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Ah电芯作为小储电芯中的关键型号,当前正经历着一场供不应求的热潮。据最新市场消息,当前100Ah电芯的订单排产周期已延长至2026年2月。
价格方面,据悉目前市场上50Ah、100Ah的小电芯价格涨幅明显,市场报价从今年年初的约0.33元/Wh,攀升至0.4元/Wh以上,部分紧急订单价格甚至突破0.45元/Wh,最大涨幅超20%。
为应对激增的订单,多家电池厂商产能利用率高企。
9月12日,鹏辉能源在互动平台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目前该公司主要储能产品型号,如314Ah大储电芯生产线、100Ah、50Ah小储电芯生产线均满产。
9月15日,亿纬锂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该公司储能电池目前处于满产状态,订单需求较为饱和,并且其H1产能利用率达87.51%。
此外,包括宁德时代、远景储能、瑞浦兰钧、海辰储能等电池企业的产线也在持续满负荷运转。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8月中旬开标的,备受业界瞩目的中国电气装备集团7.248GWh储能电芯集采项目中,50Ah(规模16MWh)和100Ah(规模32MWh)的小容量标包出现了流标情况,或也揭示出当前储能市场结构性供需失衡的核心矛盾。
01
户储需求爆发式增长、短期供需错配
业内人士指出,本轮“缺芯潮”主要源于全球户储市场的需求激增与短期产能之间的错配。
行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小储电芯出货量达到21.64GWh,同比高增72.38%,二季度单季度出货量首次突破10GWh,创近三年新高。在此背景下,作为小储领域关键型号的100Ah电芯,其需求自然水涨船高,出现了最为显著的增长。
海外方面,欧洲、澳大利亚、中东等地区能源转型的加速,共同推动了此轮户储需求的激增。
例如,欧洲地区的德国、意大利等户用储能渗透率已突破25%,家庭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成为主流;英国在今年上半年,新增安装超过1.8万套家用储能系统,是去年同期的两倍。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欧洲新增储能装机达12GWh,同比增长210%,其中户储占比超60%。
澳大利亚户储补贴政策也刺激了需求增长,有预测称该地区或将迎来200%的增速。据了解,其《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力修正案》已于7月1日正式启动,23亿澳元补贴基金为家庭、小型商业和社区提供前端折扣,2025年标准为372澳元/kWh(约合人民币1750元),覆盖安装成本的30%左右,将户储系统投资回收期缩短至4-5年。
与此同时,中东、东南亚、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也在持续释放潜力,印度政府也将2025年的储能装机目标从15GW大幅上调到25GW,政策的大力推动使得当地需求和对全球储能产品制造商及投资者的吸引力显著提升。
从供给端看,当前行业的供需矛盾仍需一定时间才能得到有效缓解。尽管今年储能需求激增,但此前行业整体产能利用率偏低,企业扩产意愿不强,而扩产周期往往需6-12个月,供给响应滞后。加之行业竞争激烈加速了中小企业的出清,供给增量短期内仍需依赖头部企业。
更为关键的是,头部电池企业的产能扩张更聚焦于300Ah及以上大容量电芯,主要出于降本和迎合大储市场需求的双重考虑:大电芯在规模化生产中具备更低的单位成本,同时能显著减少系统集成复杂度,更契合大储和工商储项目对经济性的严苛要求。
这种“重大轻小”的产能布局,是造成当前结构性短缺的关键成因之一。尽管上半年小储电芯出货量达到21.64GWh,但其在超200GWh的整体储能市场中占比不足10%,份额较小。头部厂商将资源优先配置给占市场90%以上的大储订单,显著挤压了100Ah等小容量电芯的产能分配。这种产能布局的“偏心”,使得100Ah电芯的供应在需求增长的情况下愈发紧张。
02
国内政策发力,产业链高效协同
国内方面,储能市场持续火爆。数据显示,今年1-8月国内储能中标规模超210GWh,同比增长1.5倍。储能行业已逐渐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需求驱动。
这一转变既得益于国家层面的政策指引,更源于市场机制的持续完善——随着容量补偿、辅助服务市场等机制在多地的落地,储能的商业价值正通过市场化手段得以兑现,推动用户侧和源网侧需求同步爆发,形成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日前,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2027年新型储能基本实现规模化、市场化发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要达到180GW以上,预计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且主要以锂离子电池储能为主。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在福建举办的一场储能行业会议上,共签约了22个项目,投资总额达367亿元,项目覆盖了储能电池制造、系统集成、关键技术研发等储能产业链多个环节。
与此同时,中国作为户储产业链的核心供应国,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也在持续提升。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出货量排名前十的户储企业中,中企占据6席,市场份额超50%。
技术层面,100Ah电芯可匹配5kWh-15kWh主流户储系统、安全性高(循环寿命超6000次),占据户储电芯总需求的60%以上。据了解,包括亿纬锂能、瑞浦兰钧、国轩高科、鹏辉能源、楚能新能源、赣锋锂电、豪鹏科技等企业均拥有100Ah电芯产能。
此外,今年以来,在100Ah及以下小容量电芯产能供给不足、价格高涨的情况下,以280Ah、314Ah为代表的大容量储能电芯也在加速进入户储领域。从集成角度看,家庭储能解决方案向模块化、一体化发展,便于安装且兼容屋顶太阳能发电系统。例如,华为、思格新能源、远东储能、上能电气等均已推出大容量电芯的户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