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的文章都是在帮大家建立一个基础的行业研究框架,相当于给以后的研究先建了一个牢固的地基。
首先,你要把一个行业的大逻辑给弄清楚,行业基本情况搞清楚,再把每个细分领域研究清楚,最后再把行业里的龙头公司都找出来一个一个的分析,找到值得投资的标的公司才是我们做研究的目标。
投资的标的和投资机会会有很多种,比如银行保险属于类债券资产,是拿高股息的,股价涨的多了股息就会被稀释,这个时候就没有了持有的价值;钢铁煤炭是周期型行业,周期底部埋伏,周期高点就要出来,属于周期性机会;券商股赚的是系统性机会,他们通常只在市场启动一轮牛市时才大涨。这些机会都能帮我们赚钱,但却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价值投资的终极目标
价值投资的终极目标,是找到能够改变我们未来的人生和财富格局的公司。市场上有5000多家公司,但真正有价值,值得坚守十几年甚至数十年的,能帮我们赚到大钱的股票,也就只有那么一两只。比如茅台、格力这类股票,如果你能够在早期发现它未来的巨大价值,买入后一直持有,那你这一生财富的问题都解决了。我们做价值投资的终极目标,就是找到这类能够改变我们未来的人生和财富格局的公司。这种机会一生能找到2~3次就完全足够了。
这种机会要怎么找?
我二十多年的研究经验总结,这类公司通常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行业未来发展的前景很大,持续力很强;
第二:企业要在行业内具备极强的竞争力,好比茅台、格力这些,都是业界的绝对龙头;
第三:入场的时点要好,在企业价格合理或者偏低的时候买入,才具有更大的空间。
主要就是看这三点,如果说要加一点补充条件,那就是再看看创始人。
举个例子,甘李是我在2023年按照上面说的这三个标准挖掘出来的一个标的《一家值得长期持有的公司》,当时A股市场的大环境不好,很多人也都不认可我的分析。

下面说一下我当时是怎么用上面的三个标准去分析甘李的。
第一个:行业前景很大,持续力很强。
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人类对药物的需求量会自然增大。而糖尿病又是最容易得的病,因为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跟人类上百万年演化出来的身体机能是反向的,解决这个问题的药物又必须长期持续服用。所以这个药物未来的市场需求是巨大的。
这样我们确定了第1点,糖尿病患者数量会持续增大,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产品是长期的大市场。
第二个:看企业的行业地位。
胰岛素这种药物属于生物制品类,属于高技术行业。国际上主要也就三家药企:诺和诺德、赛诺菲、礼来。如果有一家国内企业能突破,能和这三家外企竞争,那它未来发展空间一定是巨大的。在国内做胰岛素的主要有两家企业,甘李药业和通化东宝。
通过研究这两家公司的发展历史,我们会发现两家公司是一脉相承的。甘李药业的名字就是两家公司创始人甘忠如、李一奎的姓加在一起,双方后来在2011年分道扬镳了。甘忠如被称为“中国胰岛素之父”,当初就是他的团队研发出中国自己的基因重组胰岛素,打破了欧美企业垄断。所以,甘忠如在国内胰岛素领域属于绝对领军人物。这些年来,甘李主要做三代胰岛素,通化东宝主要做二代胰岛素,相比之下通化东落后了一代。
这样,我们就明确了第二点,在胰岛素这个领域,甘忠如和他的甘李在业内均占据着绝对的龙头地位。
第三个:好的买入时点。
甘李2013年的净利润是2.05亿,2021年增长到14.53亿,8年复合增长率是27.7%。当年6月份的市值是220亿,对应2021年净利润14.53亿,市盈率是15倍左右。

最大的分歧点是公司2022年亏损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分析公司亏损的原因是一时的还是永久性损伤,未来还能不能恢复。
通过梳理行业和公司业务情况,我们得到公司亏损的原因,就是公司当时中标了胰岛素集采,然后向经销商补差价,造成了2022年的亏损。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对于集采的影响做评估,是短期的影响还是长期的伤害?
通过公司产品的市场和前景分析,我判断集采对公司是短期利空,长期利好。甘李原本是专注研发的,市场推广是短板,集采之后可以借机加速推向市场,快速和其他企业拉开距离。对于患者来说,一旦我打了这种胰岛素,那么后面一般也不会再换到其他的胰岛素了,尤其是集采之后价格都很低,也没有必要再去换。所以集采之后,甘李药业的竞争优势会进一步加强,其他竞争对手很难再进入。而且国产胰岛素的价格降下来之后,甘李的产品可以逐渐替代国外的产品。当时甘忠如还自己掏腰包差不多8个亿参加了公司定增,说明对公司集采后的发展很有信心。
底层的逻辑是只要你相信公司有能力做出世界上一流的产品,公司未来的利润就会持续有良好的增长。那么它是否参与集采、集采后会有多大的收益,未来收益多少,这些反而成了小账。我们可能都不需要去算,实际上很多门外人也不可能算得清楚。
综合以上三点,我们就能得到这么一个结论:甘李所处的行业前景广阔,公司能长期维持龙头地位,当时又处在比较好的买入时点。
虽然公司接下来几年的利润情况不会太高,但已经可以看到公司持续良好发展的未来。之后两三年公司可能主要在估值修复,但未来可以持续较长时期的成长。当时公司给了我一种解决了障碍,正式启程的感觉。如果你已经40岁以上,很可能下半生投资这一只股票就够了。
现在回头看,甘李已经成为了一个经典案例。希望大家能从案例中学到正确的投资方法,再把这个方法融入到自己以后的每一次投资中去,按照这个思路找到的标的即使达不到“改变我们人生和财富格局”的高度,结果也一定不会太差。
找到牛股,更要能赚到钱
最近A股市场转入震荡行情,很多公司股价大幅震荡,比如下面这个截图,8月大部分人问是不是还能进?9月1号,大涨7个点,问的人就分成两种了,一些继续问能不能追,一些问要不要卖,是不是高位了?到了9月4号,股价大跌7个点,全都变成问是不是要割肉了。但紧接着两天,两个中阳线又反包上去,之前卖出的又开始纠结是不是卖错了。如果是用这样心态去投资,给你牛股你也赚不到钱!30的时候说我是骗流量的,40~50时你在犹豫,现在70~80了你来说你很看好!你说我该怎么回答?真没办法说!所以大家以后也别再问我类似的问题了。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曾经买到过大牛股,但能在牛股上赚到大钱的人却少之又少,核心原因在于认知和心理不过关。
想靠一只牛股赚大钱,得对它有深度认知,坚信它未来的价值。比如预估它未来二三十年的利润增长、判断当下估值合不合理、看清行业发展前景和企业产品的竞争力。要是对这些没清晰判断,哪怕买了牛股,也会因为“心里没底”,涨一点就卖,跌一点就慌。比如你买的牛股回调10%,本来业绩没出问题,就因为同事说“这股要跌”,你就慌着卖出,最后错过后面的翻倍行情。
找到牛股本来就很不容易,想要抓住牛股赚大钱,就需要有“认知+心理”的双重支撑:认知让你看懂牛股的价值,知道“为什么能涨”,看透这是“能涨多牛”的股票;强大的心理让你扛住波动,屏蔽外界干扰,等到“该涨的幅度”。缺了任何一环,就算牛股到了手,也会像沙子般溜走。
我们做价值价值投资要记住,别追热点、别信口号!真正赚钱的好机会不用多,一生赚2~3次就够了。哪怕你只有10万块,买股时也要用十年眼光去看公司,买股前看清楚行业前景,公司是不是行业龙头,先算清楚公司利润多少,估值合不合理,觉得性价比高再配置。如果你在投资时能有这个思路,就不会踩坑,也能在市场里赚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