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下个CPO
固态电池方向组局弹性的两大细分:材料+设备
固态电池是未来高性能电池的重要发展方向。
当前主要分化出了两条主要路线,短期来看氧化物半固态路线相对成熟,和现有电池体系设备兼容度较高,已产业化落地,有望放量。但由于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存在离子电导率较低的缺陷,众多企业布局了潜力更大的硫化物全固态路线。
1)材料端:
正极的选择为有更大理论比容量的高镍三元及富锂锰基,适配固态电池体系的高能量密度特性。
负极的迭代方向为硅基负极和锂金属负极,进一步推升能量密度。固态电池技术路线或冲击传统隔膜产业,适应固态体系的复合膜有望增长。
电解质端,氧化物路线的锆系材料和硫化物路线的硫化锂材料具有明确的增量空间。多孔铜箔和镍基集流体可能成为固态电池的可选方案。辅材环节,适配固态电池的单壁碳管迎来全新的机遇。
固态电解质:
氧化物固态电解质LLZO的原材料包括二氧化锆、硝酸锆、碳酸锆等。国内锆生产企业主要包括东方锆业、三祥新材、凯盛科技等。
氧化物固态电解质LLZO/LLTO的原材料包括氧化镧、硝酸镧、氢氧化镧等。国内企业中北方稀土、盛和资源等具有氧化镧生产能力。
氧化物固态电解质LLTO/LATP的原材料包括二氧化钛、焦磷酸钛等。国内主要钛白粉生产企业包括龙佰集团、中核钛白、钒钛股份等。
氧化物固态电解质LAGP、硫化物固态电解质LGPS等原材料包括二氧化锗、硫化锗等。
2)设备端:
全固态电池的生产工艺较现有的存在一定差异,且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前段侧重于“干”,涉及到辊压机、干法一体机等设备;中段侧重于“叠”,涉及到全自动叠片机;后段侧重于“压”,涉及到高压化成设备。
随着各大企业陆续进入中试阶段,且随着技术逐步成熟,新型设备有望加速放量。
固态电池细分领域中具有较大弹性的公司?(设备端+材料端)
设备端(部分核心公司):
1)先导智能:率先打通整线设备,中试线级别整线已量产。
2)赢合科技:深度布局前道设备,已向龙头出货中试设备。
3)曼恩斯特:完成干法+湿法设备双线布局,已在多家客户端验证。
4)纳科诺尔:辊压设备先发优势显著,携手产业共同研发。
5)联赢激光:激光焊接龙头有望受益固态电池装配设备需求量提升;
6)华亚智能:子公司冠鸿智能布局辊压设备,携手客户推进中试;
7)利元亨:完成整线设备布局,硫化物路线整线交付广汽;
8)先惠技术:携手固态电池先发玩家,布局辊压机;
9)宏工科技:干法混料纤维化设备先发布局。
材料端(部分核心公司):
(1)宁德时代:硫化物全固态中试线投产,配套理想 MEGA等车型。
(2)上海洗霸:国内唯一 LLZO 氧化物吨级量产,供货比亚迪,布局全路线电解质。
(3)赣锋锂业:全路线覆盖电解质,5GWh 半固态产线投产,适配车型及无人机。
(4)天赐材料:复合电解质市占率超 60%,成本低 40%,支撑宁德时代等头部客户。
(5)当升科技:Ni≥95% 超高镍正极量产,适配全固态,联合卫蓝开发低阻抗体系。
(6)容百科技:高镍正极市占率第一,复合正极提效 20%,切入丰田全固态项目。
(7)厦钨新能:硫化物正极成本低 20%,获丰田认证,打破日企高纯硫化锂垄断。
(8)贝特瑞:硅碳负极掺硅 15%,解决膨胀难题,供货辉能、赣锋等头部客户。
(9)翔丰华:纳米硅 - 石墨负极成本低 30%,配套凝聚态电池,2025 年扩至 5 万吨产能。
(10)天奈科技:碳纳米管导电剂市占率超70%,支撑 500Wh/kg 电池能量密度。
固态电池产业链的细分领域梳理:
1)电解质原材料:东方锆业、三祥新材、盛和资源、北方稀土、云南锗业、驰宏锌锗、凯盛科技;
2)固态电解质:金龙羽、上海洗霸、三祥新材、凯胜科技、奥克股份、天机股份、天赐材料、有研新材;
3)添加剂LiFSI:瑞泰新材、利民股份;
4)氧化亚砜:凯盛新材、世龙实业、金禾实业;
5)正极材料:格林美、容百科技、当升科技、丰元股份、道氏技术、华友钴业、振华新材、龙蟠科技、道氏技术;
6)硅碳负极:贝特瑞、翔丰华、璞泰来、硅宝科技、杉杉股份、博迀新材、胜华新材、元力股份、中一科技、尚太科技、道氏技术;
7)铜箔:铜冦铜箔、徳褔科技、东峰集团、英联股份;
8)导电剂:天奈科技、捷邦科技、道氏技术;
9)铝塑膜:新纶新材、紫江企业、明冠新材、道明光学、海顺新材、英联股份;
10)设备:璞泰来、先导智能、利元亨、德新科技、逸飞激光、骄成超声、豪森智能、信宇人、联赢激光、赢合科技;
11)电池:金龙羽、高乐股份、孚能科技、赣锋锂业、国轩高科、科森科技、宁德时代、比亚迪、珠海冠宇、中自科技、德尔股份。#社区牛人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