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制茶饮、咖啡店的店员忙到崩溃,消费者只需几元甚至“零元”就能买到一杯现制饮品的情况,如今“散场”了。
9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王秋苹回应了近期外卖平台补贴争议。王秋苹表示,市场监管总局将密切关注外卖行业竞争情况,要求提升服务质量,严守食品安全底线,保障消费体验;督促平台合理控制补贴,避免冲击正常价格体系……
今年以来,美团、阿里旗下平台、京东的外卖补贴“狂欢”,给原本就热闹的现制茶饮市场再添一把火,并推高了现制饮品公司的业绩。2025年上半年,瑞幸咖啡、古茗、蜜雪冰城、霸王茶姬、茶百道、沪上阿姨、奈雪的茶七大现制茶饮、咖啡品牌合计营收达到550亿元,同比多卖出135亿元。
只是,现制饮品企业光鲜的业绩,有多少是补贴“堆”出来的?在监管踩“刹车”后,现制饮品企业这样的业绩还会保持吗?
业绩可持续性有待考验
过去几个月,外卖平台补贴大战不断升级。今年2月,京东强势宣布入局外卖。4月底,淘宝上线“闪购”功能,加入混战。5月底,在美团第一季度业绩电话会议上,美团CEO王兴强势回应称“将不惜代价赢得竞争”。
战火最集中的,正是高度标准化、单品结构简单、能快速承接流量的现制茶饮、咖啡领域。原本定位在不同价格段的奶茶品牌,补贴后价格几乎都跌破10元线。有业内观点认为,这造成茶饮品牌价格体系被彻底打乱。
补贴推动了消费侧短期繁荣。对消费者而言,喝一杯奶茶可能只需几元,甚至可以“零元购”;对门店而言,订单如潮水般涌来,外卖小票堆成山、工作人员累哭、接单软件响不停的场景,成为2025年现制茶饮、咖啡行业的缩影。
外卖平台补贴大战带来的“战绩”,也被写进了现制茶饮、咖啡公司的半年报。
2025年上半年,瑞幸咖啡总净收入为212.24亿元,同比增长44.6%,净利为17.76亿元,上年同期为7.88亿元。在外卖补贴愈演愈烈的第二季度,瑞幸月均交易客户数同比增长31.6%。古茗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56.63亿元,同比增长41.2%,利润超去年全年。
值得注意的是,现制茶饮、咖啡公司财报细节显示,推动上半年营收增长的动力,并非单一的“外卖补贴效应”,是多重因素叠加造成的。
首先是扩店红利。比如,蜜雪冰城半年内净增门店超过5700家,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门店比例已提升至57.6%,成为业绩增长的“硬核支撑”,古茗也在上半年实现门店数破万。
其次是不少茶饮企业单店效能提升。比如,上半年,茶百道平均单店销售额显著提升;奈雪的茶上半年平均单店日销售额较去年同期提升4.1%,日均订单量从265.9单增至296.3单,其在新一线城市平均单店日销售额增长超过9%。
此外,从上述七大现制茶饮、咖啡品牌的业绩来看,外卖流量带来的红利并非“雨露均沾”:上半年,门店数多的瑞幸、古茗、蜜雪冰城营收增速惊人,而奈雪的茶营收下滑,茶百道增速放缓。拥有庞大门店网络和极致效率的企业,显然获益更明显。
不过,这些企业的亮眼数据背后,也存在隐忧。
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分析师林岳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些靠外卖补贴提升的单量,带来现制茶饮、咖啡公司业绩增长,其可持续性存疑。因为财报里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外卖补贴驱动之上的。
茶饮品牌未来拼什么?
9月9日,针对近期外卖平台补贴争议,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王秋苹表示,市场监管总局已经及时约谈主要外卖平台,相关平台快速响应,集体发声,承诺严守法律法规,杜绝不正当竞争,抵制恶性补贴,推动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据王秋苹介绍,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密切关注外卖行业竞争情况,要求提升服务质量,严守食品安全底线,保障消费体验;督促平台合理控制补贴,避免冲击正常价格体系;推动平台加大对商家的扶持力度,提高骑手权益保障,构建消费者、商家、骑手、平台多方共赢的良性生态。
对于茶饮行业而言,这一政策信号意味着,外卖补贴带来的销量高增长,未来很可能难以复制,也意味着流量红利的拐点或已来临。
有行业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高度标准化、单品结构简单、生产速度快的现制茶饮领域,面临的更深层次挑战,还是在供应链、门店数量、创新能力三方面。
“外卖补贴像一针强心剂,带来的是短期爆发,未必等于长期可持续的健康增长。补贴大战让消费者习惯了低价,如果现制茶饮企业没有了平台的补贴,一杯原价20元的奶茶,再度回归真实价格,那么消费者频繁下单的可能性会降低,行业可能会看到单量断崖式下滑,企业短期内会很难受。”林岳说。
过度依赖外卖补贴,也不利于现制茶饮、咖啡加盟门店健康运营。
近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访了多家现制茶饮、咖啡门店。不少加盟商、业界人士向记者表示,外卖补贴抢走了大量堂食订单,而后者才是门店的利润所在。
一杯现制茶饮到店点单或小程序下单的门店实收率可以达到90%以上。而在外卖平台点单后,门店实收率往往大打折扣。在没有平台补贴的情况下,一般一家门店堂食与外卖的订单比例保持在5∶5或4∶6,门店能维持80%至90%的整体实收率。但就记者走访情况来看,部分特殊时期,外卖单量占比基本超过90%。
在古茗2025年半年报业绩会上,古茗创始人王云安曾强调,今年7月起,古茗将战略重心放在堂食上。王云安还表示,将优化单店经营效率,提高复购率和产品单价,以抵御外卖流量波动的冲击。
与此同时,蜜雪冰城仍在加码下沉市场,加大对二线及以下城市的覆盖。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蜜雪冰城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已占总门店比例的57.6%,同比增加5707家。
海外市场是现制茶饮、咖啡公司“跑马圈地”的另一个战场,加码国际市场成为头部品牌的新共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霸王茶姬开始布局菲律宾市场,蜜雪冰城持续深耕中亚、印度尼西亚和越南市场。
此外,头部品牌普遍加强数字化运营与供应链管理,利用数据洞察消费者需求、优化库存和配送效率,提高毛利率和复购率。有分析指出,长期来看,能在供应链、产品力和品牌运营上形成闭环的企业,将在补贴退潮后占据优势。
短期的高增长成绩单虽耀眼,但品牌最终还是要回归长期主义。告别补贴,茶饮品牌必须回归商业本质,在存量市场中寻找健康、可持续的增量,在新的市场开疆拓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