二是处罚对象。
相关直接责任人的处罚结果是,
一、对绝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400 万元罚款;
二、对戴文军给予警告,并处以200 万元罚款;
三、对彭才刚给予警告,并处以 150 万元罚款;
四、对彭刚毅给予警告,并处以 100 万元罚款。”
董事长戴文军、财务总监彭才刚和董事会秘书彭刚毅三人作为此次财报造假的直接责任人,其中彭才刚时任公司财务总监,为绝味的老员工,2008年至2009年任湖南绝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经理,上市之初持有3.71%股份;
彭刚毅上市时持有1.73%股份,2009年至今任绝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证券中心总监。
这三人也不是第一次受罚,2023年时绝味因为关联交易、信披违规、经营性占用等问题受到警示,被处罚的5人就有这三位。
第三是加盟商装修收入哪里去了?
这项信息并未明确指出,但是处罚书中提到三个关键信息。
一是处罚的原因为“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加盟商的装修款定性为“未确认”而非其他,比如侵占之类。
二是核心高管的处罚原因为戴文军“未对加盟门店装修业务进行规范管理,未将其纳入到上市公司经营、核算体系”。
言外之意是入账了,但没入上市公司的账。
三是原财务总监彭才刚“安排财务部员工出借个人银行账户,未规范加盟门店装修业务的核算”。
也就是说,加盟商装修款可能被个人收款,也可能被子公司收款且未纳入上市公司主体,二者都可能存在。鉴于此前因为个人收款被罚,个人收款的行为大概率存在。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彭刚毅还是戴文军在株洲千金制药时期的老相识,前者2001年至2004年任株洲千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中心项目经理、董秘授权代表。
2、业绩下滑,绝味到底关了多少家店?
说到加盟商装修费用,和绝味的门店数量直接相关。
据财报数据,2023年底绝味的门店数量达到15950家,比2022年增加874家。但是绝味的门店增速却是放缓的,2022年和2021年的门店新增数量为1362家和1315家。
另外,2024年中时绝味的门店为14969家,比2023年底少了近千家。
此外,窄门的数据还显示目前绝味的门店数量仅为10750家,关店数量达到4000家。我们认为这个数据可能并不准确,但是能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来绝味门店下滑的趋势。
可对比的是,周黑鸭2025年中的门店数量为2864家,较2024年中的3456家减少592家,减少比例为17%。
与此同时,周黑鸭2025年上半年营收下滑5%,绝味食品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28.2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3.3亿元下滑15.57%。
假设绝味和周黑鸭的单店销售变动相同,那意味着绝味的门店数量下滑可能非常严重。
绝味收入多个季度下滑。
从2024年开始,绝味的营收和利润就连续多个季度负增长,比如2025年第二季度绝味的营收为13.2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6.4亿元减少近两成,较2023年的18.8亿元减少3成。

(绝味近两年营收持续负增长,图自wind)
卤味的生意为什么不好了,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是卤味价格太高。
绝味财报中提到,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提升,再加上卤味为“非计划性购买产品”,导致在消费者追求性价比的时代对卤味的需求降低。
过去两年时间不少消费者反映卤味的价格过高,尤其是消费者将卤味形容成“价格刺客”,过往案例告诉我们,被形容成消费刺客的品牌和品类不是一个好事。
第二是销售渠道变动。
绝味在财报中提到新渠道分流了传统渠道的低价产品,持续抢占消费者的即时和冲动消费。
反观绝味,2023年线上销售1.07亿元,2024年线上销售5113万元,线上销售占比低。
3、草莽创业与监管时代
很多零售、消费领域的企业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起于草莽,底层做起。
戴文军也不例外。
说到绝味,创始人戴文军颇具传奇特色,招股书显示其学历为长江EMBA,大学本科第一学历不详。
据多家媒体报道,大学期间戴文军做过早餐店,毕业后做过服装店、百货批发店等创业项目,多次失败后进入了一家保健品公司做业务员,并在几年后加入千金药业,一直做到市场部经理。
离开千金药业后戴文军开始绝味的创业。
最早的时候他本人也是门外汉,为了学习制作和管理经验,让自己的哥哥拜卖鸭脖的老板为师,每天跟着老板起早贪黑当学徒,还陪老板喝酒聊天、建立感情,最后和这位老板建立合作。
此外,为了解决物流配送问题,戴文军找来一辆车天天蹲守在行业标杆工厂门口,观察对方出车量及时间,还跟踪运货车辆到达每个门店,把对方的物流体系全部摸透。
说实话,这种地面能力是消费和零售行业稀缺的能力,很多坐办公室的老板很难做到对零售细枝末节问题的解决,而这些问题的解决能力往往是零售业效率和收益的关键。
但问题可能也出自这里,草莽创业的老板可能对监管和规则的漠视。
比如此次绝味食品因为加盟商装修款项收入问题,受到证监会的调查和处罚。
更早之前,2021年11月上交所披露了对绝味食品及时任董事会秘书彭刚毅予以监管警示的决定。绝味食品全资子公司深圳网聚投资与江苏和府餐饮(和府捞面)E轮融资投资方及相关股东方交易中,因满足披露条件未及时披露。
此外,23年4月绝味收到中国证监会湖南监管局出具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湖南监管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2023)19号,其中提到未及时披露股权投资转让协议,未披露关联方共同投资,未按规定披露关联方及关联交易,经营性占用公司门店营业款、加盟费、管理费等多个问题。
其中,决定书提到绝味经营性占用公司门店营业款、加盟费、管理费。2013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公司通过员工个人账户收取公司门店营业款、加盟费、管理费合计2107.07万元未存入公司账户,构成经营性占用。
这和此次财务造假问题如出一辙。
对了,这类老板还特别喜欢低俗营销,过去十年时间里绝味鸭脖营销翻车了多次,游走在擦边和暗示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