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元机器人的投资版图持续扩充中。
企查查App显示,近日,原江苏华芯智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企业名称变更为江苏华智天成科技有限公司,同时新增智元机器人关联公司智元创新(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等为股东,注册资本增加至1176.47万元。

近年来,智元机器人与多家上市公司设立了合资公司,还在一级市场上投资了多个早期项目。这也是过去一年智元让外界有些不解的地方,与惯于渐进式扩张的初创公司相比,智元机器人处处彰显着“高举高打”的意味。
究其背后,这样的打法,是为了服务其最终战略。按照智元CTO彭志辉介绍的定位,智元不只是做几款人形机器人,而是想把自身打造成具身智能的底座,成为一家生态型的企业。
密集投早、投小
除了在二级市场的布局,智元机器人还在一级市场持续“攻城略地”,密集投资了一批初创公司,包括安努智能、灵初智能、千觉机器人、数字华夏等。
从成绩上看,智元机器人在CVC(企业风险投资)领域收获颇丰。在8月21日举办的智元首届合作伙伴大会上,智元机器人董事长兼CEO邓泰华介绍,过去一年多的时间,智元共投资了15个早期项目,上述投资年化收益率高达8倍。
不过,邓泰华同时强调:“我们本身并不是财务投资,8倍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一直在积累投资的产业经验,包括系统化体系的建设,在这个基础上打算进一步增强(产业生态建设)。”
邓泰华彼时透露,智元与高瓴联合成立了具身智能产业基金,规模在数亿元。年内还将组建更大规模的CVC,目前正在筹建流程中。
工商信息显示,智元与高瓴成立的VC公司已经浮出水面。近日,上海瓴智新创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发生工商变更,新增智元机器人关联公司智元创新(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瓴智新创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为股东,同时出资额由500万元增至5500万元。该企业成立于2025年7月,经营范围包含创业投资(限投资未上市企业)。
此外,在对外投资上,为扶持早期创新力量,智元8月21日宣布启动首个专注具身智能产业链的创业加速计划——“智元A计划”。
该计划旨在孵化超50个高潜力早期项目,在三年内打造千亿级产业生态。智元将为参与计划的伙伴提供技术支持、融资赋能、场景开放、创业孵化等权益。
智元的生态打法
之所以密集投早、投小,与智元机器人所主张的“生态打法”密不可分。
“一个项目要做开发、集成、交付、售后,做项目是一个非常消耗资源和人力的事情。”今年8月,谈及为何密集投资创业公司,智元机器人合伙人、具身业务部总裁姚卯青在接受上海证券报等媒体采访时表示,智元目前还是一家初创企业,公司的定位也是做通用机器人平台,发展阶段和定位决定了智元不可能从头到尾、一条龙全部做完。
姚卯青认为,人形机器人能不能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供应链起到决定性作用,这正是其为何投资了一批初创公司的主要原因。
“设计和研发代表了上限,但是供应链能力、产能、品质决定行业基础。新能源汽车行业也有很多公司,为什么有些公司的交付能力很强,核心就是供应链有优势。”姚卯青说。
智元不少的创始人和核心团队成员来自实体产业,包括通信、消费电子、汽车等。姚卯青称:“我们有这方面的经验教训、资源积累。现在行业确实处于比较早期,很多零部件需要定制化的,这个过程中供应商自己会走得相对慢一点,智元‘扶着’他们走,倒逼着他们走,给他们更多的资源、技术、生产及质量方面的辅导,这也会帮我们自己变得更强。”
展望后续发展,邓泰华称,“生态共建是具身智能产业规模化的核心驱动力”,并将其明确列为公司的核心战略之一。
他认为,具身智能领域存在明显的头部汇聚效应,创业者要么不进入这条赛道,一旦入局就要争取成为头部,“只有头部企业才能活下来、活得久、活得好。”