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4年开始,德业股份创始人、年逾70岁的张和君鲜少出现在公开场合。
这家总市值超过600亿元的宁波光储龙头企业或许已经完成了核心权力的更替。一个重要的信号是,2024年,德业股份的法定代表人由张和君变更为张栋业(注:张栋业已经入籍加拿大,故工商变更信息登记为ZHANG DONG YE)。
张栋业是张和君的次子,比哥哥张栋斌小3岁。可从职务上看,张栋业目前为德业股份的董事、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后者仅为董事。由此可见,这位“80后”几乎已经不可撼动地处于德业股份的权力中心。
事实上,在新能源行业,“二代接班”的故事并不少见。老牌光伏厂商如天合光能、通威股份、协鑫集团、林洋能源、大全能源等企业均已在企业管理层面注入了“二代基因”。不过,德业股份的更迭显得“漫长”而又“低调”。“漫长”在于,若从张栋业的履历上看,其已于20年前就在德业股份历练,并从基层做起,为后续“上位”做足了铺垫。“低调”则在于,即便自2023年开始成为德业股份“二号人物”,张栋业也与其父亲一样很少在媒体镜头前露面。
但不可否认的是,新老交替后的德业股份必将走上又一段发展旅程。
并且,这家转型光储行业已经十年的宁波企业,也在寻找新的增长点。
走向权力中心的“80后”
2022年9月1日,德业股份发布了一则公告称,董事会于近日收到公司总经理张和君的书面辞呈,因业务发展需要,其申请辞去公司总经理一职。
这则人事变动在当时引发了较大关注。尽管张和君还是董事长,但他把总经理职位交给了张栋业,这意味着德业股份的核心权力交接迈出了实质性一步。
对于张和君的创业经历,已有不少报道。结合公开信息,1952年出生于宁波北仑的张和君,其创业史最早可以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在这段时期,他深入五金模具,直至在2000年起他多元化开拓德业股份的业务,先后涉足变频、日用电器产业,并且在除湿器领域,让德业的品牌响彻全国。
2016年,张和君做出关键决策,带领德业股份迈入光伏领域。面对这个万亿级的新能源市场,他以光伏逆变器为切口开疆拓土。然而,掀起这场业务转型之时,张和君已入花甲。
2020年,张和君次子张栋业进入德业股份核心管理队伍中,担任副总经理一职。在此之前,这位“80后”已经在德业股份工作了15年并在销售岗位上得到长期锻炼。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尽管德业股份已经成立有25年之久,但这家公司却是在2021年4月才登陆上交所主板。而上市后的德业股份在光储需求大爆发以及公司基本面持续向好之下,快速实现市值上的飞跃。2022年9月,德业股份的收盘市值曾达到1082.85亿元。要知道,在一年半前刚上市之时,德业股份的市值仅为80亿元。
换言之,张和君几乎是在其创业生涯的末期完成了最辉煌一战。
然而,在现实的年龄问题面前,张和君必须要做好传承工作。2022年,张栋业升任德业股份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成为名副其实的“二号位”。
更具交替意味的动作发生在2024年。这年8月13日,德业股份的工商信息发生负责人变更,张栋业取代张和君成为公司新的法定代表人。
三个月后的一场业务活动上所流传出的两张照片也颇具深意。2024年11月18日,德业股份下属子公司德业储能与尼日利亚公司Nigus国际投资签署战略合作。其中一张现场照片是,张栋业在父亲的见证下完成签约;另一张照片是,双方代表团合影留念时,张栋业居于中间与对方公司董事长共持纪念画作,而张和君则在一旁甘当绿叶。
种种迹象表明,张栋业已经走向德业股份的权力中心。但德业股份当前所处的竞争环境,使得他并不能安然地躺在父亲的功劳簿上。
光储龙头能否再现高光
2025年9月1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路演中心,德业股份举行了一场业绩说明会。张栋业与董事、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谈最,董事会秘书刘书剑等高管一同出席。
此前,德业股份交出了一份比较亮眼的业绩成绩单——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35亿元,同比增长16.5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22亿元,同比增长23.18%。
2025年上半年,整个光伏行业仍然笼罩在亏损的阴影之下。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110家光伏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6152.80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650亿元;合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6.38亿元,去年同期则为170.06亿元。其中,47家光伏公司陷入亏损状态,而去年同期的数量则为39家。
无论是横向对比还是纵向对比,德业股份上半年的业绩的确“可圈可点”:一方面,它是目前为数不多A股光伏板块中盈利且增长的企业;另一方面,与2024年同期相比,德业股份扭转了业绩下滑的势头。
来自券商的分析,将德业股份业务增长的主要动力归因于储能板块——上半年,该公司储能逆变器实现出货31.6万台,同比增长48%;储能电池包业务上半年实现收入14.2亿元,同比大增86%。对此,有券商机构预测,伴随欧洲市场工商储应用需求提升,新兴市场工商储及户储需求景气延续,德业股份的储能业务还将继续增长。
但需指出的是,业绩的稳增长并未给德业股份带来成正比的股价涨幅。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2022年A股光伏板块估值大增之时,德业股份与阳光电源、锦浪科技一起被热炒进入A股光伏板块的“千亿市值俱乐部”。但其股价弹性却逊色于后者,以今年下半年(考虑到半年度业绩集中在8月份披露)为例,同属于光储概念股的阳光电源、锦浪科技、上能电气等公司的区间股价涨幅分别为102.45%、49.59%、44.62%,而同期德业股份的股价涨幅是31.98%。
经过十年转型,光储业务已经成为德业股份最大的营收来源,占比超过七成。在上述业绩说明会上,储能依旧被视作德业股份未来业绩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例如,有投资者问张栋业:“储能是目前市场的热点。公司对这方面有什么最新的规划和布局,以迎合这个市场热点?”张栋业的回答是:“目前工商储需求旺盛,公司下一步重点开发工商储产品,进一步提高收入规模。”
另据业绩会披露的信息,德业股份位于浙江慈溪的年产16GWh工商业储能产线目前正在办理相关施工许可,预计今年年内开工建设。公告显示,该项目总投资超过21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规划年产能7GWh,固定资产投资预计不少于8.95亿元;二期规划年产能9GWh,固定资产投资预计不少于12.32亿元。
而这是德业股份近两年来最重要的扩产项目。
海外需求旺盛以及扩产项目加快推进,德业股份在储能业务上的拓展已经无法放慢步伐。但能否再现三年前的高光时刻,若要实现这一愿景,张栋业接下来面对的则是更为激烈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