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和朋友聊天,一个直观的感受是,今年投资赚钱的朋友很多,但大家的烦恼似乎依然不少。
“这市场那么强,你说我要不要加仓,加点啥合适呢?”
“涨的那么快最近会不会调一调啊?”
“你说奇不奇怪,我买最多的偏偏涨最慢,买最少的反而已经翻了倍!”
……说实话,类似的问题,几乎每周都会出现在小编和朋友的聊天中,而我只能抱歉地表示,如果这些问题我都有靠谱的答案,想必早已跻身投资界大佬之列。
下跌会焦虑,上涨有烦恼,所以有时不妨切换一下视角,换个提问方式。

与其问“要不要加仓”,不如问自己“加仓什么自己才有把握”。
今年不少朋友会有错过感,但错过本身其实并没有造成亏损。更多时候的亏损,是“错过-急躁-莽撞行动”下的自乱阵脚。所以我们的建议是,别怕错过,错过是投资中经常发生的事情;相应的,加仓应该是研究之后水到渠成的结果,而不是刻意为之的目的。
所谓“研究之后水到渠成的结果”,指的因为有机会用划算的价格买到质优标的而行动。伴随股指的上涨,组合中部分标的也会因为水涨船高而出现潜在回报率下降的情况。此时就需要用潜在回报率更优的新标的,来替换潜在回报率欠佳的老标的。
但这个动作的前提在研究上已经做好了准备、在价格上已经留出了必要的安全边际。如若没有上述准备,那么“不动”也是一类应对。深思熟虑后的“不动”,要比“看到别人都在交卷自己就乱写答案”的做法更负责。

与其问“会不会跌”,不如问“一旦急跌有没有应对预案”。
绝大多数试图精准预测次日或者下周走势的努力很难体现为效果,因为突发的新闻、政策的变动、投资者的情绪以及算法交易的变化等多重因素会交织在一起,以随机的方式影响短期市场的走势。
从来都没有只涨不跌的行情,尤其是在情绪高涨的情况下,个股的波动只会更大。即使你的大方向判断没错,也有可能因为阶段性的波动而出现“买入就被套”、甚至连跌好几天的情况。如果此前对于这一情况全无准备,此时想必会异常纠结,究竟是走是留还是加大买入。相反,如果早有预案,应对也就没那么难了。预案无法阻止市场的调整,却能起到避免在恐慌中贱卖资产的作用,如果准备足够充分,有时还可以帮助我们以有章可循的方式冷静识别那些被错杀的明珠。
一如远行之路总会经历不期而至的风雨,真正要做的,不是祈祷全程无风无雨,而是在出现前和自己确认,行囊中是否已经准备好雨具、地图以及应急工作箱。

与其问“我买的咋还不涨”,不如问“它的走势是不是它应有的样子”。
这一点在基金投资中更为明显。在买入一只基金前,你大概率会对产品和基金经理有一个基本画像,对于历史持仓也会有一定了解。因此,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基于你对它的理解它应该走出什么样的净值曲线,你会有一个模糊的方向判断。涨,是它原有理念与策略该有的回报;跌,是它面对现有风格本应承受的波动。走出其该有的样子,作为投资者无需担心其内核悄然变质——这便是小编眼中“好基金”应有的特质。
很多情况下,真正能给普通投资者带来踏实感的资产,不是涨得快的那类,而是风险收益特征明确、过程中性状稳定没有漂移的资产。
所投即所得,投资这件事,便会少些恼人的患得患失感。

本材料不构成投资建议,观点具有时效性。本公司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有风险,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其他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投资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请投资者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来源:中泰证券资管的财富号 2025-09-08 19:31) [点击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