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都是早盘乱动误事,选到好股却没赚到线,以后坚决十点后再看盘决定。
很多中线投资者(持仓周期通常1-3个月,甚至更久)确实会选择10点后再重点看盘,主动忽视开盘前10-20分钟的波动——核心原因是“中线逻辑和早盘波动的‘关联性极低’”,没必要为短期情绪干扰长期决策。
为什么中线投资者会“放弃早盘前20分钟”?本质是3个“不影响”
中线的核心是赚“趋势和基本面的钱”,而非“短期情绪博弈的钱”,而早盘前20分钟(9:30-9:50)的波动,恰恰是“短期情绪最乱、信号最假”的阶段,对中线持仓几乎没影响:
1. 不影响“中线趋势”
中线看的是股价“是否在上升/下降通道”(比如沿5周线、20日线走),或“基本面是否持续向好”(比如业绩、行业政策)。早盘跌2%、涨2%,大概率只是单日波动,不会改变“股价沿20日线上升”的趋势,也不会突然让公司业绩变差——对中线来说,这种短期波动属于“可忽略的噪音”。
2. 不影响“中线筹码逻辑”
中线投资者通常在“低估值、筹码密集支撑位”买入,持仓逻辑是“等资金慢慢认可、推高股价”。早盘的缩量破位、无量冲高,大多是“短线资金试盘或散户情绪跟风”,不会动摇“下方大量套牢盘/机构持仓”的筹码结构——比如某股下方有10元的强支撑(机构成本区),早盘跌到9.8元又拉回,对中线来说,支撑位没真破,持仓逻辑就还在。
3. 不影响“中线决策效率”
中线决策(买/卖)靠的是“趋势破位、基本面变脸”等大信号,这些信号不会在早盘前20分钟出现:比如“趋势破位”需要股价连续2-3天跌破20日线+放量,“基本面变脸”需要出公告(通常不在早盘突发)。早盘的短期波动,根本够不成中线“该卖”或“该买”的依据,盯着反而容易乱操作(比如早盘跌了就慌着卖,结果下午涨回去)。
中线投资者10点后看盘,重点看什么?不是“盯波动”,而是“盯关键信号”
他们不是“不看盘”,而是“过滤噪音后看核心”,10点后市场情绪稳定、量能释放,更能看清真实信号,重点看3件事:
- 看“量能是否匹配趋势”:比如中线上升趋势中,10点后量能是否比早盘放大、是否跟上5日均量——若缩量上涨,可能是趋势乏力;若放量上涨,说明趋势还在。
- 看“关键位置是否守住”:比如中线支撑位(20日线、前期低点)、压力位(前期高点)——10点后若股价站稳支撑位,说明短期风险小;若放量跌破支撑位,才需要警惕(而非早盘缩量破位就慌)。
- 看“基本面有无突发变化”:比如行业政策、公司公告(业绩预告、重大合作等)——这些才是影响中线逻辑的核心,若没变化,继续持仓;若有负面变化,再制定止损计划。
简单说:短线赚“早盘情绪差”的钱,所以要盯早盘;中线赚“趋势和基本面”的钱,所以更愿意等10点后“噪音消失”,再用更稳定的信号做决策——本质是“投资周期决定了看盘节奏”,没必要用短线的逻辑套中线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