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润增速5600%,是什么水平?
不仅是全行业领先,更是全市场领先的水平。
2025年上半年,“中华稀土第一股”——北方稀土,实现净利润9.31亿元,同比增长1951.52%;实现扣非净利润8.97亿元,增幅更是达到5644.93%。
这个净利润水平,无论是金额还是增速,都远超中国稀土、盛和资源和广晟有色,排在我国稀土行业第一。
而且,5644.93%的扣非净利润增速,已经排在了5436家上市公司的前10名。

北方稀土,是怎么做到的?

比黄金还“宝贵”的稀土
“稀土不是土,更像是黄金”,这是业内对稀土的一贯认知。
稀土是钕、镧、铈等17种元素的总称,属于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在军工、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中均有重要用途。
甚至,2025年以来,稀土的“宝贵”程度,还要高于黄金。
2025年9月10日,氧化钕、氧化镨等轻稀土的均价较去年末,平均涨幅超过40%。而一直备受关注的黄金,这个区间的价格涨幅仅为24.25%。

中国不仅是全球稀土储量第一、也是全球唯一具备全产业链生产能力的国家。
2024年,中国贡献了全球60%到70%的稀土矿产量,在精炼分离环节占据全球约90%的产能。
其中,北方稀土拥有的白云鄂博矿床采矿权,是世界最大的稀土、铁和铌等多金属共生矿床。中国稀土主要聚焦在南方离子型稀土矿,高端冶炼技术国际领先。

因此,价格激增下,2025年上半年,前面提到的四家稀土企业,共实现营收295.97亿元,同比增长19.76%;扭转了前两年的亏损,共实现净利润15.42亿元。
而北方稀土,又是价格上行背后最大的“受益者”。

天花板打开的北方稀土
北方稀土一直充当“带头人”的角色。
就拿2024年来说,北方稀土获得的稀土开采指标是18.87万吨,配额能够占到全国比重的69.9%。
2020年至2024年,无论是稀土氧化物还是盐类,北方稀土的产品产量一直排在第一位,远超盛和资源和中国稀土等同行企业。

行业复苏下,2025年上半年,北方稀土的稀土盐类产品销量达到6.48万吨,同比大增45.41%。
而且,除了资源禀赋外,北方稀土还去探寻了行业的“天花板”。
“加工比生产原材料赚钱”,是全行业的普遍认知。把“硬矿产”变成“软价值”,是北方稀土从资源依赖转向创新驱动企业的必经之路。
聚焦到产品,北方稀土将重点放在了稀土永磁。
稀土永磁算是整个“加工稀土”产线中,应用范围最广的材料。预计2025年全年,全球稀土永磁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49.5亿美元,而中国以全球90%以上的产量,占据主导地位。
早在2024年,北方稀土子公司北方嘉轩就实现稀土永磁电机批量化生产,补齐了磁材合金—磁体—永磁电机产业链的“断点”。

2025年1月,北方稀土又以自有资金1.53亿元,与厦门钨业子公司合资成立北方金龙,主要用于稀土精深加工和功能材料的研发上。
2025年上半年,北方稀土的稀土磁性材料销量同比增长了25.39%,成为公司营收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而高附加值产品销量的增长,又带动盈利能力提升。
2025年上半年,北方稀土毛利率达到了12.28%,比2024年上升了两个百分点。再加上去年同期,公司利润不足0.5亿元,这才出现较为“夸张”的增速。
接下来,北方稀土能做的,就是将这个天花板“推高”。

产业链游协同是最终杀手锏
北方稀土还拥有一个“杀手锏”。
首先要明确的是,不论是稀土永磁还是功能材料,都是北方稀土在下游的“延伸”,至于上游,北方稀土无需担心。
北方稀土与包钢股份同属包头钢铁集团。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包头钢铁集团持有包钢股份55.38%股权,北方稀土持有包钢股份0.58%股权,是第六大股东。

而包钢股份手里就是主要的矿产权,可以通过协议定价,独家向北方稀土供应稀土精矿。因此,北方稀土基本没有上游成本端的压力。
所以,北方稀土想形成产业链协同,才将功夫下在了下游加工。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预计2026年其磁材需求占比将从2024年的35%提升至51%,单辆电动车稀土用量是燃油车的3倍。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单台Optimus需消耗2公斤高性能钕铁硼磁材,2025年全球量产50万台将带来1000吨需求。
而北方稀土正在建设的生产基地,将与未来的“高需求”完美契合。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北方稀土子公司北方磁材5万吨磁材合金项目、北方招宝3000吨磁体项目已经顺利开工。

市场需求增长,北方稀土的产业链协同的产能又跟上了,公司业绩自然有所保障。
再加上,根据预测,未来行业将继续维持供需“紧平衡”的状态,景气度可能会进一步提升,也将为北方稀土后续增长带来更多支撑。
换句话说,北方稀土接下来的业绩,大概率不会出现大幅的波动。

最后,总结一下
北方稀土,已经成为了中国稀土行业的“代言人”。2025年上半年,北方稀土“夸张”的业绩增速,只是个开始。
当然,这个开始并不是指的“数值”的开始,而是北方稀土打开天花板的开始,是全产业链协同的开始,也是中国稀土产业展现全球话语权的开始。
以上分析不构成具体买卖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