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药业(SZ300255)$ 前几天的大事件中,我国多款装备展现出了断代领先。从跟跑、并跑到领跑,我们已实现“对手没有的我们有,对手有的我们更先进”,部分技术领先世界0.5 - 1 代 。
在国家生物医药创新战略的推动下,中国原研 GLP-1 受体激动剂阿贝那肽的发展轨迹,恰似我国军力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历程。作为治疗 2 型糖尿病的核心药物,其在技术代差、临床疗效、安全优势等维度,实现了对国际同类产品的断代领先,成为中国创新药打破国外垄断、定义全球标准的新标杆。
一、发展阶段与领先定位。从跟跑国际到领跑全球,定义GLP-1 新时代。
回望百年降糖史。1921年胰岛素的诞生把糖尿病从饥饿疗法的绝境中解救出来,世界上有了第一支真正能把血糖降下来的药。1957年欧洲、1995年美国,二甲双胍走上历史舞台,它不靠刺激胰岛素,而是让肝脏少产糖、肌肉多用糖,直到今天都在使用。2005年全球首支GLP-1受体激动剂每日注射一次的利拉鲁肽注射剂诞生,2017年司美格鲁肽把给药频率缩到每周一次,实现长效化,并随后推出全球首个口服制剂。
在这一进程中,中国药企处于跟跑阶段,GLP-1市场被进口药物垄断,国产产品多为仿制药或改良型新药,核心技术与国际差距明显。随后中国 GLP-1 研发逐步进入并跑阶段,部分企业实现周制剂国产化,在疗效上接近进口产品,但仍未突破 “跟随式创新(仿制药)” 的局限。
随着国家十三五重大专项支持与常山药业自主研发突破,直到2025年,国产阿贝那肽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原研1类创新药+40个氨基酸经80多个步骤反应及纯化步骤+小分子筛技术+偶合技术+停药率1%-2.6%+耐受性优于所有同类药物+无毒副作用+减重不掉肌肉+纳入中国药典+N个适应症”横空出世。把疗效、减重、心血管保护等与可负担性一起横空出世。阿贝那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正式迈入领跑阶段。常山药业拥有多项核心专利,其采用重组人血白蛋白偶合技术在安全性、耐受性、使用便捷性上、药效上实现代际突破,部分指标领先国际同类产品 0.5-1 代。
阿贝那肽已实现对美、欧等国主流 GLP-1 药物的全面对标 + 局部超越。在长效周制剂领域,其免疫原性(抗体阳性率 1%-6%)显著低于司美格鲁肽(约 10%-15%)。在安全性上,因不良反应导致的停药率(1%-2.6%)同样显著低于国际同类产品长期不良反应导致的停药率(约40%-60%)。在技术独特性上,人血白蛋白偶合技术为中国独家突破,欧美企业仍未掌握同类成熟工艺,真正实现了部分领域直接甩开国际对手的领先格局。
二、核心技术亮点。如同各重磅装备,定义 GLP-1 药物新标准。
阿贝那肽在 GLP-1 领域也凭借三大技术亮点,构建了不可复制的竞争优势。
1.技术路径创新。阿贝那肽采用的重组人血白蛋白偶合技术,是全球 GLP-1 领域的差异化突破,通过将阿贝那肽前体分子与重组人血白蛋白高效偶合,借助白蛋白在体内的天然稳定性实现长效(每周注射 1 次)。由于白蛋白是人体自身成分,其免疫原性极低(抗体阳性率仅 1%-6%),且无化学修饰带来的毒性风险, 这一技术如同我国战略核弹的独家设计,实现了 “国际对手没有的我们有” 的技术壁垒。
2.临床疗效精准。单药 / 联合用药 实现双轨领先,覆盖全病程治疗需求。连续用药24周疗效持续52周的临床治愈能力。
阿贝那肽在临床场景中展现出全病程适配的疗效优势,覆盖2型糖尿病从初发至难治性阶段的治疗需求。
单药治疗(初发患者)。针对未使用过降糖药的 2 型糖尿病患者,阿贝那肽治疗半年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降幅达 1.3%,达标率(HbA1c 控制在目标范围)43.1%,显著高于安慰剂组,同时实现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双降,6点血糖谱全面改善,与第二代司美格鲁肽相当,但安全性更优。
联合用药(二甲双胍无效患者)。在二甲双胍基础上加用阿贝那肽,HbA1c 进一步下降 0.65%,1年后较基线再降0.59%,且长期疗效无衰减 。
阿贝那肽注射液作为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此前在中国2型糖尿病受试者中的2项III期临床研究均达成主要研究终点和关键次要终点。临床研究显示,在国内2型糖尿病受试者中连续给药24周,艾本那肽注射液可显著降低受试者血糖水平,且起效较快,第5周即可观察到显著的有效性,治疗后第5~17周血糖持续降低,并在第17周趋于稳定,疗效可维持至52周。这一持续控糖能力(连续用药24周疗效持续52周的能力)超越了国际顶尖产品,成为难治性糖尿病患者的最优解(临床治愈能力)。
3.使用便捷性突破。一次性装置 + 无需剂量调整,重新定义患者依从性。
阿贝那肽在患者使用体验上实现了从复杂到便捷的代际升级。国际同类周制剂需根据患者血糖水平调整剂量(如从 0.5mg 起始,逐步加至 1.0mg、2.0mg不等),增加了临床操作复杂度与患者用药负担;
阿贝那肽采用一次性预充注射装置,固定剂量给药,无需剂量调整,患者可直接上手使用,同时起效也很快。解决了国际产品剂量调整周期长、患者依从性差的痛点。
三、技术代差与独家优势。对手没有的我们有,对手有的我们更先进。阿贝那肽在 GLP-1 领域构建了三重代差,形成了国际对手难以企及的竞争壁垒。
1.免疫原性代差。人源性技术规避风险,国际产品无法复制。
免疫原性是 GLP-1 药物的核心痛点 ,国际第二代产品因化学修饰基团引发的抗体阳性率约 10%-15%,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疗效衰减或过敏反应。而阿贝那肽凭借重组人血白蛋白偶合技术,抗体阳性率仅 1%-6%,且即使抗体阳性,也不影响降糖疗效,临床研究证实,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的 HbA1c 降幅无差异,这个才是最无解的。
这种低免疫原性优势是国际产品无法复制的,欧美企业尚未掌握成熟的人血白蛋白偶合技术,相关专利被常山药业垄断,形成了“对手没有我们有”的技术代差。
2.安全性代差。不良反应轻且呈一过性,停药率全球最低,不减心肌,不掉肌肉。
国际GLP-1药物普遍面临 胃肠道反应重、停药率高、掉心肌掉肌肉的问题,司美格鲁肽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约 30%-40%,因长期不良反应导致的停药率约40%-60%;而阿贝那肽的不良反应多为轻度、一过性,如轻微恶心,无中度重度反应,停药率仅 1%-2.6%,联合用药组更低至 1.6%,是目前全球已上市 GLP-1 药物中停药率最低的产品。
这种安全性优势如同我国装备的高可靠性特征 ,不仅能打胜仗,更能长期稳定发挥作用,为 2 型糖尿病患者的长期治疗提供了保障。心肾保护需长期用药,无毒副作用,全球最低停药率是关键。
3.成本与可及性代差。国产原研打破垄断,价格优势显著。
国际 GLP-1 药物因专利垄断,价格居高不下,限制了患者可及性。而阿贝那肽作为中国原研药,不仅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且生产供应链完全国产化,常山拥有从原料药到制剂的完整产业链,可协同优化成本,未来上市后价格预计仅为进口产品的 60%-70%甚至更低。目前常山已经在大肆招聘海内外销售团队,上市后快速占领国内外市场。
这如同我国装备从自主列装到国际输出的历程,将打破国际药企对 GLP-1 市场的垄断,让中国创新药惠及全球患者。
四、从中国原研到全球标杆,阿贝那肽的断代领跑
在技术层面,它以重组人血白蛋白偶合技术定义了 GLP-1 药物的新路径,打破了欧美企业的技术垄断,甚至断层超越了欧美技术;
在临床层面,它以高疗效、高安全、高便捷的优势,重新定义了 2 型糖尿病治疗的新标准;
在产业层面,它证明了中国药企有能力研发出国际领先、全球可用的创新药,为生物医药产业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范例。
在市场层面,阿贝那肽的适应症布局直接决定其市场潜力,其适应症覆盖广度奠定庞大需求空间,构成了规模庞大的基础市场。阿贝恰好匹配这一未被充分满足的需求。
从被进口药垄断的跟跑时代,到周制剂国产化的并跑阶段,再到如今阿贝那肽以重组人血白蛋白偶合技术及无毒副作用定义新标杆。停药率全球最低,没有之一,实现了对欧美同类产品的代际超越。这不是简单的追赶,而是像那些“别人没有的尖端装备”一样,用我们中国独有的技术路径,在GLP-1领域开创了新的天地。
前几日的大事件中,铁甲列阵、战鹰呼啸,用实实在在的装备实力告诉世界,中国早已不是那个需要追赶别人背影的国家,而是在诸多领域竖起标杆的领跑者。这种领跑,从来不是单一维度的突进,而是国家实力在各个赛道的共振。阿贝那肽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突围,恰是这股“中国力量”在微观世界的精准投射。
阿贝那肽打破的不只是国际药企对GLP-1市场的垄断,它定义的不只是一款药物的标准,更是一个产业从“跟跑者”到“规则制定者”的跃迁。从前几天的重磅装备到实验室里的中国原研新药,本质上都是同一种精神的延续。不盲从别人的路径,不畏惧技术的壁垒,用自主创新的硬实力,在属于中国的赛道上跑出自己的速度。
民族复兴的内涵,在这样的场景里被诠释得淋漓尽致。军事领域我们以 “中国标准” 为世界提供参照,生物医药领域我们用 “中国原研” 为全球患者带去希望。唯有如此全方位的领先,方能彰显大国真正的沉稳与底气。往后,中国还会在更多赛道上书写 “从跟跑到领跑” 的故事,而每个故事的内核,都传递着同一个声音:这就是中国的力量!
以上为个人认知分享,不作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