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曾响铃
文 | 响铃说
“高德扫街榜”的推出,在互联网行业和餐饮行业扔下了一个深水炸弹。
如果只从当前生活服务群雄逐鹿的大背景出发,很容易认为这是一个“升级版”的XX点评。
然而,从“全球首个基于真实导航、出行行为,融合AI技术打造而成的生活服务榜单”的官方定位不难看出,从技术底座到业务逻辑,这都是一个降维“点评”的“新物种”。
这个新物种,用一天时间就证明了自己:9月10日上线当天,使用高德扫街榜的用户超4000万,超过据QuestMobile统计的大众点评8月份日平均活跃峰值用户数3260万人。
某种程度上,在一个处处都在说要通过AI改变、升级的时代,对线下商家的评价过程却停留在“上古”PC时代思维中。“高德扫街榜”试图打造一个AI驱动的线下服务信用体系,意味着在线下消费十分重要的评价环节,终于有了一次适应时代需要的进化,带来一个新的开始。
而这种新开始,与阿里大消费平台体系紧密关联,也将引起行业格局与商业逻辑的新变化。
“点评”产品是PC遗民,“语言投票”终归要进化到“用脚投票”
一个生活服务类榜单的好坏,主要有“真实”和“全面”两大评价标准。
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当前的各种“点评”,在这两个方面全面失守——买榜、刷榜让虚假评论横行,过度的竞价排名让很多优秀店面难以被找到。
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点评”失效已经被大家默认,甚至催生了专门分析评论真假、找小众优质店面的网络攻略,其本质是消费者对点评类产品以及背后生活服务平台的信任丧失,只能“自救”。
这种不正确但一直在“凑合”运行的评价类产品现状,到了必须要改变的时候了。
究其根源,从产品属性来看,传统评价产品本质上仍然是典型的PC时代产物,与移动互联网甚至AI时代最大的不同是信息维度的单一来源,只能用“语言”去标记,依靠用户去填写内容才能形成评价(设想一台固定的PC产品,除了用户主动填写内容,其获得的只有IP地址等很有限的信息,现在只不过把承载的终端由PC变成了手机)。
这种消费者以语言形式完成“投票”存在显著漏洞,即评价结果极易被干预。
一方面,商家可通过赠送小礼物、发放优惠券等利益诱导手段,促使消费者发布好评;另一方面,刷分团队通过批量注册账号、编造虚假评价等方式,快速提升商家评分,导致评价体系严重失真,难以真实反映商家的实际服务质量与产品水平。
而高德扫街榜“新物种”新就新在,其作为植根于AI时代的代表性榜单产品,在核心逻辑与运行机制上与PC遗民存在本质差异,能够基于用户行为获取到更多客观的信息,来强化榜单的真实性和全面性。
这也是“移动”互联网所能带来的信息增量,支持捕捉消费者“用脚投票”的过程——依托高德地图每日海量的出行导航数据,扫街榜以用户真实行为为核心依据,通过分析“是否实际到店消费”“是否多次复购”“是否专程前往”等行为指标,精准判断商家的受欢迎程度。
基于行为数据的评价模式,从源头阻断了作弊可能——用户行为难以被批量伪造,商家无法通过短期操作提升排名,极大提高了作弊刷榜的门槛,让旧体系中常见的刷评、礼品诱导等竞争手段完全失效。
而且,不只有更多用户真实行为信息的支持,在AI的介入下,评价体系也会变得更立体——高德扫街榜的商家综合评分构建了“行为+信用”双驱动的评估模型。
在“行为维度”,整合了导航、搜索、到店、收藏等多维度数据,全方位还原用户消费决策过程;
在 “信用维度”,不仅借助 AI 技术对评论的真实性、专业度、时效性、内容质量进行严格筛选,剔除虚假评价,还创新性引入支付宝芝麻信用体系,根据用户信用等级为评价加权,信用等级越高的用户,其评价权重越大,进一步保障了评价的可信度。
这种技术驱动的价值评估体系重构,彻底改变了传统评价“以说代做”的弊端,让榜单结果更客观、更具参考价值。
回过头来看,在“奇葩导航”的各种帖子里,经常有用户对高德地图寻找“小路”、“近路”的能力大加赞赏,说到底,这是基于高德地图对用户真实行为的准确把握,能够让那些“有人真实走过的”高效率路线面世。
如今,这样的能力隐约出现在“高德扫街榜”中。在本地生活行业和地图导航行业,高德扫街榜没有先例可循,它的产品理念和技术应用有很强的原创性,是一个用AI打通跨界创新的“新物种”,只不过,高德地图早已在产品支撑上做好了准备。
AI时代的升维之战:高德以扫街榜入局到店领域
既然“高德扫街榜”并非“升级版”的XX点评,那么顺藤摸瓜,其背后的阿里系生活服务整体布局,也就并非业界直观上感觉的那种与美团等企业的“中门对狙”,而是完善自身业务版图,更像“我消灭你,与你无关”的升维打击。
毕竟,什么样的土壤才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产品来。
以“高德扫街榜”作为千头万绪的一个起点,可以窥见阿里究竟要做什么。
20多年过去,很多人只看到GMV、用户量大战,却鲜有人还关注阿里巴巴在2003年建立时就一直坚持的平台基因——信任。支付宝不是支付工具,是买卖双方之间的信用担保机制,如今“高德扫街榜”又何尝不是一个线下生活服务买卖双方的信任机制?
马云在今年4月一场内部讲话中说要用高科技“呵护人间烟火”,“高德扫街榜”基于客观行为建立的信任机制,就是一次对人间烟火的呵护。
从这个意义上看,阿里要做的事,就并非要刻意和谁竞争——既不是为了争夺外卖市场份额,也不是为了对标大众点评的到店业务,更不是专门针对美团展开竞争(只是美团恰好处于生活服务赛道,形成了业务重叠),而是从消费者、从商家的角度出发,依托 AI 技术的发展红利与 10 亿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持续强化“线上大消费超级入口+线下生活服务超级入口”的双入口优势,最大化便利用户与商家。
在数字化浪潮下,消费者对生活服务的需求已从“单一品类购买”升级为“一站式解决方案”,既需要线上购物、支付、娱乐等便捷服务,也需要线下餐饮、住宿、出行等精准推荐。阿里通过整合旗下高德地图、支付宝、淘宝、饿了么等生态资源,将出行导航与生活服务深度融合,让用户在使用高德地图导航时,既能获取精准路线,又能快速找到优质商家,实现“导航即服务”的场景闭环。
这种布局并非局限于单一消费品类的短期竞争,而是着眼于 AI 时代大消费平台的长期形态构建。
以线下服务业为例,高德扫街榜为中小商家提供了公平竞争的舞台——那些专注品质、用心经营但不擅长流量运营的好店、小店,无需投入大量成本做营销推广,只需凭借真实的用户行为数据,就能在榜单中获得曝光,被更多消费者发现。
同时,高德同步启动“烟火好店支持计划”,通过发放超 10 亿元消费补贴、提供流量扶持等措施,直接拉动用户到店消费,目标是每天为线下餐饮及其他服务业额外带来 1000 万客流,既助力线下实体经济复苏,也进一步丰富了阿里生活服务生态的内容供给。
从长远来看,阿里通过高德扫街榜的落地,正在逐步完善“AI 技术+生态资源+用户需求”的商业闭环:以 AI 技术提升服务精准度,以生态资源打通线上线下场景,以用户需求驱动业务创新,最终塑造出覆盖“吃住行游购娱”全场景的 AI 时代大消费平台,为自身在未来的商业竞争中抢占战略制高点。
结语
在国外,地图一直是生活服务类消费决策的主要依据,例如83%的消费者会用谷歌地图查找本地企业信息,62%的消费者会用谷歌搜索餐厅。
随着淘宝闪购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在阿里的布局中,高德到店业务也看到了更加明朗的机会,“线下生活服务超级入口”的全新定位正在通过“高德扫街榜”一步步坐实。
当AI 技术与消费场景持续融合,未来的“高德扫街榜”料将不会停留于“生活服务推荐工具”的单一形态,一条“技术深化—场景拓展—行业重塑”的路径显现,进化为阿里大消费生态的重要节点,甚至推动整个本地生活服务行业的规则重构。
未来,“行为+信用”评估模型还有细化空间,例如通过用户在商家的停留时长、消费频次、同行人群特征(家庭/朋友/商务),结合 LBS感知的实时客流密度、周边交通拥堵情况,甚至接入商家的后厨卫生评级、食材溯源信息等第三方数据,构建更立体的商家画像。
长远来看,高德扫街榜的终极价值,在于构建 AI 时代“信任型消费”的基础设施。当用户逐渐习惯“以行为数据为依据的推荐”,而非“被营销包装的评价”,整个消费市场的信任成本将大幅降低——用户无需花费大量时间甄别虚假评价,商家无需陷入刷榜内卷,行业资源将更高效地流向创造真实价值的主体。
而阿里将以扫街榜为桥头堡,分别以淘宝和高德进一步巩固其“线上+线下”双入口的优势,在 AI 时代的大消费竞争中构建起难以被复制的壁垒。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此内容为【响铃说】原创,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响铃说 Focusing on企业数字化与产业智能化升级,这是关注一切与创业、产业和商业相关的降本增效新技术、新模式、新生态 NO.467深度解读
【完】
曾响铃
1钛媒体、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等多家创投、科技网站年度十大作者;
2 虎啸奖评委;长沙市委统战部旗下网络名人联盟成员;
3 作家:【移动互联网+ 新常态下的商业机会】等畅销书作者;
4 《中国经营报》《商界》《商界评论》《销售与市场》等近十家报刊、杂志特约评论员;
5 钛媒体、36kr、虎嗅、界面、澎湃新闻等近80家专栏作者;
6 “脑艺人”(脑力手艺人)概念提出者,现演变为“自媒体”,成为一个行业;
7 腾讯全媒派荣誉导师、功夫财经学者矩阵成员、多家科技智能公司传播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