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是一个道术结合的过程,交易更是一场修行,技术和修为缺一不可!价值有界,成长有轨,周期有道,题材无边!股道,顺势而为,道术结合,仓位管理,价值投资,知行合一!高成长、低估值、好买点,悟对道、用对术,这个世界终有一天属于我们!
$巨化股份(SH600160)$ $三美股份(SH603379)$ $东岳集团(00189)$
9月9日,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2026年度消耗臭氧层物质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方案”),对二代(HCFCs)、三代(HFCs)制冷剂的生产与内用配额做出明确调整。
从具体配额数据来看,二代制冷剂(HCFCs)的“减量” 趋势进一步明确。方案显示,2026年HCFCs产品生产配额设定为15.14万吨,内用配额为7.97万吨,较2025年分别减少1.22万吨、0.63万吨,减量幅度分别达7.4%、7.3%,延续了近年来HCFCs配额逐年递减的政策导向。其中,作为HCFCs 家族的核心品种,R22的配额调整尤为关键——2026 年R22生产配额为14.61万吨,内用配额为7.8万吨,较2025年分别减少0.30万吨、0.29万吨,虽减量幅度相较于HCFCs整体略低,但仍持续向“逐步淘汰”的目标推进。
三代制冷剂(HFCs)方案明确,本次分配在2025年度配额基础上,R245fa生产配额较2025年调增3000吨内用配额,R41生产配额调增50吨内用配额,其余品种配额与2025年度永久性配额调整后的配额相同。同时,配额调整分为年度配额调整和永久性配额调整,任一品种年度配额累计调增量不得超过该生产单位根据本方案分配方法核定的该品种配额量的30%。
矛盾的理解:其余品种配额与2025年度永久性配额调整后的配额相同,大白话就是不包括增发的4.5万吨临时配额。配额调整分为年度配额调整和永久性配额调整,你都没包括临时增发的4.5万吨,又何来年度配额调整一说呢?
就上面这一段话,我深深感到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而部里的秘书更是深谙此道,一个配额草案,硬是把我们这些制冷剂老人搞得晕头转向,尤其是不同渠道了解的情况结论也大相径庭,为此干脆做一个最好和最坏的政策分析吧。
最好的结果,配额基数按照2024年永久性配额基础上,转换比例30%,即R32基础配额24万吨,调整比例不超过30%,那么R32的极限配额为31.2万吨,考虑各种原因真正能够落地的调整额不超过50%,因此实际R32配额量最多为27.6万吨。如此计算下来,真实的配额比2025年还要少,因此很大可能导致明年各大品种都会紧缺,行业甚至年底还需要增发临时配额,制冷剂逻辑量价齐升,绝对是大利好!!!
最坏的结果,配额基数按照2025年调整后配额基础上,转换比例30%,即R32基础配额24万吨加上4.5万吨临时配额,调整比例不超过30%,那么R32的极限配额为37万吨,考虑真正能够落地的调整额不超过50%,因此实际R32配额量最多为32.8万吨,环比2025年的理论值(24+4.5)*1.05=29.9万吨,环比增加2.9万吨。考虑到龙头企业可能不转甚至少转,因此实际增量可能更少,因此并未动摇制冷剂的底层逻辑,整体依旧量价齐升,只是可能涨价的力度可能会适当放缓一点。
因此,短期无需对制冷剂配额政策预期太高,降低预期反而会有超预期,没有想法,市场拿你更没办法。底层逻辑不变的情况下,终点迟早会到来,至于过程,制冷剂什么时候平坦丝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