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复刻了一张居民存款与A股总市值比的图。从这两者的历史比值关系来看当下的A股是否“泡沫化”。历史上,比值如果到1.1,就有点悬了。截至7月底,当下最新比值才1.71,显然还温和。
对于此图,大家喜闻乐见,希望每月更新一次。

保持更新,这是肯定的,复刻就是为了自己能跟踪,就是为了每月能第一时间看到最新版。
PS:复刻时我说一直看到许多人引用这张图,但没找到原始出处,许多热心读者发来链接,原来来自《【兴证策略张启尧团队】坚定多头思维,布局低位成长》。张启尧是我挺喜欢跟踪的策略分析师,不知道怎么这篇给漏看了。感谢诸位的分享。
有了这张图表后,自然想到另一个话题:如果按照1.1倍的比值,那么这波A股的总市值可以到什么位置?这相当于可以间接推算A股的大致涨幅。
当然,要做这个推算,就得把表格扩充,增加更多的信息量。
下表是扩充版,增加了两张副图。第一张是住户存款和A股总市值各自的具体数值,请注意都是截至7月底的。那时候A股的总市值还只有94万亿元,目前已经突破100万亿了。第二张副图,则是12个月住户存款累计增加额。

虽然我们都说“存款搬家”,但其实你看第一张副图中住户存款的曲线,还是长期缓慢上升的。所谓的“存款搬家”,其实在总额层面,更多也就是增速放缓,绝对值还是长期上升的。
从第二张副图可以看到,近年里,住户存款每年差不多增加14万亿元的水平。这对A股,其实适合好消息。一方面,住户存款有钱,才能支持更多资金腾挪到A股;另一方面,按照1.1倍,也能支撑更多A股的总市值。
如我我们按照A股牛市一般三年一个周期,从去年“9·24”行情低点算起,那么乐观点还有两年的发挥余地。这意味着居民存款可以再增加28万亿元,保守点,就按照20万亿元估算,那么两年后住户存款总量就是180万亿元左右。
如果只能再发挥一年,保守点就按照170万亿元计算。
按照1.1倍计算,180亿元对应A股总市值大概在163万亿元,170亿元对应154万亿元。
当然,我们可以再保守一点,按照1.2倍计算,毕竟2021年的牛市顶部,是没触及1.1倍的。
按照1.2倍计算,180亿元对应150万亿,170亿元对应141.67万亿元。
也就是说,按照1年/2年,1.1倍和1.2倍四种情景,A股的总市值从100万亿元起步,还能40-60%的上涨空间。
当然,请注意,A股总市值有40%-60%的上涨空间,不等于A股价格还有对应的上涨空间。
毕竟,总市值这个东西,未必要靠上涨出来,也可以靠IPO发新股等因素“变”出来。
下表是我统计的,2019年迄今,每年IPO新高在2025年8月15日的总市值。可以看到如果以牛市的新股速度,一年增加5万亿元总市值,并不夸张。如果市场热火爆炒,那么当年增加的总市值会更高。

除了新股,A股融资的另一个渠道是定增。每年也是七八千亿元的样子。当然,因为定增一般是相较市值略有折扣,所以这块每年增加总市值1万亿元应该也差不多了。

当然,A股这些年越来越注重分红,从下表可以看到,每年分红金额也要2.5万亿元了,这部分通过除权,也会从总市值中剔除。

所以如果将IPO、定增增加的市值与分红减少的市值对冲,每年增加额就在3.5万亿元左右,再保守点,按照每年增加5万亿元来算。
以此扣减,那么通过上涨实现的总市值增加,就变成**35%到50%**之间了。
35%到50%,这是按照住户存款与总市值规律测算的这波牛市的潜在涨幅。
当然,这是总市值,与我们习惯的流通市值又不是一回事。
好在,上证指数虽然修订了,依然是总市值加权。倒是比较适合匹配使用。A股突破100万亿元市值,是8月18日,当日上证指数报收3728点。
按照35%-50%的涨幅计算,对应5032.8点至5592点。从下图来看,就是2015年的高点和2007年那波开始回调的次高点区域。请注意,我这里用的是对数坐标轴,和普通的坐标轴略有不同,不至于夸大未来的涨幅。

当然,要再次提醒的是:上述所有的测算,都是基于居民存款与总市值比值在2与1.1之间震荡这个假设。但假设也有可能被证伪的。
所以,这个上涨幅度,更多当做估值泡沫的一种提醒,而不是理所当然的目标位去看待,或许更好。
虽然各种估算牛熊底部的指标很多,多少也能提供辅助,但对普通投资者,如果放眼长期,核心还是在指数投资之父约翰·伯格给的经验公式上:

当然,这个经验公式,适合的是与宏观景气度相关度较高的大蓝筹,对小盘股、行业的作用比较差。
博格的经验公式怎么用?
就以目前新一代蓝筹指数中证 A500为例,目前的股息率是2.46%,如果按照股息长期增长率能够与GDP持平,也就是5%来计算。
当然,A股的特色就是牛熊之间,估值的波动会比较大。所以我们的实际年化收益也会随之大幅波动。
从博格经验公式可以看到,股息率和GDP带来的上市公司利润稳健增长,才是长期投资者收益的根本来源,而不是什么“流动性泛滥”,不是“流动牛”。
这一点,回归巴菲特的观点,买入股票,本质上是拥有一家企业。享受的是企业经营的收益。
从历史来看,以美国研究股市长期表现经典的《股市长线法宝》一书的统计,美股比国债、黄金的长期收益更高,正在于分享经济增长的收益。

更重要的是,对于普通基民,基于博格经验公式去看待未来投资的收益,心中更有底,如果你通过**中证A500ETF(159338.SZ)**之类的ETF去跟踪中证 A500指数,在极低的管理费损耗之后(管理费0.15%+托管费0.05%), 你的收益不需要依赖牛市的泡沫,也不太担心类似中小盘业绩和估值戴维斯双杀的可能,虽然慢,但是稳。
这种思维下,更棒的一点就是,你能笑看回撤。
是的,如果A股出现下跌,那么意味着中证 A500的股息率要上升,利用博格经验公式,就意味着长期收益潜力的上升,在明白并相信这个公式的长期力量前提下,你才能如巴菲特一样,将股市下跌视作市场对长期收益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